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校企合作共育高职高端技能型人才的探讨

来源 :职业·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lch0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阐述了校企合作共育高端技能人才的培养途径和模式,提出高职院校必须在合作机制、体制上进行创新,才能真正实现校企合作。
  关键词:校企合作 高职 高端技能
  课 题:本文系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课题(省教育厅规划课题,项目编号:ZJC1214034)高职院校农产品质量检测专业“卓越农业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成果。
  校企合作共育实用型人才被认为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最有效途径,但在校企合作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在培养途径上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一、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校企之间缺少紧密的合作机制
  企业对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缺乏客观的认识,企业是以营利最大化为目的的,校企合作并不能为企业带来直接的利益和好处,企业对校企合作缺少积极性和主动性。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中也缺乏准确的认识和信心,在寻求校企合作的过程遇到学校“一头热”现象,找不到校企共赢的利益点,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流于形式,没有较大的突破性进展。
  2.校企合作双方的投入少
  校企合作的过程无论是企业和还是学校,要有一定的投入和费用。企业的投入无疑会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同时在短时间内不能见到回报,一般企业不会投入。对于学校而言,企业的人员要参与专业的建设,学校要支付更高的酬金,在学生和教师入企业实习的过程中也要支付实习费用和保险,这无疑又增加了办学成本。
  3.高职的研究基础薄弱,缺少对企业的技术支持
  企业对学校的需求除了培养适合岗位的人员外,更希望学校能够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问题,帮助企业解决产品和工艺等技术问题。但是高职院校的发展历程短,一直以教学为中心,科研基础薄弱,很难满足企业的需求,因此在校企合作上很难激发企业的兴奋点,企业缺少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途径和模式
  1.探索订单培养模式,共育实用人才
  订单式培养的学生也叫人才。任何企事业单位对于人才都是来者不拒的,但几乎大部分单位的人员流动都是频繁的。单位在招聘上投资如此之大,却招不到适合的人才。解决企业人才需求,按照企业的要求培养实用的人才,是校企合作的一个方向。学生从进校起,学校就应将其就业作为项目进行组织规划,包括校企共同研究人才培养方案、规划学生学习课程、实施系统的职业能力培养和企业文化的渗透、校企双方共同开展培训等。实行“订单培养”,打通产学合作的途径,实现校企互利双赢。
  2.开展现代学徒制,共育实用人才
  现代学徒制是通过学校、企业的深度合作,教师、师傅的联合传授,对学生以技能培养为主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快速适应岗位需求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现代学徒制是满足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现代学徒制的特点是“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校企联合培养”。企业与学徒签订协议明确各自的职责、以工学交替的方式学习,学习结束后经考核获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现代学徒制依赖于企业和学校的深度融合,以实现全过程的“双主体”育人。
  3.混合所制办学,共育实用人才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探索发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允许以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办学并享有相应权利”。作为一种跨界教育,职业教育一头连着学校,一头连着产业,要办好职教,必须走出封闭的围墙,学校与行业、企业、产业合作,充分调动社会要素。按照“入股自愿,股权平等,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原则,联合共建混合所有制的企业学院,实现共建、共管、共享。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和教材、设计实施教学、组织考核评价、开展教学研究、开展横向联合技术研发,通过共同建立教学运行与质量监控体系,加强过程管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4.校企协同创新,共同发展,共育实用人才
  在政府和行业的指导下,由学院牵头,协同企业、专业研究机构、其他高校和行业协会,由学院内部成员(教职员工 部分优秀学生)及部分成员单位专家,通过协议的形式组建具有一定研发、创新能力,能够满足一定市场需求,具有一定地位的专业应用技术研究联盟机构。利用协同创新平台,鼓励教师、学生参与企业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增强校企间的合作,共同培养实用型人才。
  三、职业院校的思考
  高职院校必须克服传统思维的禁锢,找到企业的兴奋点和切入点。一是让利于行业、企业,在体制上进行创新,探索多种办学模式;二是在产教融合上要强化研发和创新能力,切实解决企业的技术需求;三是在师资队伍上要强化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组建智库团队,提高企业对院校的依赖程度,在此基础上共同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
  (作者单位: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从中职学校教学实践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在分析其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探讨了中职学校教学改革的方法。  关键词:中职学校 教学问题 解决对策  中职教育以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劳动者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就对中职教育的教学目标提出了特殊的要求。然而,目前中职学校在教学过程中仍存在很多问题,培养人才的实际效果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毕业生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贵州是中国西南地区喀斯特发育最强烈的省区之一,喀斯特地貌具有的二元结构,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是开发旅游的宝地,但在开发旅游中也会给生态环境带来负面影响。
为帮助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做好复习课教学尤为重要。通过系统复习,巩固练习,进行小结,可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所学知识,提高了教学质量。
把辨论引入课堂教学,是讲好政治课的一种好方法,具体做法是:从最佳角度去选择辩论的主题,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辩论中的主导作用及总结阶段的指导作用。这样,课堂教学就会获得事半功
在目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建筑施工企业(尤其路桥行业)在工程建设中实行施工项目经营管理工作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核心。作为现代特级施工企业都应建立一套适合自身的经营控制的管
本文以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例,论述了高校图书馆阅览室藏、借、阅、查合一开放式读者服务工作的模式,探索了图书馆员在读者服务工作中的角色和目标.
图书馆作为古籍收藏机构,可依托馆藏特色资源,结合时事热点,深入挖掘馆藏古籍故事,充分发挥古籍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作用,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挖掘馆藏
摘要:阐述了我国公民科学素养的发展现状,指出现阶段公共图书馆提升公民科学素养的重要性,从公共图书馆的教育功能、信息传播、文化宣传等方面分析了公共图书馆提升公民科学素养的机理,提出了公共图书馆提升公民科学素养的策略。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科学素养;发展机理  中图分类号:G258.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897/j.cnki.hbkjty.2019.0070   科学素养是科学文
浅谈教师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苏桂荣教师在社会上是一个极普通的职业,但从精神文明建设角度看,教师又是一个极不普通的职业。教师是社会文明的基础,在精神文明建设中起
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含重金属的废水排放量也在增加,造成环境污染。用共沉淀分离法和配位分离法除去废水中含有Co(Ⅱ)、Fe(Ⅲ)、Mn(Ⅱ)离子,在保护环境的同时也回收了贵重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