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给妈妈唱一首赞歌

来源 :作文周刊·小学六年级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gju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妈妈的爱就像火炉, 即使在寒冷的冬天里也很温暖;妈妈的爱就像蜡烛,即使在漆黑的夜里也很明亮;妈妈的爱就像清泉, 即使在干燥的季节里也很湿润……妈妈是一个永久的话题,无论我们写多少次,都有写不完的话。在这个属于妈妈的节日——母亲节,让我们一起走近名家,看看他们是如何赞美妈妈的!
  妈妈“大爱无疆”
  【名篇引路】
  一天上午,我被一辆突如其来的自行车撞倒,我重重地摔在了水泥地上,立刻晕了过去。等我醒来的时候,已经躺在医院里了,大夫告诉我:“多亏了你妈呀!她一直背着你跑来的,生怕你留下后遗症,长大可得好好孝顺呀……”
  她站在一边不说话,看我醒过来伏下身摸摸我的后脑勺,又摸摸我的脸。我不知怎么搞的,第一次在她面前流泪了。
  “还疼?”她立刻紧张地问我。
  我摇摇头,眼泪却止不住。
  “不疼就好,没事就好!”
  回家的时候,天早已经全黑了。从医院到家的路很长,还要穿过一条漆黑的小胡同,我一直伏在她的背上。我知道刚才她就是这样背着我,跑了这么长的路往医院赶的。以后的许多天里,她不管见爸爸还是见邻居,总是一个劲儿埋怨自己,“都赖我,没看好孩子!千万别落下病根呀……”,好像一切过错不在那硬邦邦的水泥地,不在我那样调皮,而全在于她。一直到我活蹦乱跳一点儿没事了,她才舒了一口气。
  (节选自肖复兴《忆母亲》)
  名师解读
  动作是无声的语言,是人物个性的符号,是透视人物心理的多棱镜。浓墨泼写人物一连串的动作,在动作连续的刻画描写中可使人物形象站立起来。选段从母亲的“背”“跑”“生怕”“摸”“埋怨”等词语入手,写出了母亲疼爱儿子的心情。不仅如此,作者还用一个“舒”字来表现母亲的心理,与动作描写相结合,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妈妈“严而有度”
  【名篇引路】
  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一望,我看见了她的严厉眼光,便吓住了。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睡醒时才教训我。犯的事大,她等人静时,关了房门,先责备我,然后行罚,或罚跪,或拧我的肉,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
  有一个初秋的傍晚,我吃了晚饭,在门口玩,身上只穿着一件单背心,这时候我母亲的妹子玉英姨母在我家住,她怕我冷了,拿了一件小衫出来叫我穿上。我不肯穿,她说:“穿上吧,凉了。”我随口回答:“娘(凉)什么!老子都不老子呀。”我刚说了这句话,一抬头,看见母亲从家里走出,我赶快把小衫穿上。但她已听见这句轻薄的话了。晚上人静后,她罚我跪下,重重地责罚了一顿。她说:“你没了老子,是多么得意的事!好用来说嘴!”她气得坐着发抖,也不许我上床去睡。这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
  (节选自胡适《我的母亲》)
  名师解读
  选段主要抓住母亲“严厉”的性格特点来写,先简要交代母亲严厉的管教方式,然后用“有一个初秋的傍晚”引出事件背景,用一件事详细加以说明。从这件事情中,我们可以看出母亲“严”的程度,那种对事不对人的个性,令人钦佩。
  【名篇引路】
  母亲是个好劳动。从我能记忆时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全家二十多口人,妇女们轮班煮饭,轮到就煮一年。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因为她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
  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我到四五岁时就很自然地在旁边帮她的忙,到八九岁时就不但能挑能背,还会种地了。记得那时我从私塾回家,常见母亲在灶上汗流满面地烧饭,我就悄悄把书一放,挑水或放牛去了。有的季节里,我上午读书,下午种地;一到农忙,便整日在地里跟着母亲劳动。这个时期母亲教给我许多生产知识。
  佃户家庭的生活自然是艰苦的,可是由于母亲的聪明能干,也勉强过得下去。我们用桐子榨油来点灯,吃的是豌豆饭、菜饭、红薯饭、杂粮饭,把菜籽榨出的油放在饭里做调料。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赶上丰年,才能缝上一些新衣服,衣服也是自己生产出来的。母亲亲手纺出线,请人织成布,染了颜色,我们叫它“家织布”,有铜钱那样厚。
  (节选自朱德《母亲的回忆》)
  名师解读
  作者主要写母亲“勤劳”的品质,却没有就“勤劳”写“勤劳”,而是选择一个侧面,从“任劳任怨”的角度具体而集中地表现了母亲勤劳的特点。“总是天不亮就起床。全家二十多口人,妇女们轮班煮饭,轮到就煮一年。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因为她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这些都不是大事,都是给作者留下深刻印象的小事,但都包含着母亲任劳任怨的性格特点。
  【名篇引路】
  母亲年轻的时候就爱写作,有写日记的习惯。到后来文革期间,这些日记竟成了批斗她的“罪证”。母亲对我说:“一辈子不要写日记,不要留下文字性的东西,免得到时候惹来祸端。”那时的人已经被整怕了。母亲在1988年患有肠癌,手术后醒来用看报来转移疼痛,用坚强的毅力与病痛抗争,体现了对生命的渴望。她临终前对我说:“妈这辈子没留下什么东西,只有几篇文章,代表着我曾经存在的价值和全部人生的意义,如果能够编纂成书该多好啊!起码能让亲朋好友和一直关心我、欣赏我的朋友看到,这对我是最大的欣慰。”后来是李宪基先生最先将母亲的一些文章发表在《艺术界》,让我们全家非常感激。2004年,在母亲辞世10年后,我们儿女为她老人家整理出版了一本《何正璜考古游记》。2006年,陕西历史博物馆编辑出版了《何正璜文集》,告慰母亲的在天之灵。
  (节选自王蒙《我的母亲何正璜》)
  名师解读
  选文直接叙述了母亲有写日记的习惯,引用母亲的原话——“妈这辈子没留下什么东西,只有几篇文章,代表着我曾经存在的价值和全部人生的意义,如果能够编纂成书该多好啊!起码能让亲朋好友和一直关心我、欣赏我的朋友看到,这对我是最大的欣慰”,这体现了母亲写作的魅力和期盼作品发表的心情。母亲辞世10年后,儿女们为她老人家整理出版了一本《何正璜考古游记》,2006年陕西历史博物馆编辑出版了《何正璜文集》等,都凝聚着母亲勤奋写作的心血,而这些正是作者需要表达的素材。
  作文题目
  感恩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一个人的基本品德。我国自古就有“羊跪乳,鸦反哺”的古训,因为父母对我们有养育之恩。请以“妈妈”为主题,写一篇记叙文。在写作的时候,请根据上面提供的几个方法或思路,可以从一个角度切入去寫,也可以从多个角度去写,在文章中融入最真切的情感,即便是平凡的小事也会显得真实而动人。快拿起笔来,写一写你眼中的妈妈吧!
其他文献
为了守卫各自的课桌空间,我和同桌在3月8日那天共同制訂了“8号条约”——越界的东西,都归对方所有。  第二天课间活动时间,我拿着心爱的乐高小人在课桌上玩,一不小心把一个小人弹到了他的桌子上。刚想拿来,他那熊掌般的大手已经伸出,然后迅速把小人放到了他的课桌里。“你干吗?”我大声吼道。“昨天咱俩不是订了‘8号条约’吗?你忘了?”他拿出一张保存完好的“条约”,指了指说,“你看,上面写着‘越界的东西,都归
期刊
嫌弃你烦人的唠叨声;  嫌弃你恼人的呵斥声;  嫌弃你可怕的暴脾气;  ……  这一切,都令我讨厌你。  在我悠闲的假期里,你硬要塞给我一些辅导资料,说是为了学习;在我与同学玩得正嗨时,你偏要打个电话让我回家,说是为了安全;在我好不容易做完功课后,你却督促我去跑步,岂有此理!而你却笑着说为了身体……  我背着书包逃出家门,飞奔下楼,内心沉浸在自由的海洋里,你忽然追了出来,高呼:“红领巾!”当我不耐
期刊
快乐的“六·一”儿童节刚过,作文沙龙的日子就到了。同学们仿佛还沉浸在欢乐之中,话题自然也离不开“六·一”。  快言快语的小快嘴抢先发言:“这个儿童节最难忘了,我过得特别快乐。”  “那是因为对我们六年级学生来说,这是最后一个儿童节了!”慢性子的张强补充说。  王老师看着大家兴致勃勃地讨论着,插嘴道:“那你们有没有把这种快乐写下来留作纪念呢?”  沙龙现场1 快乐的儿童节  小快嘴说:“这个必须写下
期刊
一年一度的足球赛终于到来,参加第一场比赛的是我们六·8班和六·1班。队员们刚到场地就开始热身,因为第一局的开门红非常关键。  比赛刚开始,双方队员就在足球场上你追我赶,谁也不服输。当看到周宁杰从一班队员的脚下把球夺过后奋力一踢,我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仿佛下一秒就要蹦出来了。眼看着球就要进了,却被对方的守门员拦下了。经过这次,一班的队员防守得更严了,如同铜墙铁壁一般,令我方队员想尽了办法也无法突破。
期刊
过生日的时候,妈妈送给我一条小花狗,我叫它“花儿”。  “花儿”可爱极了,两颗黑葡萄似的眼滴溜溜地转。我一喊“花儿”,它就“汪汪”叫,小尾巴欢快地摇,我一下子喜欢上了它。  “花儿”也很喜欢我。早上,只要见我还没起床,“花儿”就跑进房间冲我“汪汪”叫,好像说:“小懒虫,快起床了!”晚上要睡觉了,“花儿”用身子蹭我的腿,小声地“汪汪”叫,好像说:“晚安!”我一个人在家时,“花儿”就蜷在我的腿上,陪我
期刊
在我国航空界,AG600与新一代战略军用大型运输机“运-20”和大型民用飞机“C919”被相提并论,有大飞机“三剑客”之称。作为我国“三个大飞机”之一的大型水陆两栖飞机AG600,承载着国家和民族的使命,是当今世界在研的最大一款水陆两栖飞机,是继我国自主研制的大型运输机运-20、C919大型客机之后,我国在大飞机领域研制工作取得的又一重大成果,填补了我国在大型水陆两栖飞机领域的研制空白,为我国大飞
期刊
【原文】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选自苏轼《石钟山记》)  赏析  “臆断”就是不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全凭自己的揣测来做判断,也指不经过实际调查,就轻信了传言的坏习惯。苏轼批评这种行为,说:“这怎么可以呢?”  亚马逊河是世界上水流量最大的河。有一次,一首巨轮来到该河流的入海口,淡水用完了,又无法靠岸,就向附近几艘轮船求援。那些轮船上的人回答说:“淡水就在你们的船下。”他们不相信,
期刊
【原文】  知而好学,然后能才。  (选自《荀子·儒效》)  赏析  每个小朋友都希望成才。那么,怎样才能成才呢?战国时候的思想家荀子告诉我们:“知而好学,然后能才。”他把这个道理分成了三步:明白事理——勤奋好学——聪明成才。后来很多人都认为他说得对。  比如,明代有一位大戏剧家汤显祖曾经写了一首诗来告诫儿子。诗中有两句是:“有志方有智,有智方有志。”这位父亲对儿子真是费尽了心血,单是这两句诗的顺
期刊
我国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胡适先生说:“你的闲暇往往定你的终身。”假期里,我们应该好好休息,也应该利用闲暇时间做一些平时没有时间和精力充分顾及的事情。比如,大家可以练习写作。假期里外出旅游的小朋友很多,因此尤其建议把旅游的收获融入游记。古人主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小朋友们平时忙着学习,假期里可以外出走走。这就从小教室走进了大课堂,学自然,学社会。这个学习就好比南宋理学大师朱熹主张的“吃”书。但是
期刊
春日的阳光穿过校园里的那棵桂花树,桂花树尽情舒展抽出嫩芽的枝叶,随风舞蹈。看著沐浴在阳光下的桂花树,我不禁想起了我的“小桂儿”。  “小桂儿”是老家院子里的一棵桂花树。  小时候,爸爸妈妈工作忙,奶奶就把我接回了老家。一天,奶奶拿回一棵小树苗,笑眯眯地对我说:“小妮儿,我们把这棵桂花树栽在院子里,让它陪着你一起长大吧!”“好啊,好啊!”我拍着小手,兴奋地说,“我要和桂花树一起长大!”  奶奶挖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