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修道生活的忠与孝——以初唐“致拜君亲”论争为中心

来源 :现代哲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exshinic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六朝以来,忠孝君亲的儒家伦理早已在道教教义与修道生活中得到内化的融合与体现。初唐政府屡次命令道士僧尼致拜父母与君王的诏令,都将道士女冠与僧尼相提并论,强令二教必须礼拜父母与君王。佛教教团为此多次掀起反对致拜君亲的请愿运动,成功地迫使政府两次放弃强令僧尼拜君亲;道团态度相对沉默,却在修道生活中实践着朝廷的政策精神。道教在致拜君亲问题上的“讷于言而敏于行”,反映了道教在唐代不辩自明的国家宗教之身份认同。
其他文献
尽管进入大学通常被人们认为是一件积极的生活事件,可是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各方面的精神压力也与日俱增,这样一来体验到焦虑情绪的人数越来越多,在这种大的社会环境下,大学
假冒伪劣商品泛滥,已经成为我国的一大公害。假冒伪劣商品的存在,不仅严重地影响了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给人民群众的生活造成了无法估量的损失,而且还严重地损害了我国政府的
2007年11月,经过10天的公示,徐工重型大型移动式起重机研发与产业化项目被纳入政府总拨款约10亿元的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中,成为112个获批企业中获得资金支持最多的项目。
城市是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的中心,在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下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文化,即城市文化。而现代城市不仅作为一种文化承载,更有了一种新的资源功能,即城市旅游。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