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人驾驶赛车路径规划算法研究

来源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zibook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无人驾驶方程式比赛,设计一种适合无人驾驶赛车应用的局部路径规划算法。该算法利用四边形重心求解方法确定赛车在锥桶赛道环境下需要的路径离散点,并采用三次样条插值方法拟合曲线,从而实现赛车局部路径规划功能。在ROS系统中进行对无人驾驶赛车的路径规划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使赛车在不规则赛道中实现局部路径规划功能且曲线较为平滑,可以使赛车安全可靠地通过赛道,具有较好的鲁棒性。
其他文献
为了研究高速列车车顶用TP2铜导体在露天环境下服役的腐蚀行为,将硬态和半硬态2种TP2铜导体在大气环境下分别置于10%盐酸溶液和10%硫酸溶液中进行模拟加速腐蚀实验,利用XRD、SEM和EDS分析其腐蚀形貌和腐蚀产物,结果表明:TP2铜导体在盐酸和硫酸溶液中的主要腐蚀产物分别为CuCl和CuSO4(H2O)5;TP2铜对Cl-和SO42-表现出不同耐蚀性,对Cl-<
为了优化带式机球团生产的原料结构,进行了球团生产中大比例配加赤铁精矿的实验研究和工业试验,结果表明,大比例配加赤铁精矿后,生球指标变差;随着赤铁精矿配比提高,黏结剂配比需要适当增加。赤铁精矿B应用于带式机球团生产的比例可以提高到55%,45%磁铁精矿A配加55%赤铁精矿B的适宜黏结剂配比为0.7%-0.8%,最佳焙烧制度为预热温度935-950℃、焙烧温度1 235-1 250℃。赤铁精矿C同比替代赤铁精矿B应用于球团生产的适宜比例为10%,50%磁铁精矿A配加40%赤铁精矿B和10%赤铁精矿C的适宜黏结
随着交通能源结构向深度脱碳转型,综合能源供应站已进入“氢能时代”。以实际规划的综合能源供应站为例,分析了气态“管束车运氢”“管道供氢”“现场制氢”等多种商业供氢模式,从合理获取氢气资源的角度出发,为科学规划建设“油气氢电非”五位一体的综合能源供应站进行研究,通过规划论证、技术分析、经济核算,提出相应解决方案及实施意见(建议)。
使用有限元法模拟了中间包焊接残余应力分布,结果表明,中间包焊接后在焊缝位置形成了较大的残余应力,残余应力峰值约672 MPa,已经达到材料屈服极限;在中间包吊耳和背部应力集中较为明显,说明在这些位置焊接裂纹倾向较大;在中间包背部,焊接残余应力关于中间包中面近似成对称分布,在中部和两侧焊缝残余应力最高,等效应力可达约400 MPa,而其他焊缝残余应力相对较低,等效应力约300 MPa;中间包侧面吊耳与钢板连接处焊缝出现了较大的应力集中,等效应力最高可达约450 MPa。
针对某含氰含铜废液,采用二氧化氯氧化法脱除废液中氰,再用硫化法沉淀回收溶液中铜。结果表明,二氧化氯氧化法除氰合理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25℃、溶液初始pH=9.5、反应时间60 min、二氧化氯气体流速60 mL/min,此时除氰率达到96%以上;硫化沉淀法回收除氰后液中的铜,合理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25℃、反应时间60 min、溶液初始pH=3、搅拌速度300 r/min、硫化钠用量为理论量3倍,此时沉铜率达到93%以上。
电子废物中含有大量的贱、稀贵、稀散金属、各种塑料,有的还有含铅玻璃、阻燃剂、氟利昂(CFC-11)等毒害物质。电子废物既是重要的“二次资源”,又是“危险废物”,其资源化处理有别于金属矿藏开采和危险废物处置,涉及到环境、资源等国计民生重要领域。电子废物处理处置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实现绿色、高效、高值资源化循环再利用、信息化大数据管控。本文从电子废物循环利用的资源性、再生材料的高值利用、处理技术与装备的先进性、污染控制的环境友好性出发,提出今后的研究方向及电子废物的归趋。
有机配体对配位聚合物的构筑具有较为显著的影响.作为一类配位模式繁多的多羧酸基配体,近年来,3,3',5,5'-联苯四羧酸(H4bptc)与不同金属中心通过自组装可形成结构新颖且骨架
标准灰度图像通过AMBTC压缩,获得每小块的高、低量化值和位图。统计位图出现的频率最高和第二高的两类位图称为两类峰值位图。两类峰值位图和高、低量化值相等时的位图块都被用于秘密信息的隐藏。前者将两类峰值位图和0~65535数值都转换为字符串,利用汉明距离和门限值进行字符串筛选,可以得到2个候选字符串表。秘密消息转换为指定索引值,通过索引值找到候选列表中相应的字符串,用字符串来代替峰值位图,完成信息嵌入;后者采取秘密信息直接替换原位图方式。该方案具有较高的图像质量,同时信息隐藏能力可通过2个阈值进行调节。
分析了供料与加工的工艺过程,给出了核心的监控方案。利用光电开关等传感器实现信号采集,并利用输送电机、电磁阀等实现送料及加工过程的控制。采用了RFID识别供料信息;利用TIA博途软件进行软件设计及组态界面。采用以太网实现CPU与触摸屏通信,并利用WINCC设计了监控画面。最后对程序模拟调试及监控运行画面调试,验证了设计程序的可靠性,实现了自动化生产线的气缸推料、气爪搬运、高度检测、钻孔加工的过程。
为解决智能驾驶道路感知中最优立体匹配算法问题,以双目视觉感知系统为例,首先利用OpenCv标定法对双目摄像头进行标定,其次对现有的SAD、SGBM、GC3种立体匹配算法进行编程模拟,得到各自算法的视差图,最后将算法运行时间和视差图进行对比。结果表明OpenCv标定法能够对双目摄像头进行简单快捷的标定,同时3种立体匹配算法中SAD算法运行速度最快,但匹配效果差,SGBM算法适中,GC算法运行速度最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