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当代设计艺术教育中的“艺”与“技”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ralbir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百年来,我国设计艺术发展迅速并日趋成熟,然而设计艺术教育体系尚存诸多问题遏待完善,如何真正将“艺”与“技”相统一的教学理念切实贯彻到设计艺术教育之中,是当代设计艺术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中国当代设计;设计艺术;设计艺术教育
  一、引言
  我国现代设计艺术发展至今已有上百年的历史,设计艺术学科的设置最早可追溯到十九世纪“洋务运动”时期所兴办的工艺学堂和新式美术学校,其发展过程一波三折;目前我国设计艺术教育仍存在一些现实问题,由于艺术类学科教学内容及体系的特殊性,当前的学科教育体系上普遍存在“艺”与“技”发展不平衡及内容不对称等现象,造成了教育产出与市场需求不匹配等一系列问题的产生,这也是导致中国当代设计艺术教育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设计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我国当代设计艺术教育现状
  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市场经济和工业化生产的高速发展以及高等教育逐步普及等因素的影响下,我国已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设计艺术教育市场,设计艺术类专业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最为热门的专业之一,设计艺术类学科的专业招生规模也呈现日益扩大的趋势;据中国艺术人才网发布的《2013年艺术教育行业分析报告》中提到自2002年至2013年数十年间,全国设置艺术类专业的高校已从597所增至1679所,艺术类高考考生人数已从3.2万增至近100万,其中报考设计艺术学科的考生数量占比较大,如此大批量的招生规模与尚待完善的设计艺术教育体系相互对冲势必会造成学科教学质量打折扣等诸多问题的产生;由于我国当代的设计艺术教育思维尚未完全脱离传统美术教育思维等因素,因而在诸多艺术类专业院校的设计艺术教育中都还普遍存在着重“艺”而轻“技”的现象,学科专业课程中缺乏培养动手实践能力的课程设置,学科专业课程的考核也仅存在于形式上;还有一些高校存在于重技术技能而轻视创意创新的现象。一味的重视技术技能而轻视创意创新的现象也普遍存在于当前我国艺术设计行业之中,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今后我国设计艺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艺”与“技”在设计艺术教育中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设计艺术学科作为一门实用艺术学科,是艺术与技术有机融合下的产物,只有兼具功能性与审美性才可谓是真正的设计艺术,同时也只有在艺术性与技术性的互渗互促下设计艺术才能不断的向前发展;良好的设计艺术教育才能产出良好的设计艺术工作者,现代设计艺术教育从20世纪20年代的德国包豪斯学院起步,到后来的“新包豪斯”——乌尔姆造型学院,无不一直强调着“艺术与技术的统一”,尤其是乌尔姆造型学院更加强调设计艺术与科学技术之间的关系,主张将最新的科技成就直接传授给学生,着力培养具有较强专业能力并能够从事复杂技术生产的设计艺术人才;上述两所高校所推行的设计艺术教育模式奠定了现代设计艺术教育的基础;反观我国,虽然曾大力引入西方设计艺术教育体制,但普遍只停留在对形式层面的效仿,技术教育层面始终缺乏有效关注,此举无异于舍本逐末;如何真正在设计艺术教育中实现“艺”与“技”的相统一是我国当代设计艺术教育必须解决的问题。
  四、对我国设计艺术教育未来发展的思考
  (一)优化高校选拔机制
  放眼全国,高校艺术类入学考试的考前教育基本仅停留在应试教育阶段,应试教育本质上缺乏艺术性,一味的片面追求升学率,以美术类专业入学考试为例,目前呈现出的普遍情况为所考即所画、所画即所练,忽视了学生整体艺术综合素质的培养;在所谓的“艺考热”现象中不乏有很多培训机构将其视为提高升学率的“强心针”,鼓励文化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一簇而上纷纷“培训”参加高校艺术类入学考试,这也直接导致了进入高校后的艺术类专业生源在文化素质方面与其他学科专业的生源有着较大差距,对所学专业也普遍缺乏积极性,对日后的设计艺术教育及教育成果转化造成了较大影响;笔者认为设计艺术教育应从高校艺术类入学考试之前着手,入学考试内容和侧重点应与传统美术类考试有所区分,设计艺术类考试应着眼于考生的创意思维和基本文化素养,同时应从应试教育模式逐渐向综合素质教育模式转变,严格控制招生规模并加大艺术类特长生在实际入学录取中的比例;以上措施在提高考生综合文化素质的同时还可以有效缓解学科教育“泡沫”。
  (二)调整学科课程设置
  我国设计艺术教育还课程设置与市场实际需求相脱节的现象;在基础课程方面,相对于造型能力训练课程来说,有助于创意思维开发的课程明显比重偏小。基础课程的目的应在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创新能力、审美能力以及对问题的发现、分析与解决等综合能力,具体课程内容的设置应着重围绕以上几点进行。专业课程的设置应立足于解决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有意识地在“教学中实践”与“实践中教学”;同时可参考西方发达国家的“工厂招徒制”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的“官产学研”一体化;一方面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技术能力与社会工作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促进我国设计艺术相关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设计艺术作为一门交叉性学科,在学科教育过程中不能忽视对美学、文艺学、民俗学、心理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教学与培养,只有打开学生视野,增强学生对当代文化艺术的了解与认知,才能使中国设计艺术教育立足于良性发展的轨道上。
  (三)逐步转化教育思维
  截至目前,我国的设计艺术教育仍处在与市场被动的局面中,对本国设计艺术的推动力不足,这与我国大部分高校中设计艺术学科封闭式教学模式和固守僵化的教育思维有一定关系;笔者认为应逐步转变教育思维,尊重个性化发展,摒弃以往“一锅煮”的教学模式,从根本上增强教学活力,进而鼓励学生着眼于社会潮流,开展跨学科研究,化“专才”教育为“通才”教育,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设计艺术类人才;正确引导学生去发现社会需求及相关问题,而非一味的附庸于市场行为;引用德国马蒂亚斯教授的一句话:“我们的设计艺术教育不是被动地跟着社会的需求来培养人才,而是要培养出领先于社会的人”;基于此,设计艺术教育的目的才能真正的实现。
  五、结语
  由于我国现代设计艺术教育起步相对较晚,尚有较大上升空间,在缓解学科教育体系上普遍存在“艺”与“技”发展不平衡及内容不对称、教育产出与市场需求不匹配等问题的基础上应多借鉴西方发达国家设计艺术教育的宝贵经验与艺术理念,并将其与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整合。在借鉴和学习的基础上优化我国设计艺术教育体系并将其建设成为具有民族精神与人文内涵的中国特色设计艺术教育,只有如此,我国的设计艺术及设计艺术教育才能够立足于国际领先之列。
  【参考文献】
  [1]朱铭,奚传绩,潘鲁生.设计艺术教育大事典[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
  [2]许平,李新,陈瑞林.中国现代艺术设计简史[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4
  作者简介:
  康家俊(1992—),男,汉族,安徽合肥人,广西艺术学院本科生,主要研究方向:设计艺术学研究,视觉传达设计研究。
  刘馨予(1989—),男,汉族,江苏连云港人,广西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戏剧与影视学研究,动画艺术语言研究。
其他文献
目的:探究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90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按照其自愿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
高粱米饭土豆泥rn八一建军节聚餐时,老兵们异口同声说,当年当兵时的高粱米都将我们的胃吃坏了,现在岁数大了,吃点啥都不舒服.
“共情”原本是心理学术语,现已广泛运用到心理学及文艺学等诸多领域,在文艺作品的欣赏中,能让读者、观众(或听众)沉入其中,与作品中的人物命运产生共鸣的艺术效果我们也称之
为了深入认识和把握大学生“三生教育”现状,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三生教育”,以红河学院的在校大学生为对象,对大学生生命、生存和生活的认知和状况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
【摘 要】《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提倡思想品德课应“源于生活,服务社会”。生活是思想品德课的源头活水,思想品德课教学只有根植生动、丰富的现实生活世界,才具有与时俱进的生命活力。因此,思想品德课教学应联系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关注学生生活经验,创设贴近初中学生实际的思想品德课堂,这样才能真正体现新课改的具体目标,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兴趣,才能真正对學生起到思想品德教育的效果。  【关键词】课
云是网络、互联网的一种比喻说法.过去在图中往往用云来表示电信网,后来也用来表示互联网和底层基础设施的抽象.“云教学”由一系列实际的教学资源组成,这些资源可被所有学生
摘要:中国家具从业人员750万,其中从事家具设计的人员占10%左右,以此计算,中国家具设计师从业人数在70万左右。家具设计业属知识密集型现代服务业,它的发展将带动制造业、装潢业、木材业等众多关联行业的发展,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到关键的作用。家具设计职业在劳动分工中主要有以下岗位:装潢公司家具设计师、家具公司家具设计师,独立家具设计师等等。  关键词:家具设计;模型制作;教程安排  中国家具从业人员7
女儿要去北京读书了,临走前我和她去近日公园附近的超市购买一些云南风味的食品.与女儿上街是一件愉快的事,何况近日公园那一带在我的生活中,是个有着许多美好记忆的地方.
从1995年到2017年,我国进入互联网时代已经二十多年。在这二十多年间,网络语言在网络大环境中蓬勃发展起来。本文对这些网络语言进行动态的分析,发现网络语言在表现内容、表
中国乃诗的大国.现在,无论新诗,还是旧体诗词,都保持着自身强劲的长势.新诗由“西风东渐”而发端,历经近百年,应当说已经形成了它整体、又各具风貌的情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