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工程普惠万千百姓

来源 :吉林农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dsps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阳光工程是由政府公共财政支持,主要在粮食主产区、劳动力主要输出地区、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开展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领域就业前的职业技能培训示范项目。按照“政府推动、学校主办、部门监管、农民受益”的原则组织实施。旨在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和就业技能,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实现稳定就业和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和部署,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农业部、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科技部、建设部从2004年起,共同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简称为“阳光工程”)。
  2009年,国家对阳光工程进行了调整,配合国家在我省农业领域和农村地区实施的重大工程项目,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培训、创业培训和农村带头人培训,引导农民转变就业观念,提高农民就地就近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促进农业劳动力向农业产业延长链转移,由单纯外出务工向就地就近转移就业转变,由偏重服务城市发展向注重支撑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转变,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就像光芒万丈的太阳一样,阳光工程自实施以来,惠及了万千普通百姓。记者近日就阳光工程实施的相关问题采访了吉林省阳光工程办公室主任邱玉林。
  邱主任介绍说,自2004年起,我省开始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 ,在省委、省政府及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视领导下,在各有关部门的积极支持和有效合作下,通过各市(州)和市(县)阳光工程办公室及培训基地的努力,取得了明显成效。2010年,国家下达我省14万人的培训任务(其中包含农民创业培训2500人)。在省农委和省阳光工程指导小组的领导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全力支持下,经54个项目县和283个培训基地的共同努力,圆满完成全年培训任务。
  一、项目实施情况
  培训基地认定情况 按国家六部委《关于做好2010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实施工作的通知》和《吉林省2010年阳光工程培训工作方案》要求,按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全省共认定具有资质、熟悉农民教育培训特点、培训条件好、能力强的阳光工程培训基地283个。其中:农业类培训机构155家,占54.8%;畜牧类培训机构45家,占15.9%;教育部门培训机构38家,占13.4%;妇联15家,占5.3%;其他类30家,占10.6%。
  项目资金投入情况2010年,国家财政投入项目资金5040万元(含创业培训625万元),省级配套资金800万元,已拨付到位。
  开展培训情况 全年完成阳光工程培训138919人,占全年总任务数的101%。其中:地方特色职业农民42285人,占30.4%;农机使用和维修24781人,占17.8%;农产品加工11171人,占8%;农村经纪人10795人,占7.8%;机防手12092人,占8.7%;畜禽繁殖员11154人,占8%;农民合作社负责人7963人,占5.7%;沼气建设及后续服务人员6977人,占5%;其他 11701人,占8.6%。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和做法
  创新组织形式 按国家阳光办要求,我省根据需要调整了阳光工程指导小组成员单位,增加了省牧业局、省妇联两个成员单位。在培训任务指标下达上,村镇建筑工匠培训任务由省农委会同省住建厅共同组织;农村妇女部分特色职业技能培训由省农委会同省妇联共同组织;村级动物防疫员和畜禽繁殖员培训任务由省农委会同省牧业局共同组织。在这三个部门的基地认定上,由各级牧业、妇联、住建部门推荐,项目县阳光办审定。在项目监管上,由各部门会同阳光办共同完成。这样,我省阳光工程工作形成了各成员单位积极配合,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
  创新监管形式 在项目监管上,与以往年份最大的不同是加强日常抽查,实现动态化管理。省阳光办成立了监督科,其最主要的任务与职能就在于与其他职能科室密切配合,在预先不通知各项目县阳光办和培训基地的前提下,深入培训基地抽查,掌握第一手材料,监督项目县阳光工程工作质量。自8月中旬以来,省阳光办已进行抽查近60次,覆盖面达100%。同时,管理科加强了对各项目县的工作管理与指导,全年共召开管理会议及培训班8次,下发管理性文件15个;采取电话解答问题与深入项目县与基地现场指导相结合的方法,指导各地规范化开展工作。在2010年的阳光工程工作中,实现了“监管分离”,初步形成管理、监督、服务三位一体的制度化管理机制。各项目县在监管上也有创新。双阳区阳光办,组织指导小组成员单位的相关人员进行培训,给监管人员颁发证书与胸卡,并制定监管制度,在落实“三节课”制度中做到了规范化监管。
  创新培训形式 2010年在阳光工程培训中,各项目县在确保培训人员真、时间足的前提下,积极创新培训形式,提高培训效果。一是一些基地结合当地的农业项目开展培训,培训针对性强,见效快。九台市农广校结合蓝莓产业项目开展培训,在完成理论教学后,对学员进行跟踪服务和实践操作指导。磐石市园艺特产技术推广站结合滑子蘑项目开展培训,针对学员在生产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深受农民欢迎。蛟河市农业广播学校结合当地甜叶菊项目开展培训,组织学员到外地参观,在种植的各个环节进行技术包保,全年推广甜叶菊种植面积100多公顷。二是在培训方式上创新。各基地充分发挥阳光工程培训服务农民、方便农民的特点,把课堂办到村部、村小,办到农民的庭院中、炕头上,形式灵活多样,力求实效。三是在培训内容上创新。一些培训基地在严格执行各专业培训规范的同时,根据学员要求,增加合适的培训内容,充分调动了学员的学习热情。吉林省能源环保站在沼气工及后续服务人员培训中,增加了沼气综合利用内容,讲授利用沼气生产废渣、生产无公害绿色蔬菜内容,学员反映非常好。四是在师资聘请上,除聘请专家授课外,选聘当地本专业实践经验足,取得较好经济效益的典型农民做辅导员。“洋专家”的理论讲解和“土专家”的现场实践指导针对性强,培训取得了实效。双阳区云凤农牧业专业合作社,开展生态养猪培训。在聘请吉林农业大学教授讲课的同时,社长、从事多年生态养猪的大户刘云凤亲自为学员指导,在猪舍修建、仔猪购买、饲料配制、卫生防疫、生猪出栏等各个环节,毫无保留地教给学员。学员纷纷表示,这样的培训愿意参加、能派上用场、会赚到钱。
  针对2011年国家下达的任务,省阳光工程办公室做了周密部署,计划申请完成15万人次的培训任务,就具体的工作实施及任务,邱主任做了详细介绍。
  围绕我省农业主导产业发展开展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
   围绕我省粮食、蔬菜种植、畜牧养殖及农产品、畜产品、果蔬加工业发展,培训职业农民,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围绕乡村旅游、农村妇女手工艺、特种动物养殖与加工、特产经济植物种植与加工,农村园林绿化、农村信息员、政策性保险服务等从业人员开展培训工作,加强当地特色职业岗位开发,引导受训农民就地就近就业。
  依托我省乡镇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开展培训,带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通过在税费、信贷、水电、土地等方面扶持政策的落实及全面推进“111工程”、构建产学研联结平台等措施,有力地促进了我省乡镇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迅速发展。企业的发展和生产规模的扩大,可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提供巨大空间。阳光工程培训要重点围绕全省乡镇企业发展这一机遇,对已进入和拟进入乡镇企业工作的农民工、农民开展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及人才储备培训。
  结合新农村建设、农村民生工程建设开展培训,带动农村劳动力域内转移就业
   “十二五”期间,将重点围绕全省水泥路村村通、屯屯通工程,农村安居工程改建任务,国有林区棚户区改造,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及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加强农村电网改造等民生工程建设带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围绕重大惠农政策落实和农村服务业发展开展培训,带动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
   随着对农业农村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和农机购置补贴、粮食直补等一系列重大惠农政策的落实,农民人均收入逐年大幅提高,一部分富裕起来的农民积累了一定资金并参与资本经营。一些农民在农闲季节进行农特产品、日用消费品营销,农机大户和农机专业合作社开展的农机作业服务、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各项服务业务已渐成规模。2011年,我省农村劳动力转移要围绕重大惠农政策落实和农村服务业发展,重点开展农机操作手、农机修理工、农村经纪人、沼气工、乡村动物疫病防治员、农资产品营销员、机防手、乡村建筑工匠、乡村旅游服务员的培训。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展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域外转移就业
  为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企业岗位需求,重点开展引导性培训,并组织农村劳动力向建筑业、制造业、服务业等吸收就业能力强、市场容量大的行业转移。
  阳光工程是一项惠民工程,加快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做大做强劳务产业,意义重大,任务艰巨,前景光明。吉林阳光人将携起手来,更加努力地工作,让强农惠农的阳光工程,造福农民,造福社会;让党和国家的阳光政策,引领农民迈向美好未来,让农民的笑容更灿烂,更阳光。
其他文献
“十一五”期间,全省土肥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增产百亿斤粮食工程和粮油高产创建活动,充分发挥行业特点和技术推广优势,以耕地质量建设与保护为核心,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目标,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农田节水技术,强化肥料市场的监督管理,加强体系队伍建设,探索创新服务模式,为我省现代农业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全省土肥工作在“十一五”工作的基础上有哪些新的布署
期刊
出梅河口市区,向西南方向前行16公里,一幢幢造型新颖,靓丽美观的农民新居便映入眼帘。身临其境,可见12栋设计精巧,格调雅致,特色鲜明的楼房。生活服务区功能齐全,可满足人们餐饮、娱乐和体育锻炼等多种需求。这里就是远近闻名的朝鲜族民俗村——梅河口市红梅镇福利村。   该村幅员面积5.2平方公里,共有3个自然屯,7个村民小组,总户数381户,人口1358人,劳动力838人,村支部下设5个党小组,49名党
期刊
大棚卷帘机,一种看似简单的农业机械,一个机头,两根支撑杆,一条卷杆,如此而已。然而,在这卷帘机上做文章,山东寿光中昌设施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却付出了10年的艰辛。如今,中昌公司早已成为大棚卷帘机这个行业中的领跑者。上至公司董事长崔敬谦,再到技术研发人员,以至于每一个岗位上的员工通过不断创新,攻克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在大棚卷帘机这件小产品上为广大菜农朋友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2010年12月,中昌公司每
期刊
德惠市雨原牧业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8年,位于德惠市边岗乡奋进村。合作社投资380万元,占地面积6300平方米,建设牛舍1520平方米,饲养奶牛230头,现拥有固定资产160万元。雨原牧业是长春市农业学校培训基地,具有较完善的生产配套设施和雄厚的技术力量,是长春地区规模较大的奶牛养殖企业之一。  近年来,随着强农惠农政策的不断推进,养牛业迅速发展,已成为当地农村支柱产业。德惠市具有饲养黄牛的优良传
期刊
3月10日,记者走进了山东寿光中昌设施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崔敬谦的办公室。与记者见过的大部分公司高层的办公室不同,崔敬谦董事长的办公室显示得特别简陋。办公桌上没有各种名贵的摆设,却摆满了书籍和稿纸——除了用作研究的卷帘机设计图纸外,还有众多关于正确安装和安全使用卷帘机的书籍。这似乎体现了崔敬谦的人生理念——孜孜以求,永不止步。  10年前,崔董事长带领中昌公司进入了蔬菜大棚卷帘机这个新兴行业。当
期刊
5月13日,省政府召开了全省农业保险和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剩余债务工作会议。会议总结回顾了农业保险和农村义务教育化债工作,安排部署今年任务。会议由省政府副秘书长刘延春主持,副省长王守臣到会并作重要讲话,省农委主任任克军对两项工作进行了总结部署。各市(州)政府、长白山管委会主管领导,各县(市、区)政府主管领导和分管领导,各级农村保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农村综合改革办公室、财政、教育、农委(农经)、安华农
期刊
第十届中国长春国际农业·食品博览(交易)会将于2011年8月12日~21日在长春农博园举办。为做好展会各项筹备工作,省农委市场信息处于5月6日组织召开了第十届长春农博会省筹展工作会议。省筹展办的各组组长、副组长及成员,各市(州)和长白山管委会农委主管领导参加会议。会议由省农委副巡视员郭俊英主持,省农委市场信息处处长侯晓华在会上宣读了第十届长春农博会省筹展工作方案。省农委副主任柳涛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
期刊
辽河农场福宁分场位于辽河垦区东南角,总面积约30平方公里,总人口3737人,共有九个自然村。耕地总面积达1151余公顷,主要以种植水稻、玉米为主。  辽河农场福宁分场是近年来全区新农村建设工作的一个典型,几年来,福宁分场始终把经济建设置于中心地位,积极发挥资源优势,通过抓示范、建基地、强协会、促大户,进一步促进了农林结构调整,积极发展养殖业、效益农业,不断推进农业产业化。同时不断加强公路“村村通”
期刊
为了进一步提升第十届中国长春国际农业·食品博览(交易)会的国际化、专业化、品牌化和市场化水准,努力办成有特色、高水平、国内一流、世界先进的国际农业盛会。5月6日,第十届长春农博会组委会、执委会第一次会议暨新闻发布会在长春召开,副省长王守臣、省政府副秘书长刘延春、长春市市长崔杰、省农委主任任克军、长春市副市长陈巳、吉林农业大学校长秦贵信出席会议。会议由省政府副秘书长刘延春主持。  长春市副市长陈巳在
期刊
在举国上下喜迎“建党90周年”活动到来之际,省农机推广总站党支部积极开展“唱红歌、走红路、重温入党誓词”活动。  一、唱红色歌曲   连日来,站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学唱红色歌曲,并组织了迎“七一”庆“建党90周年”红歌演唱会,大家热情参与、激情奔放,先后演唱了《延边人民热爱毛主席》、《众手浇开幸福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歌曲,激发了同志们的爱国热情。   二、寻红色足迹   西柏坡是红色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