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开启学习数学的兴趣之门

来源 :天津教育·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rryluc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不能依赖于教师简单的知识传递,要让学生亲力亲为,联系自己的生活积极参与体验、感受,进行个性化学习的过程。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与成长规律,引导学生体验过程,唤醒学生的潜能,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体验学习具有亲历性。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理性的经验,掌握数学规律,运用思想学习方法;具有自主性。教师要调动学生的探学意识,激发学生的自学能力,让他们有所思考、有所发现、有所体验,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具有过程性。学生完全参与整个学习过程,通过操作、思考、互动,产生探索新知的体验;具有探究性。学生在探究知识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主动探学的愿望,从而能主动投身于学习之中。
  体验生活,感受数学之用
  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很多学生在生活中经历数学知识的体验,教师要引导他们从现实数学世界出发,建立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皆数学。教师要为学生提供熟知的学习情境,让他们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理解数学,让他们感受到数学应用就在身边。教师要让学于生,为学生提供观察、操作、体验的机会,将抽象的知识变得易于接受。教师要从生活中寻找数学素材,创设情境,让学生如临其境,切实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影子,从而更易于理解数学。如在《元、角、分》一课教学中,教师让学生数一数袋子里的钱,以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并尝试了解元、角、分之间的进率,设计了大家熟知的超市购物情境,让学生体验人民币付款与兑换的过程。教师出示钢笔、橡皮、练习本等学习用品及价格标签,让学生读一读标签上的价格,并想一想“买自己喜欢的文具,该如何付款?如何找零?”
  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建立学习内容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分析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从而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如在学习《千克和克》内容后,教师让学生用手掂一掂两袋盐,猜猜有几千克?再用秤称一称。用手拎一拎,感觉一下一千克。称一称,数一数,看看一千克苹果有几个?分组称出1千克大米,看看哪个小组更接近一千克。学生通过称量,能初步感知物体的重量。
  体验活动,感受数学之趣
  数学学习是一个生动活泼的探究过程,学生通过参与观察、操作、猜想、验证等活动,习得数学知识,掌握思想方法,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枯燥而乏味,教师不能生硬地照搬,要引导学生在亲历活动中理解知识,发展思维,感受乐趣。如在学习《圆的周长》内容时,部分学生知道圆的周长公式,但都是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记住的,难以理解真正的内涵。教师让学生准备硬币、瓶子的圆盖、圆形胶带等物品,还有直尺、绳子等学具,让他们通过小组协作,动手测量圆的周长,有的用绳子贴着圆绕一圈,再量出相应部分绳子的长度就是圆的周长;还有学生在直尺上滚动硬币,滚动一圈的长度就是硬币的周长……大家通过不同方法发现了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
  小学生活泼好玩,他们对游戏有着天然的兴趣,教师将游戏融入学习内容之中,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如在学习“8”的乘法口诀时,教师设计比赛环节,让学生通过邮递信件等形式的游戏,帮助学生掌握口诀。学生认为几何图形枯燥难懂,教师让学生拿出七巧板,摆上自己喜欢的图案,让学生感受到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
  教师总不敢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而是喜欢将书本的结论直接告诉学生,学生没有参与探究的过程,难以获得深层次的思考。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探究過程的机会,将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激励学生自己找寻答案。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借助手中的学具开展探究,通过动手剪一剪、拼一拼等活动,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转化为长方形的面积,在寻探它们的联系中,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体验成功,感受数学之乐
  教师要关注生本,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挖掘学生的潜能,争取让他们体验成功和快乐。教师要设置有效的任务,让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去尝试,从而寻找不同的解法。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言说,表达自己的看法,体验自身的价值。如在学习《质数和合数》内容后,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100以内质数表”,学生经过讨论,有学生认为一个一个找太麻烦了,先划出2的倍数的合数,有学生划出5的倍数的合数……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很快地完成了任务。
  教师要利用学生好胜心强、表现欲强的心理,要通过有效活动,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如在练习100以内的加减法时,教师在屏幕上呈现不同的题目,看看谁能最先举手抢答;或将许多算式与答案混在一起,让学生快速地将之配对,为问题找答案。教师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让他们在体验成功的同时,能重塑信心,增强交流的勇气。教师要开展多元的评价,给学生更多体验成功的机会,让他们在自信与成功的体验中获得求知欲望。
  结语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从而使思维得到锻炼、能力得到培养、情感得到体验。
其他文献
本文从“数量”和“个”的作用入手分析“没 个 数量”结构的句法构成,考察了“数量”的五种结构形式,分析并指出“个”是该结构中的主观量标记,具有表示主观预期,且让句子表意不完整的作用。然后通过句法表现验证这一结构的特点。  汉语中存在不少“没 个 数量”结构,如:  ( 1 )现在,你们苏北人想干这一行,和我们竞争,不客气地讲一句,没个十年八年成不了。(1994 年报刊精选)  ( 2 )没个 18
期刊
开展留学生“三下乡”实践活动的意义  教育部下发的《留学中国计划》明确指出,预计到2020年,我国來华留学生人数将突破50万人次,成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国。面对如此庞大的留学生群体,对我们管理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留学生传统的隔离式管理,浪费了人力与物力,难以适应高等教育全球化,改革是大势所趋。  同时,趋同化管理在欧美国家日趋完善、已具规模。中国高等教育在走向国际化的过程中,值得借鉴其模式。趋同
期刊
美育以促进学生追求人生的理性等为目标,在小学啦啦操教学中进行美育渗透有着其他科目教育无法替代的作用。本文根据小学啦啦操教学中渗透美育的实践研究,以了解不同的啦啦操和美育的内涵与功效。  美育的内涵  艺术教育  美育即艺术教育,来源于东西方国家的思想和具体的实践与研究。把艺术教育中的乐与礼设置为学校的教育目标,始终认为治理国家必须要以礼乐相互配合、相互补充,才能使国家有更好的发展。西方美育的中心内
期刊
内幕,意味着想知道却又无从得知,因此总是能迅速地抓人眼球。只不过,内幕者,难免是虚实交错、真假重叠,各种真相,恐只有个别亲历者方知晓。而诸位看客,有心者自可寻源问道,甚
本文以可溶性硝酸铈、硝酸锆和硝酸镨溶液为水相,环己烷/聚氧乙二醇辛基苯基醚/正己醇组成微乳液,以氨为沉淀剂,合成CeO-ZrO-PrO固溶液,采用三元相图和溶液电位滴定法对制备W
会议
课堂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交往、共同发展过程,其中有心灵的沟通、精神的交流、智慧的碰撞,也有学生回答后教师的回应与处理。教师富有智慧的理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活学生的思维,营造求知创新的氛围,构建民主的师生关系,引发学生的主动参与。  课堂低效理答的主要表现  呆板单调  教师教学目标不明晰,缺少必要的预设,只关注问题的提出,不加以恰当的引导,喜欢以“对”“错”等简单机械的语言评价学生,只将理
期刊
本方案基于目前园林景观效果图制作设计思维及实践能力培养的不足,以Sketchup(草图大师)软件教学为基础提出设计课程与软件使用课程相结合、多种互补软件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思路,着重培养学生设计思维能力,积累项目设计经验。  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优秀的设计表达能力以及丰富的项目实践经验是园林景观专业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在我校的课程安排中,园林专业开设了《园林效果图制作》这门课程,但作为只有32学
期刊
本文以共沉淀法制备了混合载体的1﹪Pd/AlO-TiO催化剂,通过XPD,XPS和TPR等表征手段对试样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TiO
数学学科具有独特的抽象性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强大能力,教师要建立现实世界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让学生体验开放的情景,借助于学具、媒体、生活等对物体的数量与空间关系形成直观的感受,从而更好地帮助他们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小学生好探索,教师可以根据这一特性,让学生体验知识形成过程,在游戏中感受乐趣、在操作中享受快乐、在探究中获得自主发展;教师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体验生活与数学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之应用价值。
期刊
趣味多变的课堂学习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传统教育的演变也正向着这个方向不断发展,游戏的教学方式符合新课改的教学要求及因材施教的原则。教学实践证明,在充满乐趣的教学环境里面,学生可以放松心情,主动积极地进行英语学习与表达,对教学效率的提高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我希望通过本文的相关分析,使小学英语课堂融入游戏可以更快地被广泛用于教育事业上,从而让更多的教师使用此种教学手段。  游戏在英语教学中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