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本办学理念下的特色班级文化追求研究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halista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开展校本办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特色办校,培养出一批具有高素质的特色人才。班级是一个学校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与生活的主要场所,一个班级的班级文化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从校本办学理念出发,构建特色班级文化,形成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应当是每一个学校重点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校本办学理念;特色班级文化;策略研究
   班级文化是班级成员在长期的生活、学习中所积淀下来的共同拥有或遵循的道德观念、价值理念、行为方式等。班级文化体现了一个班级所独有的精神风貌,具有约束、凝聚、同化、鼓舞等作用,是重要的隐性教育力量。同时,充满朝气、特色鲜明的特色班级文化还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因此,作为小学校长,应当从校本办学的理念出发,构建特色的班级文化,让班级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精神家园,促进学生心理与人格的健康成长。
   一、着力做好班级特色文化的规划设计
   实现班级特色文化追求的前提条件就是要做好前瞻性的设计,这不仅需要学校拥有先进的办学理念,更需要学校领导者良好的专业人格作为基础,更需要班主任拥有独特的教育智慧以及从学校、班级的实际情况出发,建设良好班集体的专业能力。首先,学校要引导各个班主任明确班级发展目标。我校从开始创建“特色班级文化”之初就明确提出将民主理念贯穿整个班级文化建设的始终。比如在引导各个班级编写具有本校鲜明特色的《星光班级文化册》时,就是各个班级的班主任与学生一起共同制定和实行的。该文化册包含了充满童趣的班级吉祥物、个性化的班名以及包含了班级规章制度的班级公约。以班级公约制定为例,是由班主任和学生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先拟定一份初稿,然后由班级内全体学生共同讨论修改并最终确定。其次,班干部是构建班级特色文化的基础和保障。班主任在选拔和培养班干部时不仅要考虑科学的方法,还要综合班主任、任课教师、班级内同学等多元评价主体。通过轮岗制度、竞岗制度、定期改选制度等方式进行科学选拔、培养使用等,不仅能激发学生的责任感,还能推进并保障特色班级文化的推行,使学生成为班级的真正主体。
   二、组织并开展班级特色文化活动
   特色班级文化的形成是无法一蹴而就的,需要学校領导和全体班级人员共同用心经营。我校在创建“班级特色文化”的过程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能够促进班主任自身专业素养的提升。比如有的班主任在创建班级特色文化时,充分利用了教室的墙壁,将其作为教育宣传的主阵地。班级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是师生共同拥有的一个“大家”。做好教室布置,不仅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还能够引导学生在班级墙壁布置的过程中,增强动手实践、创新、想象的能力,给予他们展示自我的机会。以“学习《弟子规》做个好孩子”的班级主题活动为例,班主任在引导学生开展此活动时,可以先利用课余时间结合所学《弟子规》内容,进行绘画。通过绘画的形式来表现出自己心目中“好孩子”的形象,然后再加以相应的文字描述,最终将图文并茂的作品张贴在班级的文化墙上。如此,学生不仅能够在绘画的过程中培养自身的审美能力,还能够受到图画中人物故事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建设班级特色的精神文化
   班级精神文化是指班级内全体师生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和交往中所形成的、大家一致认可的价值取向和思想观念等,是整个班级文化构建的核心内容。班级是由若干拥有着不同成长背景、性格特征、家庭环境的师生集合而成的小组织。所以,要实现班级文化的建设,应当充分尊重个体间的差异,构建良好的班级文化、精神文化。一方面,在引导班主任进行班级精神文化建设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自主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比如在开展“我爱我家”的主题班会时,我们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活动的组织过程中,对班会的活动设计方案,到班级内的布置,再到“小小主持人”的选拔和活动者,都要学生能够参与其中,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在共同的分析探讨中形成最终统一的方案。通过此次活动,学生的角色发生了改变,都成了班级的主人翁,体会到了班主任与班干部工作的不易,也认识到集体力量的强大。除此之外,学生还能够在这一过程中收获不一样的学习体验,思想受到启迪,智力得以开发,并获得了充分的展示机会,每个人都能够拥有独特的收获。
   总之,构建特色班级文化是一门潜在的重要课程,往往具有“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构建文明健康、富有特色的班级文化,不仅能够满足学生发展的内在精神需求,还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此外,通过班级特色文化的建设,还能够丰富本校的文化内涵,提升学校的整体形象,从而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班级文化。
   参考文献:
   [1]钟艳.特色活动在小学班级文化建设中的实践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35):186.
   [2]朱少山.打造富有班级特色的文化墙[J].江苏教育,2019(31):57-58.
   [3]陈志辉.创建特色班级文化的实践与思考[J].新课程研究,2019(4):10-11.
   注:本文系2019年平凉市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研究成果之一,课题批准号:[2019]PLZ046。
  编辑 李博宁
其他文献
纵观目前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着:传统的小学语文“单篇精读”阅读课型的教学实效性不够强,语文教学幸福指数低,多数教师采用的课堂教学策略较少,缺乏与学生多层次的
现代学徒制是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开发具有鲜明的企业生产实际特征.本文通过对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课程体系开发
本文针对“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材料制备-分析表征-性能测试”课程的衔接,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培养质量进行了探讨,提出通过“构建递进式课程关系、打造”材料制备-分析表征-
期刊
大连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旨在为“双一流”建设工作锻造一流的研究生人才,充分发挥组织、科研、实践、管理、服务等方面的育人功能,整合专业特色资源,创新“两纵一横
摘 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都需要美的装饰,同样也离不开审美。因此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要从多个方面引导学生去发现和感受身边的美,之后再学会如何欣赏和创造美。只有当学生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才能感受到身边的美。班主任在平时的工作中要和学生一起欣赏美,共同品尝美的佳肴,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班主任在塑造学生心灵美的同时还要引导他们去表达和创造美。   关键词:班主任;审美教育;开展 
摘 要:美国教育学博士简·尼尔森《教师里的正面管教》一书中,教会了人们构建和谐班级氛围的“黄金准则”,采取既不奖励也不惩罚的管教方法,尊重学生,获得学生的尊重,用真情打动学生,以爱之名,真正理解学生的需求,感性地构建一个让莘莘学子向往的班级。   关键词:正面教育;尊重;和谐   如果把学习比作一趟旅途,那么孩子便是旅行用的车,教师是那辆车的司机,只有司机与汽车相互配合,才能走完这段旅途,才能欣
文化是一个学校、一个班级建设发展所离不开的必然因素,在班级文化追求建设中,其发挥着重要的建设性作用,与此同时,文化建设又对班级管理以及学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新时期
摘 要:共同教育是现代教育倡导的重要命题,强调学生的学习成长离不开学校、家庭与社会的共同参与。分析了小学高年级班主任与家长沟通存在的问题,围绕完善家校沟通机制建设、注重丰富沟通内容层次、加强沟通渠道路径建设等层面,探讨了基于小学高年级班主任与家长沟通学生问题的具体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学生问题;家长沟通机制   鉴于高年级小学生在接受过一段时间的系统教学后,在生理、心理等方面
摘 要:班级是学生在学校生活和学习的最主要场所,同时也是学校管理中的一个基层组成部分。而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管理者和引导者,是学校班级管理的掌舵人,在班级管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尤其是随着“互联网 ”时代的到来,为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班主任必须要积极改善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以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作为依托,积极推进班级的管理工作。以班级管理工作为研究切入点,对“互联网 ”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