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有部分农村在10kV网架结构设计过程中,始终存在着跨区域、交叉跨越供电现象,继而呈现出档距长且运行方式不灵活等问题,因而在此基础上,为了打造良好的供电环境,规避停电事故等问题的凸显,应注重加大农网改造力度,如,在10kV网架操控过程中应注重针对安全隐患问题进行实时监测,且处理锈蚀现象,就此改善农网调度空间。本文从农网改造的必要性分析入手,并详细阐述了农网改造实现路径,旨在推进农村建设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关键词:农网;改造;必要性;措施
前言:农网调度质量关系着新农村建设服务水平,且影响着电子、机械、建筑等产业的发展,为此,农村地方政府部门在稳定社会结构建设过程中应注重扩大对农网改造的支撑力度,同时结合农民电能需求量,对农网运行环境进行优化处理,就此规避用电贵、用电难现象的凸显,打造良好的用电环境,满足居民生活生产用电需求。以下就是对农网改造相关问题的详细阐述,望其能为当代新农村的健康稳定发展提供有力的文字参考,并带动其不断优化农网运行手段。
一、农网改造必要性
就当前的现状来看,农网改造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即农网改造计划的推广可实现对农村地区老式电网结构不合理、设备损耗严重、技术落后等问题的处理,且结合农民日常生活电能需求量增长趋势,提供高质量电能输送环境,满足用电需求;
第二,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进一步发展,即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逐渐强调对收割机、插秧机、机械喷壶等的应用,因而对农网供电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扩大农网改造力度,可满足农业生产中机械设备的引进需求,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步伐;
第三,推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即配变、一户一表、低电压改造等改革计划的实施,可为工业生产、农业生产提供有利的基础保障,就此满足国民经济发展需求。
二、农网改造存在的问题
从技术角度来看,农网改造过程中呈现出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于架空线路导线弧垂,即部分农村地区在架空线路设计过程中为了增强美观性,将导线弧垂调节至最小状态下,继而在冬季运行过程中,极易诱发电杆倾斜、横担弯曲等问题,为此,相关工作人员在农网改造过程中应注重依据地方气候条件,对档距大小进行调节。同时,就当前的现状来看,部分农村地区在零线截面布置过程中,注重将变压器中性点与TT系统进行连接,但在集装表箱、套户线等配置过程中,将线路截面设定为4-6mm2,且回路较多,继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线损耗,为此,应针对此问题做出有效处理。此外,从农网改造思想角度来看,部分农村地区在农网改造计划推广过程中,基于眼前利益、局部利益、本地方利益等因素的影响下,致使“两改一同价”农网改造工作始终停留于表面,影响到了农村地区整体供电质量。另外,户内线整改、农网改造不同步亦是农网改造策略实施过程中呈现出的主要问题之一,为此,应注重优化农网改造路径。
三、农网改造实现路径
(一)优化供电范围
大部分农村地区在农网建设过程中始终秉承着110/35/0.4kV的电压等级设置原则,因而在农网改造方案优化过程中应注重确定供电范围,即以“经济合理、技术合理”为导向,设定线路电压损耗允许值、导线截面标准值等,同时确定农网改造期限为5-9年,达到最佳的农网改造状态。例如,某地区在针对电网优化计算过程发现,当负荷密度为10kW/km2时,供电半径优化值为11km,而导线截面优化值为35mm2。同时,当负荷密度为15W/km2时,供电半径优化值为10km,导线截面优化值为35mm2,为此,该地区针对10kV线路供电半径优化结果,对农网运行环境进行了改造处理,且注重在优化供电半径计算过程中综合考虑线路单位造价、电价等因素的影响,计算单位供电面积年费用最小值,就此确定供电范围,达到经济性农网调度目标[1]。此外,基于供电范围确定工作开展的基础上,需针对供电半径优化结果与实际供电半径间进行对比分析,继而将供电范围调整至最优状态,达到最佳的农网供电效果,规避线损、短路、停电等现象的凸显,满足新农村发展需求。
(二)合理配置变压器容量
在新农村农网改造计划实施过程中,强调对变压器容量的合理配置亦是非常必要的,为此,应注重从以下几个层面入手:
第一,在变压器容量优化配置过程中,为了突出经济性、稳定性、安全性农网改造特点,要求农网运行人员应强调对型号为GB645.1-86低损耗变压器的应用,如,SL7、SLZ7、S7等。同时,基于变压器型号确定的基础上,应做好避雷器安装工作,且设置集成式配电装置等,就此打造良好的变压器运行环境,满足农网改造需求[2];
第二,在变压器容量优化配置过程中,要求农网运行过程中应从负荷需求角度出发,对变压器容量进行确定。如,通过公式:Sjj=A/cosф2 ,对Sjj变压器最佳经济容量进行计算,最终结合计算结果,实现对农网改造计划的实施。但在Sjj计算过程中,应注重综合考虑年用电量、平均功率因数等因素的影响[3];
第三,在变压器容量确定过程中,亦应考虑配电变压器、用电设备间关系,保障农网改造的合理性,满足高质量电能输送需求,达到最佳的电能供给效果。
(三)优化电压等级组合
110/35/10/0.4kV仅适用于负荷密度<10W/km2的农网运行环境,因而在层次多的农网线路操控过程中,为了降低线损程度,应注重针对电压等级组合进行优化处理。例如,某地区在农网改造过程中,为了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提供高质量电能输送环境,即引进了国际20kV配电标准,继而呈现出线损降低65%,供电容量增加1倍的运行优势。为此,当代农村地区在农网改造计划推广过程中应提高对此问题的重视程度,同时注重借鉴20kV配电特点,对当地农网运行环境进行改造处理,且调配电压等级组合,打造经济型电网运行空间[4]。此外,在电压等级组合优化作业环节开展过程中,强调对66/10/0.4kV电压等级设计方式的应用亦是非常必要的,即其适应于负荷密度较大的农网运行环境下,改善农网运行水平,如,东北部分农村地区在农网改造过程中即采用此种优化方式。从以上的分析中即可看出,在农网改造计划实施过程中,注重对电压等级组合的优化处理是非常必要的,为此,应提高对其的重视程度,迎合当代农村地区用电量增长趋势,打造良好的农网建设环境,提升农网运行水平。
结论:综上可知,部分农村地区在农网建设过程中始终秉承着传统的建设理念,继而呈现出线损高达45%,且线路不稳定等问题,限制了农业产业、工业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因而在此基础上,为了打造良好的农网改造空间,要求当代农村地区在农网运行过程中应从优化电压等级组合、合理配置变压器容量、优化供电范围等层面入手,推广农网改造计划,并就此应对传统农网建设中凸显出的相应问题,提供良好的电能传输空间,打造稳定电网调度环境。
参考文献:
[1]梁永超.农网改造升级工程中质量管理的特点与措施分析[J].企业技术开发,2013,24(17):134-135.
[2]殷德聪,许跃进,刘学会等.计及负荷增长的农网电压序列改造时机研究[J].电网技术,2013,24(12):3590-3595.
[3]杨红磊,盛万兴,王金宇等.基于模糊评价方法的农网改造升级工程投资效果分析[J].电工电能新技术,2015,12(02):55-60.
[4]陶世明.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安全、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及应对措施[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3,35(31):112-113.
关键词:农网;改造;必要性;措施
前言:农网调度质量关系着新农村建设服务水平,且影响着电子、机械、建筑等产业的发展,为此,农村地方政府部门在稳定社会结构建设过程中应注重扩大对农网改造的支撑力度,同时结合农民电能需求量,对农网运行环境进行优化处理,就此规避用电贵、用电难现象的凸显,打造良好的用电环境,满足居民生活生产用电需求。以下就是对农网改造相关问题的详细阐述,望其能为当代新农村的健康稳定发展提供有力的文字参考,并带动其不断优化农网运行手段。
一、农网改造必要性
就当前的现状来看,农网改造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即农网改造计划的推广可实现对农村地区老式电网结构不合理、设备损耗严重、技术落后等问题的处理,且结合农民日常生活电能需求量增长趋势,提供高质量电能输送环境,满足用电需求;
第二,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进一步发展,即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逐渐强调对收割机、插秧机、机械喷壶等的应用,因而对农网供电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扩大农网改造力度,可满足农业生产中机械设备的引进需求,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步伐;
第三,推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即配变、一户一表、低电压改造等改革计划的实施,可为工业生产、农业生产提供有利的基础保障,就此满足国民经济发展需求。
二、农网改造存在的问题
从技术角度来看,农网改造过程中呈现出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于架空线路导线弧垂,即部分农村地区在架空线路设计过程中为了增强美观性,将导线弧垂调节至最小状态下,继而在冬季运行过程中,极易诱发电杆倾斜、横担弯曲等问题,为此,相关工作人员在农网改造过程中应注重依据地方气候条件,对档距大小进行调节。同时,就当前的现状来看,部分农村地区在零线截面布置过程中,注重将变压器中性点与TT系统进行连接,但在集装表箱、套户线等配置过程中,将线路截面设定为4-6mm2,且回路较多,继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线损耗,为此,应针对此问题做出有效处理。此外,从农网改造思想角度来看,部分农村地区在农网改造计划推广过程中,基于眼前利益、局部利益、本地方利益等因素的影响下,致使“两改一同价”农网改造工作始终停留于表面,影响到了农村地区整体供电质量。另外,户内线整改、农网改造不同步亦是农网改造策略实施过程中呈现出的主要问题之一,为此,应注重优化农网改造路径。
三、农网改造实现路径
(一)优化供电范围
大部分农村地区在农网建设过程中始终秉承着110/35/0.4kV的电压等级设置原则,因而在农网改造方案优化过程中应注重确定供电范围,即以“经济合理、技术合理”为导向,设定线路电压损耗允许值、导线截面标准值等,同时确定农网改造期限为5-9年,达到最佳的农网改造状态。例如,某地区在针对电网优化计算过程发现,当负荷密度为10kW/km2时,供电半径优化值为11km,而导线截面优化值为35mm2。同时,当负荷密度为15W/km2时,供电半径优化值为10km,导线截面优化值为35mm2,为此,该地区针对10kV线路供电半径优化结果,对农网运行环境进行了改造处理,且注重在优化供电半径计算过程中综合考虑线路单位造价、电价等因素的影响,计算单位供电面积年费用最小值,就此确定供电范围,达到经济性农网调度目标[1]。此外,基于供电范围确定工作开展的基础上,需针对供电半径优化结果与实际供电半径间进行对比分析,继而将供电范围调整至最优状态,达到最佳的农网供电效果,规避线损、短路、停电等现象的凸显,满足新农村发展需求。
(二)合理配置变压器容量
在新农村农网改造计划实施过程中,强调对变压器容量的合理配置亦是非常必要的,为此,应注重从以下几个层面入手:
第一,在变压器容量优化配置过程中,为了突出经济性、稳定性、安全性农网改造特点,要求农网运行人员应强调对型号为GB645.1-86低损耗变压器的应用,如,SL7、SLZ7、S7等。同时,基于变压器型号确定的基础上,应做好避雷器安装工作,且设置集成式配电装置等,就此打造良好的变压器运行环境,满足农网改造需求[2];
第二,在变压器容量优化配置过程中,要求农网运行过程中应从负荷需求角度出发,对变压器容量进行确定。如,通过公式:Sjj=A/cosф2 ,对Sjj变压器最佳经济容量进行计算,最终结合计算结果,实现对农网改造计划的实施。但在Sjj计算过程中,应注重综合考虑年用电量、平均功率因数等因素的影响[3];
第三,在变压器容量确定过程中,亦应考虑配电变压器、用电设备间关系,保障农网改造的合理性,满足高质量电能输送需求,达到最佳的电能供给效果。
(三)优化电压等级组合
110/35/10/0.4kV仅适用于负荷密度<10W/km2的农网运行环境,因而在层次多的农网线路操控过程中,为了降低线损程度,应注重针对电压等级组合进行优化处理。例如,某地区在农网改造过程中,为了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提供高质量电能输送环境,即引进了国际20kV配电标准,继而呈现出线损降低65%,供电容量增加1倍的运行优势。为此,当代农村地区在农网改造计划推广过程中应提高对此问题的重视程度,同时注重借鉴20kV配电特点,对当地农网运行环境进行改造处理,且调配电压等级组合,打造经济型电网运行空间[4]。此外,在电压等级组合优化作业环节开展过程中,强调对66/10/0.4kV电压等级设计方式的应用亦是非常必要的,即其适应于负荷密度较大的农网运行环境下,改善农网运行水平,如,东北部分农村地区在农网改造过程中即采用此种优化方式。从以上的分析中即可看出,在农网改造计划实施过程中,注重对电压等级组合的优化处理是非常必要的,为此,应提高对其的重视程度,迎合当代农村地区用电量增长趋势,打造良好的农网建设环境,提升农网运行水平。
结论:综上可知,部分农村地区在农网建设过程中始终秉承着传统的建设理念,继而呈现出线损高达45%,且线路不稳定等问题,限制了农业产业、工业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因而在此基础上,为了打造良好的农网改造空间,要求当代农村地区在农网运行过程中应从优化电压等级组合、合理配置变压器容量、优化供电范围等层面入手,推广农网改造计划,并就此应对传统农网建设中凸显出的相应问题,提供良好的电能传输空间,打造稳定电网调度环境。
参考文献:
[1]梁永超.农网改造升级工程中质量管理的特点与措施分析[J].企业技术开发,2013,24(17):134-135.
[2]殷德聪,许跃进,刘学会等.计及负荷增长的农网电压序列改造时机研究[J].电网技术,2013,24(12):3590-3595.
[3]杨红磊,盛万兴,王金宇等.基于模糊评价方法的农网改造升级工程投资效果分析[J].电工电能新技术,2015,12(02):55-60.
[4]陶世明.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安全、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及应对措施[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3,35(31):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