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李的老家在四川,在常州打工已有好几个年头儿,工伤前在横山桥的一家地板厂打工。2017年7月,老李在工作时划伤了手臂,在医院花了900多元,后来因医疗费和工伤赔偿问题与企业负责人多次发生激烈摩擦。
去年3月的一个凌晨,老李趁无人之机溜进厂里,将车间内的树脂胶水倒在其他胶水桶上,然后用打火机点燃,霎时间,易燃物引起了重大的火灾,
纵火后,老李扬长而去。
老李原以为自己戴了头盔、眼镜,经过伪装不会被人发现,但这一幕恰恰被厂房大门口的监控探头全部拍了下来。经消防队的迅速出警抢救和企业的自救,大火被及时扑灭,但仍造成了经济损失近9万元。
虽因抢救及时,没有酿成大祸,但因涉嫌纵火,老李最终为自己的一时冲动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经当地法院判决:老李因放火危害公共安全,虽未造成严重后果,但其行为已构成放火罪,处有期徒刑4年。
看似老李已经为自己的冲动付出了代价,但是设想一下,当老李刑满释放时,还有人愿意聘用他嗎?那么,他和原单位了断的,其实是自己的前途。
发生劳务纠纷,在与用工单位协商未果的情况下,劳动者可以寻求法律援助,通过司法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利。这才是合理、合法的做法。像老李这样,以点燃怒火发泄私愤的方法,非但没有大快人心,反而让他这个可怜的受害者变得可恨。
不过,老李毕竟是个例,对于更多的工伤职工,最渴望的,还是回归职场。
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曾做过一次工伤后职工生存状况的调查,在随机调查的99名工伤职工中,年龄以中青年为主,而且男性占了绝大多数,这一结构折射出工伤职工身上所承载的巨大经济意义——他们往往是一个家庭的主要甚至是唯一的劳动力,他们不懈的工作保证着一个家庭的良好运转。正是这个原因导致他们有重回岗位或再就业的强烈需求,所以许多人在尚未痊愈的时候就在考虑重返劳动岗位的问题。
工伤职工有强烈的工作需求,且产生时间可能早于工伤纠纷的解决。工伤处理过程较为复杂,持续时间漫长。从调查来看,考虑找工作或正在找工作的工伤职工,仍在治疗和康复时期的人占43%,已经出院但未拿到赔偿的占39%,这说明工伤职工有非常高的求职意愿。
但是,在实际情况中,他们的求职之路十分艰难,岗位搜寻成本普遍较高。受伤之后,求职再也不如伤前那么简单,他们在职位要求的匹配上出现了很大差距,因而很难找到适合的工作。数据显示,大多数人花费了1至6个月的时间找工作,不满一个月就找到工作的人比例较低,而且找工作超过半年的人也占了较大比例。
发生工伤事故本来就是非常惨痛的事件,而更令人感到心情沉重的是,在发生工伤事件后,有的受伤者得不到应有的社会保障,治疗、维权和康复常常陷入困境。如何让工伤者身体受伤后不再心痛,应该引起全社会的更多关注。
工伤者从劳动力到“包袱”的突然转变,导致其家庭地位和角色的改变。他们与社会、职业脱节,否认、抑郁、自卑、自我评价降低等心理障碍,使一些工伤者逃避伤残现实,进而拒绝治疗。这时,进行心理辅导康复显得尤为重要。工伤者的康复不仅仅是身体的康复,还有心理的康复,如何让他们康复后融入社会,甚至回到工作岗位,要走的路还很长,而这段最艰难的路,不该让他们独自启程。
去年3月的一个凌晨,老李趁无人之机溜进厂里,将车间内的树脂胶水倒在其他胶水桶上,然后用打火机点燃,霎时间,易燃物引起了重大的火灾,
纵火后,老李扬长而去。
老李原以为自己戴了头盔、眼镜,经过伪装不会被人发现,但这一幕恰恰被厂房大门口的监控探头全部拍了下来。经消防队的迅速出警抢救和企业的自救,大火被及时扑灭,但仍造成了经济损失近9万元。
虽因抢救及时,没有酿成大祸,但因涉嫌纵火,老李最终为自己的一时冲动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经当地法院判决:老李因放火危害公共安全,虽未造成严重后果,但其行为已构成放火罪,处有期徒刑4年。
看似老李已经为自己的冲动付出了代价,但是设想一下,当老李刑满释放时,还有人愿意聘用他嗎?那么,他和原单位了断的,其实是自己的前途。
发生劳务纠纷,在与用工单位协商未果的情况下,劳动者可以寻求法律援助,通过司法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利。这才是合理、合法的做法。像老李这样,以点燃怒火发泄私愤的方法,非但没有大快人心,反而让他这个可怜的受害者变得可恨。
不过,老李毕竟是个例,对于更多的工伤职工,最渴望的,还是回归职场。
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曾做过一次工伤后职工生存状况的调查,在随机调查的99名工伤职工中,年龄以中青年为主,而且男性占了绝大多数,这一结构折射出工伤职工身上所承载的巨大经济意义——他们往往是一个家庭的主要甚至是唯一的劳动力,他们不懈的工作保证着一个家庭的良好运转。正是这个原因导致他们有重回岗位或再就业的强烈需求,所以许多人在尚未痊愈的时候就在考虑重返劳动岗位的问题。
工伤职工有强烈的工作需求,且产生时间可能早于工伤纠纷的解决。工伤处理过程较为复杂,持续时间漫长。从调查来看,考虑找工作或正在找工作的工伤职工,仍在治疗和康复时期的人占43%,已经出院但未拿到赔偿的占39%,这说明工伤职工有非常高的求职意愿。
但是,在实际情况中,他们的求职之路十分艰难,岗位搜寻成本普遍较高。受伤之后,求职再也不如伤前那么简单,他们在职位要求的匹配上出现了很大差距,因而很难找到适合的工作。数据显示,大多数人花费了1至6个月的时间找工作,不满一个月就找到工作的人比例较低,而且找工作超过半年的人也占了较大比例。
发生工伤事故本来就是非常惨痛的事件,而更令人感到心情沉重的是,在发生工伤事件后,有的受伤者得不到应有的社会保障,治疗、维权和康复常常陷入困境。如何让工伤者身体受伤后不再心痛,应该引起全社会的更多关注。
工伤者从劳动力到“包袱”的突然转变,导致其家庭地位和角色的改变。他们与社会、职业脱节,否认、抑郁、自卑、自我评价降低等心理障碍,使一些工伤者逃避伤残现实,进而拒绝治疗。这时,进行心理辅导康复显得尤为重要。工伤者的康复不仅仅是身体的康复,还有心理的康复,如何让他们康复后融入社会,甚至回到工作岗位,要走的路还很长,而这段最艰难的路,不该让他们独自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