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学校办到企业去

来源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estchu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2015年之前,全省各地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大多实行的是“两条腿”走路的办学模式——想上大学的学生被纳入“职高班”,主攻文化课,以让学生顺利通过高职统招考试;而想早一点就业,以减轻家庭负担的农村学生,学校将其纳入“就业班”教学,专攻一技之长。作为老牌中职学校,英山理工中专也不例外。2015年,湖北省开始实行技能高考,并取消高职统招考试,英山理工中专迅速调整办学思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围绕市场开设专业,坚持走产学研一体化发展之路。
  1989年,毕业于长江大学(原湖北农学院)农业教育系的刘振武成为英山理工中专的一员,经多岗位历练,2005年被提拔为副校长,后担任学校党委书记,2013年转任理工中专校长。这位土生土长的英山人,深知学生家长内心深处的企盼,“因地制宜地走产学研一体化的发展道路,是我们中职学校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必然选择。”几年来,刘振武充分利用各方资源,立足英山区域产业发展实际,明确提出“把学校办到企业去”的发展思路,他的目标很简单,那就是“让学生昂首走出理工中专”。
  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和教育教学要随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而“动”、围绕企业技能人才需求而“转”、适应市场需求变化而“变”
  英山是我国的茶叶之乡、丝绸之乡、药材之乡,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英山产业布局和发展的方向,便是学校专业建设的方向,这既是中职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学校品牌专业建设和内涵发展的必然选择。”刘振武说,英山理工中专紧紧围绕县域支柱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建立与产业对接的专业建设制度和动态调整机制,打造出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专业和专业群。
  近年来,英山理工中专按照“特色专业 实训基地”的建设模式,围绕现代工业、现代服务业、特色农业、旅游等产业发展需要,设立旅游管理、导游、酒店服务与管理、景区开发与管理、茶艺等专业;依据区域行业人才紧缺和新兴产业新职业岗位需求,增设学前教育、建筑工程施工等专业,着力培养出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此外,英山理工中专建立并完善校企互动的专业建设机制,与企业共同实施“学科专业改造提升计划”,校企共订培养方案、共享设备资源、共管教学过程、共控教育教学质量,实现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的无缝对接。通过校企合作,将企业的要求和标准引入到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让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构建“双主体”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
  “我们与多个行业企业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利用行业企业的设施设备和工艺流程等资源,让学生通过实习实训,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尤其是岗位实操方面的有关要求,深刻感受行业企业内部管理和文化。”刘振武介绍说,在英山乌山春茶业实训基地,现代农艺专业学生,不仅可以聆听该公司董事长陈念文讲授茶叶栽培与管理方面的知识,还可以亲手采摘茶园的茶叶并按所学知识进行制作与加工,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效对接、磨合和消化吸收。
  在英山理工中专实训楼的一个茶艺室内,记者看到,悠扬的古筝曲,沁人心脾的茶香,小巧雅致的茶器,十几名“茶艺师”正在备器、温杯、泡茶,如遇疑惑或操作不规范,四周巡视的师傅则及时给予解答或指导。
  “培养有专业技能的人才,光靠学校的力量是不够的。”刘振武说,产教融合育“巧匠”,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和教育教学,要随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而“动”、围绕企业技能人才需求而“转”、适应市场需求变化而“变”。
  遵循“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职业”的要求,实现“技能训练与岗位要求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教室与实训室相结合、学生与员工相结合,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结合”的目标
  走进英山,在一片片绿色茶园里,“产教融合试验基地”的大型标示牌十分显眼。“这些产教融合试验基地,映照出的是理工中专学生的未来,也是学校服务地方产业发展的具体体现,学生的实习岗位就是它们将来可以选择的工作岗位。”刘振武说,到目前为止,英山理工中专与企业共建的产教融合试范基地在全县有10多个,涉及茶叶、药材、旅游等多个本土产业。
  英山理工中专根据企业对岗位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同企业技术专家重新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和计划,重构课程体系,努力培养“能用、顶用、好用”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刘振武说,学校正逐步构建以“教学合作、管理参与、文化融入、就业订单”为主要内容的“融入式”校企合作育人平台。
  英山理工中专把现代农艺、旅游与酒店管理、机电一体化等专业的实习实训课堂建到产业园区、企业车间等生产一线,让学生接受企业管理,在实践中边操作、边学习、边体悟专业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循“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职业”的要求,实现“技能训练与岗位要求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教室与实训室相结合、学生与员工相结合,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结合”的目标。
  让行业企业参与学校办学,把行业前沿的技术标准、最新的市场信息融入到教学中,按照行业企业的先进标准,实现教学与生产融合,培养出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的技能型人才,提高了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学生在企业“做中学”环境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解决问题,实训体系接近市场,教师的教学以生产为主线,以生产活动为载体,实现理论与实训一体化。
  英山理工中专强调“课堂与车间一体,生产与学习合一”,使学生“全员、全部、全程”参与生产性实训成为可能。刘振武说:“由于企业参与学生培养的全过程,培养出来的毕业生适应性强、上手快,专业知识扎实,符合企业岗位需求,企业留得住、愿意留。”在英山神力半轴厂车间、在大别山电商创业园、在洪广毕昇温泉酒店等基地,处处可以见到该校学生的身影。
  一大批优秀毕业生立足于所学的专业知识自主创新,带头创业,回报家乡。茶桑专业毕业生徐柏云创立湖北团黄贡茶有限公司;2008届毕业生蒋红奎,现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砖茶大王”;从机电一体化专业走出的汪胜利,创建湖北神力半轴有限公司,生产的汽车零部件畅销全国;“湖北职教之星”周威建成童玩谷农业生态园,正全力打造全国知名农业旅游综合体……
  校企协同攻关打造科技创新平台,“四技服务”助推企业转型升级,开创产教融合新形式和升级版
  湖北团黄贡茶有限公司今年开发的“团黄贡茶”精美小包装上,不仅有制作该茶叶的技师的名字,还有英山理工中专现代农艺专业教师和现代茶艺专业学生的名字。该公司负责人徐柏云介绍,这是与学校合作开发的一个新品种系列,环保型小袋牛皮纸包装、可视型的塑料罐等多款小包装茶叶产品,从生产工艺到包装设计,都属于“私人订制”产品,一投放市场即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
  近年来,英山理工中专与团黄贡茶、乌山春茶业等企业合作,共同开拓“互联网 ”营销思路,建设数字化茶园。今年春季,在两地现有茶园安装了远程监控和气象监测设施,该校现代农艺专业学生可通过视频观测茶叶生长情况,收集气象数据并适时监控茶园墒情等生态情况。
  在英山县绿源养猪合作社、湖北鼎丰牧业有限公司,该校组织养殖专家和专业教师,为他们提供养猪、养羊、养鸡等方面的技术指导,前往参加实习实训的师生达350人次。在英山县宗坤石斛有限公司,学校按照“基地 农户”的运作模式,共同开发了融观光、旅游于一体的立体生态种植项目。
  刘振武说,英山理工中专与长江大学、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充分发挥高等院校专业人才优势,携手进行技术创新、产品开发、科研攻关、课题研究、项目推进等,着力开展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转让为重点的“四技服务”,校企协同攻关。
  “中职学校的地方性、应用性、特色性,决定了其办学的服务面向。”刘振武说,随着社会人才由供给驱动到需求驱动的变化,市场竞争意识和优胜劣汰危机感的加剧,特别是企业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需求的不断提高,英山理工中专还将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稳步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发展之路。
  (责任编辑 鄢志勇)
其他文献
阳春三月,迎着满眼灿烂的油菜花,听着《唱给春天的歌》,步入襄阳市襄州区程河镇乔庄教学点,漂亮的教学楼在阳光下烨烨生辉,校园里绿树成荫花团锦簇,操场上奔跑的学子们朝气蓬勃活力四射……整个学校焕发出勃勃的生机,洋溢着生命的气息。  曾经的“丑小鸭”化身为如今的“白天鹅”,从教育质量的“洼地”变成“高地”,这样的变化,正发生在襄州区146个教学点身上。“蝶变”的原动力,来自于襄州区加速精准精细精确寻找差
涂永义的人生历经坎坷,年幼时就肩负起家庭的重担,成年后又不幸遭受先天性马蹄肾所引起的双肾积水、腰椎和颈椎等病痛的常年折磨。但是,作为涂永义的学生——红安县华家河镇水口联校的孩子们,无疑是幸运的,因为他们不仅可以在家门口上好学,而且还能时常走出乡村,到武汉等地游学,开阔视野,增长知识。  “只要人活着,就应该珍惜时间,承担责任,活出自己的价值和风采”  涂永义是华家河镇人,1986年高中毕业后,他成
近日,襄阳市襄城区教育局、襄城区公安分局在襄阳市第二十五中学组织开展了中小学幼儿园安保人员培训工作,全区中小学、幼儿园80多名专兼职保安参加了培训。  本次培训围绕安保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工作方法分别进行了队列训练、应急事件处理及警械使用的培训,学习了消防器材使用及逃生技巧、人员疏散办法,并且对学习的相关知识进行抽查会考。  通过培训,所有安保人员进一步明确了学校安保工作的职责、任务和基本要求,掌握了
近日,由武穴市科协、市教育局联合主办,以“体验·创新·成长”为主题的第13届武穴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高中学段比赛在武穴理工中专举行。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是面向全体在校中小学生,规模最大、层次最高、最具有示范性和导向性的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包含科幻画、小制作、小发明、小论文、创新设计五个比赛项目,为青少年展示自己聪明才智、创新思维、动手能力提供了一个大舞台。本次比赛共收到来自市内四所高中的科幻画、小制
我小的时候,父亲在牛栏山镇开了一家百货店。我的童年是在那里度过的。我家坐落在街中心路东,是一套晚清的四合院,格局是前店后宅,上房住人,东厢房是库房,南房是厨房兼饭厅。因古镇的大街是南北走向,西厢房就成了门店,面西而开。每到夏天,院子里用苇帘搭起天棚,棚下放着两个大鱼缸,缸里养着各种金鱼。正房两侧窗前,有两株一人高的石榴树。童年的潮白河  母亲闲暇时,经常带我到镇东的潮白河边去玩。那时的潮白河,水面
近日,广水市委宣传部组织召开应山城区学校周边环境集中整治动员会,全面安排部署城区学校周边环境集中整治行动。教育、城管、公安、文体、质监、食品药品监督等部门先后来到市实验初中、市实验小学、应办一小、应办二小、应办中心中学等校开展学校周边环境集中整治行动。  城管部门对学校周边小摊小贩占道经营行为、违规设立的广告牌等进行了清理整顿。公安局交警大队对学校周边机动车乱停乱靠行为进行了集中整治。文体局对学校
新学期伊始,远安县实验小学近1500名师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开学课程。学校在寒假前分年级组筹划开学课程,安排课程内容、形式和责任人。有的同学交流假期阅读心得,展示精心绘制的阅读手抄报;有的同学讲述有趣的春节习俗,背诵走亲访友时搜集的春联,展示自己书写的春联;有的同学通过班级QQ群中的照片,展示寒假开展的办年货、大扫除、学做鸡蛋糕、包饺子、贴春联、参观动物园、摘香菇等社会实践活动;有的班级布置幸福教室
集革命老区乡镇、边远山区乡镇、贫困山区乡镇于一体的高桥乡,是神龙架、巴东、秭归、兴山四县交界之地,平均海拔1021米。90年代末,全乡中小学多达32所,几经变迁,如今的高桥乡中心学校是全乡唯一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该校的500多名学生来自方圆近百公里的山村。  23年来,谭金平扎根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从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高桥乡中心学校校长。2013年,谭金平被评为县优秀教育工作者表彰对象,县委、县政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知识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教育也发生着深刻的变革。教育的任务不再是培养“有知识的人”,而是培养“会思维的人”和“有智慧的人”;不再是向学生灌输一些特定知识,而是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  这场“学习革命”不仅仅意味着借助互联网和新技术向学习者提供更丰富、更便捷的学习资源,更表现在个性化自主学习、发展审辩式思维、认知诊断和教育增值等方面。  个性化自主学习。教育的任务是帮助孩子尝试自己做出一
日前,兴山县普安教育发展促进会在普安寺小学召开了第二届第三次常务理事大会。促进会常务理事、监事会成员等共计24人出席会议。  促进会常务理事、兴发集团董事长李国璋在会上致辞,希望大家抓住机遇,立足长远,不断提高普安寺小学的办学档次、办学规模,办出特色。促进会副会长、兴山县教育局局长刘本清同志在会上指出自2006年成立促进会以来,多方筹资,共募集资金300多万元,使该校办学条件得到了大力改善,教学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