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推广难点及对策

来源 :种子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mei_zx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主要探究了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存在的推广难点,如推广方式单一、投入经费不足、种植户思想保守、残余薄膜破坏环境等问题,以此为研究基础,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以加大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推广力度,从而提高玉米产量,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玉米;地膜覆盖技术;推广;对策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1)10-0119-02       中国图书分类号: S513       文献标志码: A
  玉米作为三大粮食作物之一,被称为“饲料用粮之王” “铁杆庄稼” “五谷之王”,在居民生活与农作物生产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我国玉米种植已有500多年历史,截至2018年,玉米种植面积达到4 213万 hm2,可用于工业原料、饲料与食材,广受市场欢迎。
  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遵循保墒、保温和保肥原则,属于新型玉米高产科学技术,符合市场需求,应加强该技术的推广,为我国粮食稳定生产提供保障。
  1   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特点
  在玉米种植中,西北、西南山区与东北地区易受环境影响,玉米产量降低,通过各地推行玉米地膜覆盖技术,可实现增温、保肥、保墒效果,可提高玉米产量150 kg/667 m2。该技术主要在地面覆盖保护层,借助太阳辐射减少土壤热能散失,提高地温与积温;可阻隔雨水冲刷,减少水分蒸发,具有防溃保墒的作用,借助微生物活力加快分解养分速度,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实现土壤供肥保肥,将肥效充分发挥,为玉米生长提供养分;可防治虫、鼠、雀为害种子,抑制杂草生长,达到苗齐、苗全、苗壮及适时早播的目的。
  在地膜覆盖技术应用中,可改善土壤环境,增加积温,提高根系生长的土壤温度后,加快根系生长。在多雨期,特别是西南地区,易出现暴雨或大雨,通过地膜覆盖可避免雨水冲刷植株,集中雨水与肥料在垄内深入植株根茎,有助于微生物繁殖活动,提高土壤供肥力。
  2   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推广难点
  2.1   推广方式单一
  在玉米栽培技术推广中,各地区通常采取自上而下逐级下达行政命令的方式,推广模式较为单一,仍存在计划经济下强制性行政运作的模式,上级部门以命令方式要求下级部门展开技术指导,缺乏奖励机制,推广制度不够灵活。而与农业生产较为贴近的民间推广机构、新经营主体与农村合作社发展不平衡、规模较小、带动与辐射能力不足,导致推广组织管理水平不足。政府也未能发挥自身协调作用,各组织存在推广不合理问题[1]。
  2.2   投入经费不足
  玉米栽培技术推广作为需投入诸多财力、人力、物力的庞大工程,要求科研院校、政府、新型经济主体、涉农企业与推广部门共同合作。政府首先应加大支持力度,科研院校可以通过大量试验确定符合当地气候条件的地膜覆盖技术,推广部门则需要普及和宣传新型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农民在具体生产实践中可以应用该技术。以上环节缺一不可,只有全程参与,方能实现玉米栽培技术的大范围推广。这一过程需投入大量资金,但是实际推广中的资金较少,对技术推广进程造成严重影响,进而导致推广效率降低。
  2.3   种植户思想保守
  在玉米栽培技术推广中,推广部门应在种植、生产方面加强技术引进。农民接受新思想较慢,导致技术推广受到限制,农民也欠缺相应操作能力,未能实现玉米增产增收,加上农户仅追求眼前利益,使用较多农药和肥料,频繁出现玉米衰弱情况,或后期管理不善,土壤供养不足,阻碍了根部活动。技术应用中传统种植陋习较多等问题,在增加生产成本的同时降低了经济效益[2]。
  2.4   残余薄膜破坏环境
  在玉米种植中,应用地膜覆盖技术可促进土壤育苗能力的提高,且利用药剂增强玉米秧苗抗害抗病能力,实现单位面积玉米高产,提高利用率。但是,农业生产中地膜材料主要为PVC、PE等,该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土壤中将会留存大量薄膜,其属于不可分解材料,会破坏生产环境。并且,在覆盖栽种中,随时间变化,地膜材料的易裂性增强,拉力降低,土壤碎裂薄膜较多,导致土地阻隔,从而对农作物吸收养分造成影响。
  3   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推广对策
  3.1   加强政府引导
  玉米種植地域差异较大,覆膜栽培推广需政府进行合理规划与大力引导,了解当地玉米生产情况,包含周边经济、种植结构、玉米企业及地理位置等,以此为基础,通过全局部署、因地制宜的方式,成立玉米产业协会,协调经营主体与农户关系,配合政府推广覆膜栽培技术,以实现玉米种植的科学发展。并且建立长效推广机制,要求行政部门与农技部门密切结合,农技人员落实技术指导,行政部门则依靠行政职能落实示范项目并进行宣传引导,建立高标准农田,推动土地集中流转与产权制度改革,为落实地膜覆盖技术奠定基础,实现玉米栽培集中连片、整体推进,便于规模化、集约化管理。
  鼓励农户与合作社合作,改变一家一户种植格局,实现统一技术、统一购种、统一指导与收获,成立服务团队,为农民覆膜、耕地与播种提供指导,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对于覆膜栽培技术,农业部门与农技人员应共同配合,逐步展开玉米技术培训宣传工作,为种植户分享试验成果,吸引更多农户关注该技术,还可借助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方式展开宣传,强化覆膜栽培技术推广效果[3]。
  3.2   加强资金投入
  在推广玉米覆膜技术中,需要政府的带动和扶持,可从以下方面出发:一是落实试点带动,采取示范点引领方式。设置标准样板,不同内容设置不同试点,如玉米农家试点、产量对比试验田等,以此让农户看到真实的成效与效益,推动技术发展。并且,政府应加强资金支持。地膜覆盖栽培玉米是推动农业经济发展、建设小康社会、调整种植结构的必然选择,需引进新技术,增加推广与宣传培训经费,通过资金扶持的方式,落实该技术的推广应用。二是加大农业补贴。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完善农业扶持政策与补贴方式,不仅能加强农业保护,还能推动玉米种植技术的创新,将寻找新型肥料、培育良种作为重要环节,推动农业改革,实现机械化生产。鼓励单位、机构及农业人员合作,为玉米种植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综合服务,包含生产信贷、农资供应、农技指导及产品销售等。   3.3   增强农民认知
  玉米覆膜栽培技术推广与应用的实施者与最终受益者均为农民,需加强培训各级农户、农机手与农技人员,確保技术规范化执行、标准化操作。首先,加强农民实践与技术理论培训,以玉米覆膜栽培技术为主,从选择地块、选用品种、种植方式、灌溉施肥、防治病虫害等环节出发,采取现场观摩、专题培训、现场指导、示范引领等方式,使农民能掌握操作流程与技术要点。其次,更新农民发展理念,拓宽玉米功能,延长产业链条,进而推动玉米产业融合[4]。
  3.4   推广绿色农资
  在玉米覆膜栽培技术推广中,为避免化肥、农药、地膜污染土壤,政府需加大补贴,推广可降解地膜、有机化肥和农药。如可降解地膜作为新型覆盖地膜,在自然环境下,可通过微生物作用自行降解,是一种塑料镀膜。在放线菌、真菌、细菌等微生物对薄膜侵蚀后,细胞增长导致聚合物组分水解、质子化或电离,产生机械性破坏,将其分裂为低聚物碎片。而细菌、真菌分泌酶可降解水溶性聚合物,生成小分子化合物,最终变成水和二氧化碳。还可应用光降解膜,该地膜主要是由塑料粒子与光降解粒子混合制作而成,通过光照射降解地膜,将其分解为二氧化碳、有机物、尘土等。以上两种地膜均可避免污染土壤,是推广玉米覆膜技术的首要选择[5]。
  3.5   加强保障措施
  (1)完善并推广法律。健全法律法规,提高资金利用率,人员竞争上岗。在法律中规定农技推广人员职责,制定考评制度及相关政策保障人员权益,进而实现推广的可持续发展,为农业发展提供法律支持、财政扶持、金融支持及税收优惠等,以此为玉米覆膜技术推广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2)建立多元化投入方式。立足于各项目自主平台、财政拨款等,落实各种优惠政策,引导鼓励涉农社会组织参与到玉米覆膜栽培推广中,改变推广资金缺乏情况,构建多元化技术推广体系。鼓励基层推广组织、科研单位通过转化技术成果、技术咨询等有偿服务,获得服务费。
  (3)健全考评制度。在技术推广中,为保证人员符合岗位要求,应当确定考核方式与内容,构建考评机制,以促进人员责任感的提升。对评定人员实行奖优惩劣,推广中表现良好予以奖励,不合格则通报批评。
  4   结语
  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在玉米种植中具有保墒、保温、保肥的优点,能提高玉米产量,增加农民收入。为此,应当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通过加强政府引导、加大资金投入、增强农民认知、推广绿色农资的方式,提高玉米技术推广效果。
  参考文献:
  [ 1 ] 闫海明.高寒冷冻区地膜覆盖脱毒早熟马铃薯套种玉米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9(10):89-90.
  [ 2 ] 楼朝斌,方苗春,楼珍彦.义乌地区甜糯玉米早春大棚加地膜覆盖栽培技术[J].上海蔬菜,2019(10):69-70.
  [ 3 ] 应英.鲜食玉米优质高产绿色栽培技术研究[J].乡村科技,2019(10):36.
  [ 4 ] 张文君.桦甸市白浆土玉米可降解地膜覆盖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9(9):36-37.
  [ 5 ] 季庆亮.推广地膜玉米栽培技术提高玉米质量和产量[J].中国食品,2019(7):43-44.
其他文献
摘 要:棉花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其产量会影响众多以棉花种植为生的种植户的经济收益。棉花病虫害是种植户面临的严峻挑战,严重时棉花产量急剧下降,导致种植户收益亏损。棉花病虫害的防控技术是现代农业的研究热点,通过采取病虫害防治措施可以提高棉花产量,增加种植户的经济收益。但中国以环境保护为主旨,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应保护环境。因此,绿色健康的棉花病虫害防治是发展趋势。以棉花的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为方向,研究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及科学技术日益发展,大棚蔬菜种植技术不断发展和完善,并得到了广泛应用和推广,有效提高了蔬菜种植水平和效果。但是,种植蔬菜过程中经常会受到病虫害影响。防治病虫害,要求相关种植人员结合当地现实状况采取合理的有效措施,保障蔬菜种植绿色效益和经济效益得到全面提升。对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预防方法进行了研究,供相关专业人士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大棚蔬菜;种植技术;病虫害;预防方法 
摘 要:农业是我国的重点支撑产业,如病虫害未能得到有效抑制,将影响农业发挥自身优势。由于温室的生产环境和反季节的生产方式加大了防治难度,致使设施农业本身为病虫害的生存环境创造了适宜的条件。因此,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应根据当地的生态环境及经济效益进行综合分析,全面优化农户的种植技术,提高农户的安全意识,减少农药用量,保护生态环境。在研究中,对蔬菜种植户的农药选择行为进行了分析,以论证在农药选择行为
摘 要:新时代,大学生群体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发展。新形势下,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独立学院的创新创业建设能够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大学生的创业活动提供帮助,因此加强独立学院的创新创业教育建设意义重大。本文将对独立学院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模式进行研究。  关键词:独立学院;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9.
种植人员在进行龙眼栽培的过程中,要制定专门的栽培方案,还要总结栽培经验,提高龙眼的产量,使栽培技术更加高效。就储良龙眼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措施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以供参考
摘 要:高职院校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从而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在社会中顺利就业,这也是高职院校教师所承担的重任。本文研究了在高职院校的发展中老师如何发展自身,认为教师职业能力发展是高职院校建设的重要环节,在研究和分析教师职业能力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形成的原因以及高职院校中的教师应该如何提升自己,才能更好地发展自己的职业能力,让自身的教育教学发挥出效果,助力学生就业。  关键词:高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完善,其在各个领域中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取得了十分显著的应用效果。在此背景下,农机技术推广过程中也加强了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力推动了
摘 要:生态林业的发展建设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林业技术的推广应用程度。林业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对现阶段生态林业的建设和未来的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基于生态林业建设的实际工作情况,探讨了林业技术推广在生态林业建设过程中的作用与价值,希望以此加大有关部门对林业技术推广的重视,供参考。  关键词:林业;技术推广;生态林业;作用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1)10-0131-02 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