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伦改革的必要性、特点和评价

来源 :高中生学习·高二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y3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梭伦改革是雅典城邦乃至整个古希腊历史上最重要的社会政治改革之一,它为雅典城邦的振兴与富强开辟了道路,奠定了城邦民主政治的基础。梭伦改革一方面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社会基础,另一方面完善了国家制度,为普通公民参与国家政治活动提供了制度保证。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乃至西方民主政治的基础。
  一、梭伦改革的必要性
  例1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说:“梭伦揭开了一系列所谓政治革命,……的确,一切所谓政治革命,从头一个起到末一个止,都是为了保护一种财产而实行的,都是通过没收(或者也叫作盗窃)另一种财产而进行的。”据材料指出梭伦实施政治革命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平民与贵族矛盾激化
  B.工商业奴隶主和贵族的矛盾
  C.基伦暴动引起的社会动荡
  D.萨拉米危机
  解析 根据课本所学到的知识,我们知道梭伦改革的措施主要有:①解负令;②发展工商业;③财产等级制度;④创立四百人会议。在本题,结合材料中恩格斯所说的“政治革命”“都是为了保护一种财产而实行的,都是通过没收(或者也叫作盗窃)另一种财产而进行的”我们可以推断出本题中恩格斯主要是指梭伦改革中的解负令措施。同时梭伦改革的背景有:①贵族与平民、贵族与工商业奴隶主之间矛盾尖锐;②基伦暴动和德拉古法典的颁布都没能解决雅典危机;③萨拉米危机。在这些背景中解负令主要解决的就是贵族与平民的矛盾。
  答案 A
  点拨 本题属于材料类选择题中的概念型选择题,注重对概念的考察。做材料型选择题一般分三个步骤。第一,通过看引文的出处和其他相关信息,确定材料所涉及的历史背景。第二,读懂材料,弄清楚材料所涉及的内容、人物和历史事件。第三,搞清楚备选项的内涵以及与题干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和符合历史事实的备选项。
  二、梭伦改革的特点
  例2 有人说,梭伦改革兼具革命性和“中庸式”,下列梭伦改革的措施中最符合这两个特点的是( )
  ①解负令 ②财产等级制度 ③设立四百人会议(第四等级不享有担任政府官职和参选“四百人会议”的权利) ④设立公民大会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解析 据课本知识我们知道解负令取消了债务奴隶,保护了平民的基本权益,经济上的独立为平民享有政治权利提供了物质保障。财产等级制度的设立使选任国家公职人员的资格由“门第+财富”转向“财富”,打破了氏族土地贵族依靠特权垄断官职的局面,为新兴有的工商业奴隶主贵族开辟了取得政治权利的途径。由此可知此举最具有革命性,第一第二等级公民能担任执政官等高级官职,第三等级公民可以担任低级官职,第四等级公民却不能担任官职,这一规定提高了平民地位又保护了贵族,可知又具有中庸性。设立四百人会议作为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使第三等级的公民获得了参政议政的机会,提高了公民大会的地位,但是第四等级却没有资格当选,由此可知设立四百人会议具有中庸性。公民大会不是梭伦创立的,应该排除。
  答案 B
  点拨 此题属于组合型选择题,组合型选择题是多项选择题的变形,考查角度有两种,一是将同一历史时期或同一历史事件影响下的知识进行归类组合,此类题的跨度不大,但分析得深,角度多,考查同学们分析理解和发散性思维的能力。二是将不同历史时期的同类知识进行归类,此类题分析程度不深,但时间、空间跨度大,主要考查同学们的归纳和比较能力。解答此类题的方法主要是筛选法,而筛选法又分为肯定筛选法和否定筛选法。肯定筛选法是先根据试题要求分析各个选项,确定一个正确的选项,这样就可以排除不包含此选项的组合,然后一一筛选,最后得出正确答案。否定筛选法又称排除法,即确定一个或两个不符合题意的选项,排除包含这些选项的组合,得出正确答案。
  三、梭伦改革的评价
  例3 亚里士多德曾说:“最为公正的政体,应该不偏于少数,不偏于多数,而以全邦公民利益为依归。”……古典时期的雅典城邦正是以立法和制度来调适贫富差距,防止极贫极富,从而有效保障了公民集体的稳定与发展,实现政治民主,文化繁荣,形成古典盛世的历史局面。下列关于梭伦改革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 限制了贵族土地财产的扩展
  B. 壮大了平民的经济实力
  C. 加强了工商业奴隶主的经济实力
  D. 提高了奴隶的政治地位
  解析 梭伦改革颁布解负令,禁止以土地作为债务抵押,限制土地占有的最高限额,这些措施限制了贵族土地财产的扩张,壮大了平民的经济实力。梭伦鼓励发展工商业的措施使工商业从业者的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工商业奴隶主的力量也相应得到了增强。但是梭伦改革只是使沦为债务奴隶的平民解放,使广大平民以后免于沦为债务奴隶的威胁,却并没有使更多的非债务奴隶解放,雅典政权仍然是建立在对奴隶的剥削压迫基础上的奴隶主专政。
  答案 D
  点拨 本题属于判断型选择题。此类题目要求同学们对基本史实要有足够的理解把握。
  1.梭伦经济改革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 )
  ①债务问题 ②土地问题 ③就业问题 ④海外市场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迪奥普斯一家住在梅加腊,公元前588年他想举家迁居雅典并取得公民权,根据当时雅典的政策,他达到目的最便捷的条件是自己有( )
  A.栽种葡萄的技术 B.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C.大量的土地 D.高超的手工业技术
  3.梭伦在诗中曾写道:“我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而那些有钱有势的豪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使他们受到损害。”这表明梭伦改革( )
  ①着眼点在于缓和平民与贵族的矛盾 ②恰好满足了平民阶层的需求 ③没有触动贵族利益 ④过多地扮演了“调停人”的角色
  A.②③ B.①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4.梭伦改革后,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司法机关的是( )
  A.长老会议 公民陪审法庭
  B.长老会议 公民大会
  C.公民大会 公民陪审法庭
  D.公民大会 长老会议
  5. 之所以梭伦改革一系列发展工商业的措施为雅典贵族政治转变为民主政治奠定了经济基础,依据是( )
  ①限制了贵族土地财产的扩展 ②壮大了平民的经济实力 ③加强了工商业奴隶主的经济实力 ④提高了工商业奴隶主的政治地位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6.梭伦改革带有历史局限性,主要是因为( )
  A.改革措施不符合历史的潮流
  B.梭伦对民主政治认识不足
  C.梭伦改革触犯了贵族利益
  D.改革措施带有“折中”色彩
  7.梭伦改革虽推动了雅典社会的发展,但他不得不出走他乡,原因有( )
  ①僭主政治的建立 ②梭伦成为平民和贵族矛盾的焦点 ③工商业奴隶主的反对 ④贵族对梭伦改革不满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7 CDBCBDD
其他文献
人性是沈从文小说的母题。他在《从文小说习作选代序》中明确表示:“我只想造希腊小庙。选山地作基础,用坚硬石头堆砌它。精致,结实,匀称,形体虽小而不纤巧,是我理想的建筑。这神庙供奉的是‘人性’”。下面我们即以课文《边城》(节选)为例,来阐述这种人性之美的具体表现。  一、乡情之美  在《边城》里,湘西是一个世外桃源,那里的人们优美、健康、自由,乡邻之间既无阶级地位差异,也无贫富贵贱区别,人们之间真诚相
期刊
“深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性”是高考作文发展等级几条重要的评分标准。那么,怎样才能写出深刻独到、发人深省的文章呢?  首先要“想”得深刻。没有深刻的思想,就写不出深刻的文章。思想源自生活,平时要关心社会生活、身边琐事,留意山川河流、花草树木;经常阅读书报,积累古今中外的典型事例,包括文学作品和现实中的人和事;对耳闻目睹的人或事,要养成思考的习惯,把五官感受
期刊
“无巧不成书”是小说创作的一个定律。《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可以说是“巧合”的典范,我们可以借此来探索一下“巧合”艺术的特点及作用。  小说的“巧合”,巧就巧在出人意料,俗称“巧得很”。  林冲被发配沧州,沧州城里有他一个施过恩的李小二,巧得很;陆谦、富安窜到沧州来,巧得很;恰好是在李小二的酒店密谋,密谋的内容被李小二偷听了去,巧得很。林冲听说后大怒,买了“解腕尖刀”,遍城寻仇。故事发展到这里,算是一
期刊
Michelle Obama “Begged ITV Bosses” for Downton Abbey DVDs  The reelection is won, so it’s no wonder Michelle Obama is looking for some relaxing entertainment to get through those four more years.  And
期刊
哲学第一单元主要讲授哲学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知识。各类考试一般设置选择题,考查同学们从材料中提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来解答相关问题的能力。试题没有综合性,难度一般不大,属于基础题。本文通过归纳,总结出本单元常见的几种类型选择题的解法,以期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一、组合式选择题  例1 随着高考的临近,不少考生到庙里烧香拜佛祈求高考大捷。对下边漫画《考前抱佛脚》的哲学分析正确的是( ) 
期刊
求和不等式的证明问题是高考中的热点,而形如“[i=1nf(n)
期刊
文化市场的健康发展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义重大,而大众传媒对文化生活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既有利,也有弊。  一方面因为文化市场以及大众传媒的发展,为文化生活带来了可喜的变化;而另一方面,文化市场的自发性与传媒的商业性,也引发了令人忧虑的现象。因此我们要在文化生活的海洋当中“提高眼力,拒绝污染”,而同时另一个行为主体——政府,也必须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例1 2011年3月1日,为加强对未
期刊
一、混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例1 下列说法中能够体现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根本分歧的是( )  A.“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与“物是观念的集合”  B.“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与“天不变,道亦不变”  C.“气者,理之依也”与“理生万物”  D.“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与“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  错因分析 (1)不能正确提取材料信息,没有掌握民谚俗语型选择题的解题技巧,语文基本功欠缺,读不懂民谚俗
期刊
一、求结果型  例1 在可行域内任取一点,规则如下图所示,则能输出数对([x,y])的概率为( )
期刊
构造法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解题方法,它很好地体现了发现、类比、化归的思想,也渗透着猜想、试验、探索、归纳、概括、特殊化等重要的数学方法. 下面通过几例探讨构造模型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  构造组合模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