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 墅

来源 :百花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gx95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天,他对她说:“我造了一幢别墅。”
  她几乎已濒临绝望,一听,喜形于色。但是,她还是疑惑地问:“你造了别墅?真的吗?怎么看不出你有这个能耐?”
  他的衣服上留着不易察觉的颜料。他数次求婚,她总是说:“房子,有了房子我就嫁给你,总不能住大街上去吧?”
  他居无定所。大多数时间住在父母那里,房子小得可怜。他又有很多朋友,经常去朋友那儿聚会,完了就留宿在那里,就这样东一夜西一夜地凑合着。他常常想象未来的房子。这回华厦房地产开发公司冠名举办一项高奖额的美术大赛,他赶出了参赛作品《别墅》。
  她一下黯然了,说:“这是画,能住吗?你老是画饼充饥,我可受不了。”
  他完全沉浸在《别墅》的后期完善之中。一周后,她去找他。她打算下最后通牒。可是,他那小房间的门虚掩着。他的父母很热情,说,他大概出去不久,“他不准我们打扰他,我们也从不进他的房间,你进去坐坐吧”。
  她端详着这幅已经完成的画。这就是他无数次说过的他想象的别墅,在树林中,周围有小桥、流水,花木掩映的小楼幽雅,氣派。她甚至能听到林中小鸟的鸣啭。她还是依恋着他,因为他潜在的艺术才能。
  她知道征稿的截止日期已到,必须当日送交。她取下画板上的“别墅”,感到一种厚重感。她径直送到征稿办公室。她在来稿登记处,登记了他的姓名、地址和通联方式。
  接着,是等待。她又去了他家两趟,门还是虚掩着,没有他回来过的迹象。他的父母都不知道他去哪儿了,以为又在朋友家留宿了。她想,是不是她的话伤了他的心?他那么孩子气,那么阳光,只是,一提房子,他的脸似乎就有一片乌云笼了上来。每次,他都摊开手,说:“对不起。”
  大赛揭晓,获奖通知寄到他家。他母亲打电话给她,让她去看看那份请柬——他获了一等奖!算一算奖额,加上他俩存的钱,刚好能购一套房子。她打他的手机,响了半天没人接。她想,他一定会出现在颁奖现场,电视、报纸都公布了获奖名单,他在和她闹着玩儿呢。


  她如期到了颁奖现场,直到颁奖开始,仍未见他的身影。她隐约觉得他出事了。他的自卑偶尔流露,碰上她要给他下最后通牒,加之她用那么轻蔑的口气说他的《别墅》,他会不会……她不敢往深处想了。
  她替他领了奖,一个精美的奖杯还有一张支票,而且凭此还可以在华厦房地产开发公司优惠购房。她恨起他来,多么值得分享的事儿啊!一幅《别墅》可以买到一套房子,精神换得了物质。
  她掏出手机,拨他的号码。她听到大厅里响起手机的声音,是她替他设置的音乐铃声。她乐了,原来,他就在大厅呀!
  可是,她四处寻找,却不见他的踪影,只听见那音乐。她循着音乐,慢慢地走近他的获奖作品面前,那声音是从画——《别墅》里传出的。别墅的门虚掩着,一道门缝似乎专为她留着,可她进入不了画中的别墅。她挂了电话,然后再次拨通他的手机号码,他确实在“别墅”里。他住进了想象已久的别墅。她想,他已不能走出来了,或许,他不肯出来,他多么固执。
  [责任编辑 晨 飞]
其他文献
最后一次和他见面,是在一个百货公司,偶遇。  我正和未婚夫在百货公司里挑选婚戒,转角就看见一个熟悉的背影:身材魁梧,虎背熊腰,肩膀微微倾斜,站在卖玩具的柜台前,低头抚摸一只雪白的兔子。  我走过去,和他寒暄了几句,才知道他的远房表妹最近住了院,白血病,他在为她挑选玩具。  算起来,我俩已经十年没见了。我竟然还能一眼认出他的背影,简直是孽缘。我曾数次在梦中幻想和他见面,场景之魔幻让人说不出口,不是在
期刊
你应当高兴才对。过去十年,这个场景几百次出现在你的想象里,当然,这些想象主要集中在开头三年——可怕的三年。好几次,在种着一大棵枫杨树的白兔里弄,有时在弥漫着韭菜和香醋味道的路边小食堂,你突然心跳加快,食不知味,脑袋里一片空白。那时你旁边总是坐着你的同伴(她并不知情),她问你来不来一碗米饭,又问盘子里的最后一块糖醋里脊可不可以归她(她爱吃糖醋排骨,但是你们去迟了,服务员说厨房里只剩了里脊)。连这样简
期刊
舒启正忽然想起,许福元好久没有来了,便打手机找他,说是停机;又通过熟人打听,终于知道,他家连遭横祸。先是在化工厂做工的大儿子不慎跌入化工池身亡;祸不单行,不久他自己也中风瘫痪,住进康复医院。舒启正心里十分难受。  与许福元相识,是在六年前。那时舒老年正七旬,受邀去加拿大举办了个人书法展,回来在本市美术馆举办了回报展。之后有好些书法爱好者登门造访,或是“请教”,或求“墨宝”。许福元便是其中一个。  
期刊
年已古稀的舒启正书台上新添了一方古砚,用木盒装着。古砚是长方形,古朴的橙色,上沿儿有刘、关、张三顾茅庐的半身浅浮雕,凹处嵌有墨垢,看上去有了年代。舒老并不爱好收藏,对名砚、古砚没有深入研究,不过能认出这块是澄泥砚,是中国四大名砚中唯一用土陶烧制的。  这是姚斌送的。  姚斌是一所高等职业学校的校长,爱好文学,写了一批生活随笔结集出版,请舒老作的序。舒老早就听说,姚斌善于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善于思考、
期刊
李少咏,河南省西华县逍遥镇人,教授,文学博士,先后任教于周口师院、洛阳师院。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洛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曾获得河南省文学奖、河南青年作家奖、河南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  在当代中国尤其是新时期以来的中国,小小说是一个很惊艳又较尴尬的文化存在。  开始时,汪曾祺、林斤澜、王蒙、冯骥才等一拨大腕为小小说树起了一个令人惊艳的标杆,让小小说成为许多读者和基层写作者的宠儿。可是,也有很
期刊
暴雨就要来临,村支书老汪接二连三地接到同一信息,分别来自镇党政办、安办、社会事务办、国土所等十多个部门,县国土局、农业局、救灾办、应急办等部门,也毫不吝啬地把信息给老汪发过来。  老汪最不放心的是老王的土墙房。老汪急匆匆地往老王家赶。老王正跷着二郎腿,躺在竹躺椅上,喝着老鹰茶,嚼着自己土里产的花生,眼睛一动不动地盯着电视。电视里,播的是一个战争片,战场上双方正厮杀得天昏地暗。  老汪恨不得把老王的
期刊
钟会见到姜维的那一刻,愣了一下。他感觉这个人好像见过。当姜维单膝下跪,把印绶递交他时,他赶紧伸出双手,扶住姜维,连说“请起”。姜维转首抱拳,不忍直视。钟会俯身再扶,这时,他才会意到,是姜维脸上的酒窝儿,让他想起了一个人。  钟会又看了一眼那个很深的酒窝儿。  其实,在带兵攻打蜀汉之前,他已经唆使司马昭杀了那人,说他有谋反之心。  宴会上,钟会频频向姜维敬酒。姜维显然比那人温顺,尽管有些苍老,但眉宇
期刊
政委交给木子一个任务。  木子听完之后,大声说:“我——不!我——”  木子蹲了下来,捂住脑袋瓜子,一个劲儿地摇头……  政委的任务是:配合支队善后办抓紧清点整理失事战友们的遗物!  战友的遗物是木子的“命门”,他宁愿别人骂他是个逃兵,也不愿意去面对朝夕相处的战友遗留下来的东西。他们昔日的音容笑貌全在木子脑海里翻江倒海地乱蹦。  政委严厉地告诫道:“木子舷!现在是他们亲属最需要你的时候,你就逃吧!
期刊
太外公在县衙做笔吏,一介儒生,富贵四方。  太外公身居豪宅,正房,一张檀木方桌精致得如同藏品。县衙归来,太外公与三五好友相聚,吟诗作赋,激扬文字。太外公总是把四条桌腿垫高些,垫高桌腿的不是砖石瓦块,而是从柜中取出的四块金元宝。  “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金元宝在四条桌腿儿下面金光闪闪,好友们惊得目瞪口呆。  太外公仕途得志,却不能人财两旺,太外婆仅生了我的祖母一个女儿,万贯家产后继无人。触
期刊
我是一颗小小的石头,记不清在地下睡了多少年。在那里,阳光没有那么炽热,水流没有那么寒冷,风没有那么凛冽。每天,我闻着泥土的芬芳醒来,看着鱼群在身边游来游去,过着平静而简单的日子。  “岸上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我抬起头,好奇地问本地的河神。  “哦,那是个完全不同的世界。”河神捋着长长的白胡子,“你还小,还是待在河底好。”  水很深,我也只能待在河底。每天,都会有一些奇怪的东西落到我身上,我就任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