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相亲类节目的后现代主义风格

来源 :新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r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各地电视台也争相模仿复制相亲类节目,掀起了一股相亲热。此类节目的特色值得分析,笔者认为其最大特色之一就是呈现出的后现代主义风格。
  【关键词】相亲类节目 后现代风格 困境
  
  一、相亲类电视节目的现状
  2009年湖南卫视全新打造的交友互动真人秀节目《我们约会吧》重新开启了湖南卫视相亲节目的大门。据湖南卫视新闻发言人李浩介绍,湖南卫视与战略伙伴英国Fremantle公司进行模式版权合作,正式引进购买了其国际经典电视交友节目《TAKE ME OUT》中国地区的独家专有版权。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在2010年1月15日首播,当期收视率就超过了1%,是一档适应现代生活节奏的大型婚恋交友节目。春节期间江苏卫视把《非诚勿扰》放在大年初一至初七每天晚上十点半重播,聚集了相当的人气,春节过后,收视率从2%、3%到4%一路飙升,赚了个盆满钵满。浙江卫视的《为爱向前冲》是一档大型群体性参与性交友节目。节目制片人陈佃表示,每期节目将具有争议性的话题作为杀手锏,并且采取晚间黄金档联播的密集轰炸方式与《非诚勿扰》一较高低。
  此外还有安徽卫视的《缘来是你》、浙江卫视的《相亲才会赢》、青海卫视的《单身厨房》。这些相亲类节目形态基本相似:将女人置于权力中心,男人被“围观”和“挑选”,场上穿着亮丽的单身女人对男嘉宾品头论足,通过亮灯、灭灯的形式来决定出场的几位男人是留下还是离开,并且设置旅游基金和约会基金奖励配对成功的男女。
  二、后现代主义风格的相亲类节目
  1、后现代主义的内涵
  后现代主义至今还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我们先从它与现代主义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入手。
  费德勒抓住后现代主义反现代主义的精英主义倾向这点,准确把握了后现代主义走向“流行主义”的文化策略。桑塔格从意义及其解释角度分析了后现代主义,在她看来,现代主义符号表层之下隐含着某种深层意义,后现代主义者则坚信意义就在表层,根本不存在什么深层意义。卡里奈斯库认为后现代主义昭示了一场多元论的复兴,是对现代主义一元论的反叛。美国学者杰姆逊认为从现代主义相后现代主义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四种根本性的变化:一是是从时间深度模式走向空间平面化模式;二是从主体中心化的焦虑走向非中心化的主题零散化;三是从自律的审美观走向商业社会的消费主义;四是从个性风格的表现向仿像的机械复制转变。大众传媒,特别是电视在促成这些转变方面功不可没。
  2、相亲类节目的后现代主义风格表现
  尼尔·波茨曼在《娱乐至死》中提到:“电视无法延伸或扩展文字文化,相反,电视只能攻击文字文化。”电视是后现代主义的一个重要表征,相亲类节目的后现代主义风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意义表层化、拼凑化
  凯尔纳指出:“图像频频地优于叙述,看的感受就变的第一位的了,故事下所和叙述的意义常常被转化成了背景。”①相亲类电视节目中嘉宾更多倾向于俊男美女,节目中的女嘉宾打扮时尚,个个化着精致的妆容,穿着时尚。男嘉宾随着震撼的音乐‘从天而降’,走到台上,扫视对面的十几位女生,凭着第一感觉便选出自己心仪的对象。而女嘉宾则对男嘉宾进场时的外貌及表现,通过灭灯或亮灯的形式决定男嘉宾是否能进入选择权这一关。双方的选择都是一种以貌取人的行为,没有更多的交流与深入了解而做出的决定。
  拼凑一词原为人类学家用来描绘原始人活动方式的术语,指原始人随意把日常生活中碰到的事物拼凑在一块,从而构成一个富有意义的宇宙起源说,这一术语最近被用来界说在当代媒体文化中个体的行为。②对于进入选择权的男嘉宾,通过观看场外的生活和工作中的多个视频短片,来决定男嘉宾是继续留下还是离开。多个短片、多个环节以及中间插播的广告,这些都体现了后现代主义节目的拼贴性、零散性,无深度性和思维平面化。
  (2)言行多元化
  后现代主义反对现代主义的一元论,提倡多元论,冲击传统的精英主义和主流价值观念。《非诚勿扰》中,一位爱好骑自行车且无业的男嘉宾问马诺:你喜欢和我一起骑自行车逛街么?马诺毫不犹豫地回答:我还是坐在宝马里边哭吧…在节目中,马诺因其“毒舌”,言论大胆而被称为“拜金女”、“宝马女”。“我家有两部法拉利,我可以找到有两部兰博基尼的人,那么你有什么?”富家女盛凌云质问希望“倒插门”致富的四川小伙的一段话,让她获得了同马诺一样“拜金女”的称号。“丁克女”刘珊珊发誓不生小孩,觉得给孩子花钱是莫名其妙之举。这些“拜金”、“另类”的话题曾引发广泛的社会争议节目中多元化的另一个方面体现在嘉宾的选择上,保证站台的女嘉宾有10多岁的年龄差距,从20到35岁不等,学历、职业也需多元化,不能让模特、“富二代”等占据荧屏,颠覆了传统的精英文化,让节目走向大众化。
  (3)节目同质化
  无所不在的再度阐释和对不同策略的借用是后现代主义文化生产的最有争议的特点之一。③互文参照性的凸现也成“重点电视”的标志,这可以理解为电视节目的同质化。湖南卫视的《我们约会吧》最先是引进英国Fremantle公司的经典电视交友节目《TAKE ME OUT》的独有版权,后湖南卫视上告广电总局江苏卫视侵犯自己引进的《TAKE ME OUT》版权。如今电视相亲类节目如雨后春笋般遍地而起,一周七天,我们可以看到五六档相亲类节目,并且相互借鉴,形式雷同。十年前湖南台《玫瑰之约》走红的时候,国内模仿克隆的同类节目超过30个,最终导致相亲类节目的销声匿迹。如今《非诚勿扰》节目走红后又出现了火爆的电视约会热,这也体现了后现代主义在先进的技术下可以加以无限复制的特征而观众也渐渐产生审美疲劳。这种创新能力上的不足对此类节目的成长发展与生命周期的延长来说将是致命的。
  三、相亲类电视节目的发展困境
  一对男女嘉宾在节目中赤裸裸的对白令人感到惊愕:女嘉宾问一位男嘉宾:“你家有钱吗?”男嘉宾直接宣布:“我家是开工厂,在上海有三套房子。”毫无疑问,马诺和她所代表的一批“物质女孩”,寻求的爱情充斥着金钱、地位和权力。这不仅引起了中国社会对节目中盛行的畸形“婚恋观”的广泛批评,也引发了受众对社会主流价值观屡受挑战和践踏的深深忧虑。节目中也不乏存在众多造假的嫌疑,为了吸引眼球提升收视率, 身份作假、制造话题、编造故事。马诺在安徽卫视的一个节目中哭着向全国人民道歉,说自己参加《非诚勿扰》是想通过节目增加自己的曝光率从而出名,中间经历了很多谎言、欺骗和利用,那些“拜金”的言论并不是自己的本意。
  在“拜金女”、“富二代”等相亲话题人物充斥电视荧屏的时候,中国政府的广电主管部门迅速出击,整治电视婚恋情感类节目低俗丑陋之风。中国国家广电总局12日通报,通知要求, 电视相亲类节目不得以婚恋的名义对参与者进行羞辱或人身攻击,甚至讨论低俗涉性内容,不得展示和炒作拜金主义等不健康、不正确的婚恋观。
  结语
  电视相亲节目只提供邂逅的机会以及第一次见面约会的肯能,不代表速配成功,只求速度,不讲质量。这些都体现了“视觉化”、“浅薄化”的后现代主义风格。婚姻是一个令人向往的永恒的话题,任何时候都不应偏离主流的价值观念,舞台上男女嘉宾的“相亲狂欢”或“配对成功”仅是短暂而感性的,更多的应理性地把现实问题放在现实生活中解决。
  参考文献
  ①凯尔纳:《媒体文化——介于现代与后现代之间的文化研究、认同性与政治》,商务印书馆,2004:405
  ②③罗伯特·艾伦:《重组话语频道》,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作者: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09级硕士研究生)
  责编:姚少宝
其他文献
<正>在《服务贸易总协定》中,运输服务贸易被分类为国际服务贸易中的一类,定义为:不同国家间以运输服务为交易对象的贸易活动,由国向A B国提供转移货物、旅客的运输服务,并由
本刊讯 近日,记者从省统计局获悉,近年来,全省上下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以规模以上文化企业的培育作为推动工作的主要着力点,并将新增规模以上文化企业数量列入全省目标考核指标,取得良好效果,全省规模以上文化企业数量大幅增加。截至2017年末,国家统计局标识的陕西省规模以上文化企业数量达到999家,比上年同期增加189家,同比增长23.3%。  分產业看,规模以上文化制造业企业数量达到141家,比上年同
<正>企业经营管理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企业管理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发展。我国企业发展主要是以两种模式为主,体制内与传统管理模式生存管理为主,企业在经营
【摘要】网络信息的迅速快捷,对校报造成巨大的冲击,校报要提高竞争力应对危机,就要不断创新,把舆论引导放在突出位置。不断提高办报质量,化弱为强,同时借助网络,以此不断扩大和巩固读者群。  【关键词】校报 新闻 网络 读者    大学校报作为校园的主流媒体,一直伴随着学校的发展而存在,整整走过了一个多世纪。网络在后信息时代的校园影响力凸显出主流化趋势,在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网络的
【摘要】上世纪90年代起,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兴媒体在我国迅速发展。近年来,网络事件频发,如“躲猫猫”、“周老虎”事件等。网络在释放民意、保障公民言论自由的同时,也对政府部门的危机处理能力提出了新要求。本文通过分析政府应对危机事件的现状,提出舆论引导原则和策略。  【关键词】网络时代 危机事件 舆论引导    从2003年的SARS、2005年的松花江污染,到2007年的周老虎事件、许霆案;从2008
地处华北平原西侧的太行山,南起黄河,北接恒、燕山脉,西濒汾河,方圆1200万公顷,这里山峦起伏,地势陡峭,是京、津和华北平原的天然屏障。为了尽快改善这里的生态环境,增强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