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与C型臂引导下颈脊神经脉冲射频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所致颈肩及上肢根性痛疗效及优势的比较

来源 :中华疼痛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lee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与C型臂引导下颈脊神经脉冲射频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所致颈肩及上肢根性痛的疗效及优势比较。

方法

选择2017年12月至2018年6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疼痛科诊治的颈椎间盘突出症导致的颈肩痛及上肢根性痛患者42例,性别不限,年龄>18岁,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超声引导组(UG组,n=22)和C型臂引导组(CG组,n=20)。两组分别在超声或C型臂引导下精确定位后行颈脊神经脉冲射频治疗,评估两组操作时间,患者术前及术后数字分级评分(NRS),术后3、6个月时的疗效及并发症。

结果

UG组与CG组操作时间分别为(16.4±2.5)min、(29.4±7.2)min,CG组操作时间更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UG组与CG组术后NRS评分分别为(1.4±0.2)、(1.5±0.2)均较术前(6.7±1.2)、(6.0±1.3)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且UG组略优于CG组(P<0.05);术后3、6个月时疼痛疗效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未见严重并发症,CG组有1例患者术后出现短暂右上臂无力,4 d后恢复。

结论

超声引导与C型臂引导下行颈脊神经脉冲射频治疗均能有效缓解颈椎间盘突出症所致的颈肩及上肢根性痛,两法疗效相当,但超声引导具有操作时间短,可实时显示,能避免医患射线暴露的优势。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比较手法牵引旋转疗法和传统手法旋转疗法对颈椎小关节紊乱症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骨一科门诊收治的颈椎小关节紊乱症患者132例,性别不限,年龄20~50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牵引旋转组和传统旋转组,每组66例。前者给予手法牵引旋转疗法,后者给予传统的手法旋转疗法。对患者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3 d时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根据疼痛缓解度的四级评估
目的评价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开窗髓核摘除术后复发患者治疗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013年5月至2019年1月在厦门大学附属福州第二医院脊柱外科收入住院的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后复发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5例,其中男17例,女8例,年龄26~61岁。突出节段:L4~5节段18例,L5~S1节段7例。初次手术方式均为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本组无症状间歇期为20个月~18年。全组均为下肢疼痛、麻木。所有患
疼痛评估对临床疼痛诊疗极为重要。为此拟组织国内专家编写疼痛评估的专家共识。疼痛科为中国首建,迫切需要出台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疼痛评估量表,试用后在全国推广。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亚甲蓝神经阻滞治疗腰脊神经后支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7年2月至2018年10月就诊于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疼痛科的腰脊神经后支综合征患者76例,性别不限,年龄34~65岁,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亚甲蓝阻滞组和常规阻滞组,每组38例。常规阻滞组采用利多卡因、曲安奈德进行神经阻滞,亚甲蓝阻滞组采用利多卡因、曲安奈德和亚甲蓝进行神经阻滞。评价治疗前及治疗后1、3、6个月时视觉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