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清河水库以下干支流洪水遭遇演进分析

来源 :黑龙江水利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lai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根据清河水库设计洪水采用《清河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中的成果,在此基础上对水库下游的开原站也进行了组合洪水分析,由于清河水库以下至寇河汇入口段,由于没有较大支流汇入,所以本次洪水采用清河水库1995年典型枢纽洪水调节计算成果对该区域干支流洪水遭遇进行了演算,可供相关防汛部门参考。
其他文献
对39个强度等级为C35的大流态混凝土,通过协方差分析和图像分析,探讨了配合比参数对混凝土工作性、强度、抗渗透能力和抗离析能力的影响;通过非线性拟合,探讨了胶凝材料体系中的矿物掺合料的活性系数高低及其对强度发展历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混凝土的工作性、强度和抗渗透能力与配合比参数之间为多元约束关系,影响工作性的显著因素是减水剂掺量、水胶比、砂率和浆骨比,影响强度的显著因素是粗骨料级配、水胶比、胶凝材料用量和减水剂用量,影响抗渗透能力的显著因素是胶凝材料用量、水胶比、粗骨料级配和减水剂用量.图像分析结果可量
大坝安全监测对稳定性研究和安全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结合对某碾压混凝土双曲拱坝的环境量监测资料,基于统计模型原理掌握水位、气温和降雨量等影响因子的变化规律,通过几何水准和静力水准监测方法对坝体水平位移、垂直位移进行考证并得出安全性评价结论,所得成果对于大坝的安全形态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公路隧道工程的建造成为了提高人们出行便利的重要途径,但隧道渗漏一直是个质量通病。通过调查发现,北方寒冷地区由于低温时间较长,隧道渗水处出现很多涎流冰,严重影响交通安全。由此可见,尽早地对路隧涎流冰产生的危害做出预防,具有很大的必要性。为此,文章针对研究对象进行实地考察,并结合数据分析,总结路隧涎流冰在不同条件作用下的形态特征。主要是考虑结构强度、气候变化、防排水系统和施工处理等方面的影响,指出:①渗水是造成涎流冰现象频繁发生的基础,其中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汇流,为冰体发育提供物质基础;②根据数据分析,发现涎流
以中晚期生长的加拿大一枝黄花茎秆为材料,在热解温度400-650℃下制备生物炭,探究了生物炭对吡啶的去除效果.采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比表面积测定仪和X射线衍射仪表征生物炭的微观结构,考察吡啶的初始浓度、反应时间、生物炭用量等对其吸附性能的影响,探讨了其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曲线.结果表明,随着炭化温度升高,生物炭的含氧官能团、芳香化程度和比表面积增大;烧结温度为600℃制备的生物炭结构规则,稳定性最佳.当吡啶浓度为100 mg·L−1时,生物炭的用量为2 g·L−1
为了加强生产建设项目弃土弃渣综合利用,对施工过程中弃土弃渣综合利用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为生产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减少弃土渣场的设置,减轻水土流失,保护生态,节约投资等方面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
碾压混凝土坝优点众多,但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控制措施一直备受关注,对大坝施工期进行温度模拟显得十分重要.文章以碾压混凝土重力坝为研究对象,结合三维有限元温度场原理和施
文章以引绰济辽工程输水工程隧洞段施工一标土石方明挖为例,主要分析了水利工程土石方明挖的施工要求、施工技术、施工顺序以及安全质量等保障措施,可为类似工程提供一定的参考。
文章采用变点分析方法对阜新地区的阜新站和彰武站近62a降水日量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分析表明:阜新站和彰武站近62a日降水分别呈现递增和递减变化,但变化趋势性较弱,夏季降水量均有所增加;90年代日降水量发生突变,大雨量级以上的暴雨频次增多。
利用岫岩县大洋河上游大型土壤渗漏装置,对棕壤坡地裸露、干草敷盖、植草覆盖3种存在方式,在3年期间32场次天然降雨下的径流输出特征开展研究。结果表明:小雨雨型下裸露处理、干草敷盖和林草覆盖均未形成地表径流,而中雨雨型下壤中流与地表径流总量之比依次为12%、81%、58%,干草敷盖促进降雨入渗的性能最好;大雨及以上雨型下裸露形式以地表径流为主,其占比达到90%,而敷盖和覆盖处理以壤中流产流为主,在雨量较大的情况下能够增加地表入渗量;在开发低山丘陵区坡地时,为实现较好的保水保墒效果应采取植物栽种、辅以覆盖的措施
地下水相对于地表水资源,具有洁净度高、供水量稳定、分布范围广等突出优点,调查和分析地区地下水系统是发展地区经济的基础。文章以新疆乌尔禾三角洲区域为分析对象,对该区域含水层特征,包括水量中等区、贫乏区具体分布,含水层的具体特征等进行分析,并通过对地下水水位动态、化学动态进行了分析,得出水位波动情况及水化学状态。同时,根据TK3钻孔水质取样检测,其水质完全满足日常引用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