“放管服”背景下政务信息共享发展路径——以昆明市为例

来源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c810654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务信息共享对于行政改革具有重要价值,不仅能为“放管服”改革提供技术手段,而且在推动政府治理模式变革、优化组织流程、重塑组织形态,以及推进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电子政务建设进程中,政务数据共享观念滞后、保障性制度不完善、管理系统不规范、数据加工的标准不统一等问题还较为普遍,制约了“放管服”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应转变理念,树立服务意识;建立健全政务信息共享的相关法律制度;健全组织机构,完善管理机制;做好政务信息共享的技术支持,尽快建立和完善数据录入、整合、共享的标准体系。
其他文献
人工智能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其对劳动就业的影响问题引发热议。如何正确认识科技进步与劳动就业的辩证关系,正确分析人工智能技术在社会主义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对劳动就业的不同影响,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中,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一方面,改进了生产技术,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改变了劳动就业结构;另一方面,拓宽了就业空间,促进了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乡村振兴是党的十九大针对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提出的重大战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作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国内外乡村发展实践及其形成的理论都倾向于以城乡一体化思想来推进乡村振兴。必须深刻理解乡村振兴战略的相关理论基础和要求,坚持系统观念,应做到:以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及乡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为重点,推进乡村产业兴旺;以美丽乡村建设与绿色发展为重点,推进乡村生态宜居;以现代文明和
韧性是指社会在受到干扰、突发、破坏等事件影响后,通过一系列措施帮助社会实现预防、适应和恢复原本状态的能力。当前我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数量呈现增长态势,在韧性视角下存在预警信息滞后、部门联动力不足、专业力量短缺和诈骗与反诈骗技术更新速度不匹配的治理困境。公安机关需要通过强化事前预警能力,提升行业部门联动力,培养专业反诈队伍,加大反诈技术投入,完善反诈系列制度设计等,构建韧性治理各阶段所需能力,实现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韧性治理。
公共管理理论在历史演进过程中,经历了多次重大理论范式变革,每一种范式都有其独特的学科使命。而每一次范式变革必然是回应现实社会问题,并伴随政治与行政关系的探讨与价值取向的确立。从追求效率的传统公共行政理论到力图兼顾公平与效率的新公共行政理论,从复归市场再度追求效率的新公共管理理论到平衡效率与公平价值的公共治理理论,都是公共管理学科面向现实社会问题与挑战的裂变与再生,是应对理论危机和管理实践危机的自我调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