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糖尿病足应从细节做起

来源 :糖尿病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pve5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病例1:王女士,62岁,糖尿病史10年,患者在一次自行修剪脚趾甲时不慎剪到左脚大拇趾的皮肉,当时未感疼痛,只是用手摸到了黏糊糊的渗血,未予重视,用胶布随意包扎了一下。此后,伤口处红肿越来越重,因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住院时足溃烂已从大拇趾蔓延到足心、足后跟。经过4个月的治疗,她保住了脚,但为此她花费近5万元。真是一剪刀剪去了5万元!此病例提示我们:中老年糖尿病患者中视力欠佳者居多,加之末梢神经感觉迟钝,剪趾甲时极易剪到皮肉上,因此,应由家人协助修剪。另外,趾甲平时较硬,浸泡后较软,便于修剪。
  病例2:胡先生,49岁,糖尿病史7年,患者某晚用热水泡脚,因认为热水器里的水不是开水,不会太烫,就未用手背试温,直接将脚放入热水盆里,很快脚就烫起了大水疱,随后水疱破溃感染,足部溃烂不愈。提醒广大糖尿病患者洗脚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水温要先用手背或肘部测试,对温度已不太敏感的糖尿病患者可请家人帮忙试温。最好家中备有水温计,水温以35℃为宜;②一般足部浸泡时间控制在5~10分钟;③洗净后用柔软的干毛巾擦干足部皮肤,不要用力揉搓,尤其要保持脚趾间皮肤的干澡;④汗脚者每天用性质柔和的香皂清洗足部;干足者每天用清水清洗即可,并及时涂抹润肤膏或尿素霜,防止足部皮肤干裂。
  病例3:刘先生,71岁,糖尿病史18年,患者一直认为布制的“老头鞋”最舒适,故长年累月都穿这种鞋,殊不知这种鞋的弊端是鞋底既薄又软。该患者有一天不小心踩上了一个图钉,图钉穿过鞋底将他的足底扎出了血,可他竟毫无感觉,还是家人发现地面的血迹后才追索到他的脚。由此,患者在购鞋中应注意:①因脚在下午后会有一定的肿胀,故购鞋时间以下午至晚上为好;②不能仅凭足部感觉选鞋,有糖尿病神经病变者可用硬纸壳剪下自己的脚形,将其放入鞋中,帮助判断鞋的宽窄与大小;③鞋底要稍厚些,选弹性好且防滑的牛筋底或橡胶底;④鞋前部应为圆型或方型,忌穿尖头鞋;⑤不宜购买暴露足趾和足跟的凉鞋,不宜穿高跟鞋。
  病例4:赵女士,68岁,糖尿病史15年,有一天患者穿着新皮鞋走了一下午的路,无任何不适感觉。晚上洗脚时也无异常感觉,但在洗袜子时发现白色袜子上有血渍,再一看相应部位已被磨破。在此,提醒患者在日常的穿鞋穿袜中,应注意以下几点:①穿新鞋的时间不宜太久,先试穿半小时,磨红处可放置少许棉花,无明显问题时可每天逐渐延长穿新鞋的时间;②养成每次穿新鞋前顺手将鞋翻过来倒空一下的习惯,以清除鞋内异物;③不可赤脚行走,外出时尽量不要穿拖鞋;④袜子有保护性缓冲作用,应养成穿袜子的习惯;⑤纯棉袜透气好、舒适,但严重汗脚者不提倡穿,因棉袜的吸水性强,易沤脚;⑥尽量选择浅色的袜子,以便脚部发生破损时能及时发现血渍、脓渍;⑦袜口不宜太紧,大小要合适;⑧忌穿有破洞的袜子,破口易套住脚趾,造成局部血流受阻。
  在避免足部外伤方面,除以上提到的要点外,还应注意不要使用热水袋、电热器等取暖设施,以免烫伤。还应及时治疗脚气、灰趾甲、嵌甲、鸡眼等足部疾患,因为这些也容易引发糖尿病足。
  
  编 辑 钟 卉
其他文献
有的病友餐餐吃粗粮,坚持一段时间后,虽然血糖稳定得较好,但人却消瘦了十多斤。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粗粮营养虽好,但由于其营养成分都隐藏在坚固的生理结构中,因而吸收率不高,特别是对于胃肠功能不太好的老年人而言,多吃粗粮很可能由于吸收不好而造成营养不良。  让粗粮有更好的营养,就需要讲究吃粗粮的方法。首先要注重粗细粮搭配,在以细粮为主导的前提下,有意识地多选择粗杂粮。粗杂粮是谷类,总量应与谷类食物相
期刊
据调查证实,重体力劳动者患糖尿病的几率远低于轻体力劳动者或脑力劳动者,这主要是因为体力活动可以增加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糖、脂代谢。由此可见,运动对防治糖尿病很重要。  糖尿病患者可选择的运动项目繁多,各有特点,可根据个人喜好、病情、体力及并发症等情况选择,如与情趣相投的朋友一起打网球、羽毛球、篮球、乒乓球;与家人一起打保龄球、门球;在清晨的朝阳中缓缓跑步;在悠扬的音乐声中翩翩起舞或做健美操等
期刊
当足部有异常时的处理要点:    1、趾甲长时要平着剪,避免把两边修圆,以免造成伤口,指甲钳不要太贴肉以免损伤。如视力不好可由家人代劳。    2、出现胼胝(俗称鸡眼)时不要自己用刀切割,不要使用任何鸡眼药水、鸡眼药膏,因为两者都容易造成足部损伤继发感染,应该到医院处理。    3、有新出现的刮伤,如伤口干净、周边无红肿的,可以用双氧水外洗消毒,然后用纱块覆盖、胶布贴牢,并密切观察伤口情况;如出现
期刊
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康复是生理康复的重要基础。我们本着“一切为了患者,为了一切患者,为了患者的一切”的理念,用“爱心、信心、细心、恒心”开展防治糖尿病工作。  爱心    心理健康最好的营养素是爱心。患者家属、单位以及社会都会对患者的心理活动产生影响,因此,要对患者有深厚的仁爱之心,让他们认识到糖尿病的发病原因、治疗方法和各种防治措施。医护人员态度要和蔼,语言要亲切,动作轻柔准确。仔细对患者讲明,目前
期刊
糖尿病是一种终身疾病,糖尿病的治疗方案也是贯穿于日常生活各个方面的综合措施,包括合理饮食、适当运动、规律监测、长期用药、心理辅导、机能康复、预防保健、生活护理和家庭关怀等等。其中任何一方面不到位,都可能导致整个治疗计划的失败,并加速并发症的出现。因此,糖尿病能否得到长久良好控制,不仅是对医生的考验,更是对患者自身素质和意志力的考验。  我国目前有4000万余名糖尿病患者,并以每天3000人的速度递
期刊
对糖尿病病友心理障碍的调查显示,其发病率高达30%~50%。多数病友伴发抑郁和焦虑症状,其中不少病友患有抑郁症,严重影响了对糖尿病的治疗和康复,因此,选择适当的心理医生参与病友的治疗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选择您的心理医生,才能给您提供最好的指导与帮助呢?    选择心理医生时应考虑的因素    1、了解一下医生的职业背景、执业资格、咨询经历,以及曾受过何种教育和训练,有何著作等。    2、留意
期刊
要想全面控制糖尿病,治疗达标,就必须走出糖尿病认识误区,要深刻理解以下几点:  糖尿病不能根治,但可防可治我们常在广告或某些宣传资料上看到“可以根治糖尿病”的说法,这是错误的。糖尿病是一种多因素疾病,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根治的方法和技术。患者不要轻信夸大其词的宣传,要用科学的眼光认识糖尿病。虽然目前糖尿病还不能根治,但是,它是可防可治的。糖尿病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范化的治疗,可以把病情控制好,像
期刊
家是最温暖的港湾,生活中有了亲人的关爱,就算是有再大的病痛也不用害怕。但是,天有不测风云,一旦家里突发变故,最亲的人走了,那活着的人该怎样面对生活的突变?在心痛与病痛的双重折磨下,单翼的天使又该如何继续飞翔呢?  2005年8月的一天,何金秀女士的爱人悄悄地走了。在失去爱人的巨大打击下,被糖尿病折磨多年的何女士带着一个十来岁的女儿该如何继续以后的生活呢?  在追忆中重温永恒的爱    “我被确诊为
期刊
——大奎,你在哪儿?  出院后,你没来看过一次内分泌门诊。尽管你出院前,我们曾再三嘱咐你要经常监测血糖,定期复诊。  你不会自行停止注射胰岛素吧?有些病友一旦血糖恢复正常,就自作主张减药或停药,造成不可避免的病情反复。而你,刚刚摆脱了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昏迷的魔爪,千万不可以这样做啊!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昏迷,都是糖尿病的严重急性并发症,你入院时两症并存,一度呼吸、心跳骤停,命悬一线!为了救你,多少医生、
期刊
采访王君(化名)的时候,这位妈妈不止一次地感动了我。在得知儿子患有糖尿病时,她并没有抱怨命运的不公,而是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来笑对人生,并用自己的爱为儿子撑起另一片天空。正是这种乐观的人生态度,让她的儿子能和健康的孩子一样成长。  这位坚强的妈妈不止一次地对记者表明,他们不奢求社会对糖尿病孩子特殊的照顾,只希望社会各界能正确认识糖尿病,不要歧视这些孩子。本刊也在此呼吁全社会给这些糖尿病孩子更多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