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陆仙遗风到生意兴隆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hai_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1--01
  不知道什么时候起,国人又开始说“情怀”了,家国情怀,社会情怀,恋旧情怀……胸怀中一往情深,因着冥冥之中的默契,因着挥之不去的独家记忆,因着“虽九死而犹未悔”的强烈心理暗示,人们有疼痛,有偏爱,有欢欣,有疼痛地活着。日常的饮水,用食,劳作,喝茶,走在人生每一段去茶馆的路上。
  牛骨铃铛伴着数来宝,牽笼挂鸟的横梁,热腾腾冒着气的茶盏,古色古香的匾额对联……茶馆的故事就从这儿开始,大清内有外患摇摇欲坠,大有一副“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象,可这不大的茶馆里却尽显欣欣向荣的景象。新掌柜王立发确实比他父亲敢做敢干,一心想把老裕泰经营得红火起来,可他万万想不到,自己眼前的一切,市裕泰绝对风华的日子。
  这是属于茶馆的时代,满清子弟盘着玲珑核桃狮子头,青绿手串,稀罕着蛐蛐、蝈蝈,依着“铁杆庄稼”过着吃喝不愁的日子,街上游手好闲的打手,占卜算卦,贩卖人口的混混,忠实念旧的老伙计,仗势欺人的捕快,暗中干政的太监,实业救国的地主……形形色色的人,将茶馆塑造成了一个小社会,亦正亦邪,有苦有乐,也只有左右逢源,精明正义的王掌柜能把控住这池微澜不断,暗流汹涌的泥潭。
  “生活就是一日遇佛,一日遇魔。”尤其在这小小的天地间,完全正直的人活不下去,锱铢必较的人留不下来,老实巴交的人活不下去,侠肝义胆的人留不下来。人吃五谷杂粮,配着山珍海味,油腻肉食,填饱一身疲累,而茶馆,正是一个下里巴人清清肠胃的地方,一个阳春白雪雅士们谈笑风生的所在,中国人不喜欢追名逐利满身风尘,失去生活,体面“讲理儿”“要面儿”也融入了四九城的血液,老舍对低层人的温柔,对文化的关怀,都从他这位末世人的眼里延展出去。
  晚清的风雨,近代的屈辱,反帝反封,实业救国,民主革命的浪潮,民国、抗日的烙印,无一不侵染了这间茶馆,在正义与混乱之间,在热闹与冷清之间,茶馆像钢丝上行走的人,谨小慎微,低眉顺眼的苟活着,早年间热闹腾腾的场景,自在若仙的光阴却是实实在在的不在了,政治的走向可能只是决策者的事,可政治的影响却灼烧着万家灯火,寻常阡陌。老裕泰是见证者,更是经历者,进门的立柱上,永远贴着“莫谈国事”的立联,但“天下兴士,匹夫有责”,一腔热血的国人怎能回避国事?发国难财的地痞流氓怎能放弃国事?国事在茶馆里,是禁忌,是茶余闲谈,是内心深处的疼痒,只是就着一口点心,酽着一口茶,就化为云淡风轻罢了,常四爷那句话还是萦绕心头,“我爱我的国,可谁爱我呢?”谁爱百姓子民?谁能将百姓冷暖置于心尖?富兰克林讲:“哪里有自由,哪里就是我的祖国。”而在风雨飘摇的近代,能立足的地方,能知你冷暖的地方,就是你爱的祖国,茶馆像一位从沙漠,从海上走来的故人,每一盏龙井、普洱、观音中都有他们自己的味道和故事,不同的人品,味道也不同。有人爱茶,有人糟蹋茶,有人懂茶,有人亵渎茶;有人把它当历史唱,有人把它当水喝。
  《茶馆》中的情怀就像老城里的旧折子戏,温言软语。王利发是有执念的,单纯做事的生意人,一心想把老裕泰振兴,踏踏实实地赚钱,一张笑脸迎来送往,从牙缝节省下的钱两还要用来上下关节的打通……敢想敢干,一次又一次对茶馆的改良充斥着一个“变”字,形式翻新,菜品改良,心境也不再是当时年少了。他一生都在紧张中度过,一日舒坦不得,可在这若得发涩的光景里,也要为自己活出点颜色,松二爷,常四爷,秦仲义等人的友谊,说是友谊,不如说是交情,老北京爷们的情谊,厚实而不张扬。
  老天给了每个人饭碗,尤其是在动乱的年代。可不是每个饭碗都是干干净净,你不愿苟且地活,不愿坐吃山空的活,不愿看人脸色的活,不愿卑卑怯怯的活,不愿理想的糖掉进泥里,沾了一层尘,不愿现实的山长满苍翠,只留一片绿,生活是要有些鲜活点缀的,是要有盼头的。
  三教九流,世间百态,老实营生,逐波投机,辜名钓誉,依附权贵,脏的,发霉的,满目疮痍的,在这乱世,在这四九城的小角落里纤毫毕现,数尽铅尘。唏嘘不已的悲喜,“改良改良,越改越凉”未知的政治体制与社会风气,在改良中一次又一次地令人失望;“这年头让高兴的事见天没有,让人笑的事见天是。”一声苦笑,一皱眉,日月从不温柔,跪着爬着讨生活罢了。
  衔着白面馍打狗,嘴里脚下都紧张。幸好还有裕泰,这日子也不至于凉到骨血里去,文化的情谊绵绵,是我们活着的意义,古朴大方的茶馆装潢,让人过且不忘:——“金鸡未唱水先沸,旭日初开茶溢香。”“裕如大雅畅饮甘露,泰然我心神游六合”。看到它们,像是听见了父辈的叮咛,望见了先人的嘱托,有了这精神依靠,生活再难,也难不过当年开辟江山。
  耕织分离,纺织分离,洋货充斥市场,排挤国货,农民破产,民族工业春天短暂,民生凋弊,伦理丧失。一系列的国计民生问题都被老舍藏进了老裕泰。老裕泰看了中国五十年,陪了中国五十年。我们读《茶馆》不单要了解老舍的幽默,还要理解体恤他的身份,和那些含着泪的故事。
  “经过漫长的等待,我的心已不再年轻,不愿再去擦洗,圣坛上庸人的脚印。”年轻的心在风雨过后拼杀,只是为了保住春去秋来的感动。
  影片里有一个细节,让我难受了许久,茶馆的匾额从“陆仙遗风”变成了“生意兴隆,”由雅到俗,有诗意到生计,就像《断魂枪》里的沙子龙,英雄迟暮,空有豪情万丈,可他的时代已走远了。环境决定论漂浮在老舍的作品里,有些消极,有些不适合年轻的生命。老子云:“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而奉有余。”茶馆的世界,还是将博大的爱献给了底层。
  满天的纸钱,是从自己手中撒出来的,自己可怜自己,自己了结自己,如《一代宗师》中:“我选择留在自己的岁月里了”,年迈王利发老态龙钟地坐在台阶上,满眼望去,都是自己四十几岁,精明干练的样子,不要悲哀了吧,茶馆辉煌一时,帮我们读史明智,帮我们读自己明心。
其他文献
作者简介:高恒(1991-),男,汉族,山东枣庄人,四川大文学与新闻学院硕士,研究方向:宋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1-0-02  一.前言  颜延之作为南朝宋时期的“元嘉三大家”之一,堪称诗坛风向代表,与谢灵运并称“颜谢”足以表明颜延之在当时诗坛的标志性地位。然在后人看来,其诗歌成就远不足以与谢灵运相比肩,认为“谢
摘 要:本文主要以《警察与赞美诗》作为主要例子,分析《警察与赞美诗》的幽默艺术,并提出幽默的应用手法。  关键词:欧·亨利;《警察与赞美诗》;幽默;前景化  作者简介:刘雪(1992.2-),女,河南省开封市尉氏县人,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本科,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1--01  引言:  欧·亨
摘 要:《简·爱》这部小说在世界文坛占有重要地位。简·爱这个人物也是女性形象的代表。本文以福柯的权力规训理论从女性角度分析简·爱如何成为反抗男权社会权力压迫,争取女性尊严的典型形象。  关键词:简·爱;福柯式理论;权力与反抗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8-0-01  《简·爱》是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之一。小说中塑造的19世纪
中堂,又称大轴或堂幅,是中国书画装裱的一种传统样式。其尺幅限定于2:1的长宽比,而不得小于三尺,常用以创作气势宏大的山水、人物或花鸟作品。一般悬挂于厅堂或居室正面墙壁正中,两边配有对联,俗称“堂联”或者“挑山”。自明代晚期以来,中堂是中国书画一般陈设中的主要样式之一。  两汉以降,直至明中叶,中国绘画在居室中的主要陈设形式始终为屏风。作为周礼“天子当屏而立”的演化,汉以后,屏风在贵族和士族家庭中成
摘 要:台湾作家林奕含的著作《房思琪的初恋乐园》在社会上引起了相当大的热议,以一个13岁遭遇性侵的女孩扭曲的人生向我们揭露了这个社会上隐藏在人类皮囊下的欲望,本文从性侵女孩后的角色行为选择了其他的角度来分析书中展示给我们的社会现象。  关键词:性侵;罪恶;传统  作者简介:张雷(1997-),女,江苏淮安人,南京医科大学在读本科生;陶磊(1979-),男,通讯作者,南京医科大学讲师,博士,主要研究
摘 要:酒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而“禁酒”则是中国传统酒文化中一个极为有趣的现象,它往往同国家意志相关联,在时代的发展中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丰富的内涵。本文以《尚书·酒诰》等数则材料为具体分析内容和文化个案,力图揭示“禁酒文”的丰富性,略窥其背后深刻的社会与文化根源。  关键词:禁酒;政治;文化  作者简介:严东(1992-),男,四川广元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中国古代文学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魏
摘 要:堂吉诃德和狂人都是世界文学史上经典的“癫狂”形象。他们共同的“疯癫”,让人们不得不感叹人类生活在“空间上隔得极远,心灵上相距甚近的广阔的世界。”这就是中西文学的魅力所在,人性之共有。跨越国界,沟通中西文学,我们可见这两个“癫狂”之人有着相似之处同时又不失自己的个性特点。深入认识堂吉诃德和狂人的形象特点,不仅有助于我们对两部伟大作品的理解,更有利于在跨文化的视角下认识中西的差别。本文将从思想
摘 要:五四的人们都处于迷茫,被封建思想禁锢的时期,自由、恋爱、婚姻是青年们一致的理想之一,但是他们身上还存在着人性的矛盾,就促使这个理想未必会实现。鲁迅的《伤逝》正是抓住了人性的矛盾这一突破口,不致力于写理想化的自主婚姻,而是以一场悲剧收尾。这个悲剧不是恋爱的悲剧,而是在觉醒后却失去了目标,最后走向悲惨结局的婚姻悲剧。本文就将从封建和人性的矛盾角度分析这场悲剧。  关键词:悲剧;人性;矛盾;封建
摘 要:作为《飘》和《京华烟云》中的女主角,斯嘉丽与姚木兰有许多共同点:战争连绵的时代、富裕殷实的家庭、坚定虔诚的信仰甚至包括婚姻经历——都嫁给了自己不爱的人。但相似的背景和经历下两人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命运,导致这一差异的重要原因便是中西文化的不同:姚木兰是“道家的女儿”、“儒家的媳妇”;而斯佳丽任性反叛、不囿于世俗局限,则体现了西方文化精神。本文将从中西文化异同的视角分析斯嘉丽与姚木兰婚恋观的异同
摘 要:《美的历程》是李泽厚先生对中华文化之美的做的一次完整巡礼,他用思辨精神,把中国史前至明清时期近8年的灿烂文化和艺术的魅力展现在我们面前。本文将视角放在人性战胜神性走向舞台中心,以及精神和内容的沉积两个方面,来解读文明之美的历程。  关键词:美的历程;人的历程;美学;沉积  [中图分类号]:J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5--02  《美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