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医生-医师-大夫——践行医学使命,实现全民健康

来源 :医学教育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i1234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医学是一门帮助人类维护健康和预防疾病的科学,是一门面向人类健康与生命的学科,具有专业性强、实践性高、时间投入长、社会期望值高等特点.人类社会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类与疾病的斗争史,也是一部医学发展史.唐代医学家孙思邈提到“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诠释了生命的重要性,比千金还贵重,治好病人的病,最高的品德莫过于此.
其他文献
患者,女,57岁,因“记忆力下降5年,伴左侧肢体活动笨拙2个月”于2020年9月7日入院.患者5年前开始出现不愿意劳动等性格改变,后出现迷路、找东西困难等症状.2个月前左侧肢体无明显诱因出现活动缓慢,自觉乏力,左下肢行走拖曳.患者既往无其他病史,否认吸烟、饮酒及有毒物品接触史,家族中无类似疾病史.查体:表情呆板,言语稍含糊,音调低,伸舌居中,舌肌震颤,无舌肌萎缩.四肢肌力正常,右上肢桡侧及掌心处肌肉萎缩;左侧肢体肌张力轻度增高,活动缓慢,共济运动稍笨拙,腱反射明显亢进,病理征( +),余神经系统查体未见异
目的 观察长链非编码RNA(lncRNA)AK092375在膀胱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通过葡萄糖转运蛋白3(GLUT3)的表达对NF-κB/TCS2/mTOR信号通路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 2020年1月—2021年5月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进行相关实验.选择AK092375表达量最低的膀胱癌细胞系T24作为研究对象,并与人正常膀胱上皮细胞SV-H、UC-1进行比较.取培养生长良好的T24细胞随机分为A组(AK092375和GLUT3同时过表达)、B组(AK092375和GLUT3同时干扰)、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代谢综合征的发病率日益升高,而祖国医学没有“代谢综合征”的病名,根据其症状可归为“肥胖”“脾瘅”等范畴,气络学说以形气转化异常阐述代谢综合征的发病原因,以气络学说核心——“承制调平”理论为指导,以“运脾津”为治则,提出治疗代谢综合征的新思路.文章基于气络学说对代谢综合征进行理论探讨.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为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并发症,以疼痛为主要表现.其病因病机与络病理论密切相关.文章从“络病理论”探析总结血府逐瘀汤在治疗PHN中的临床应用,以期为该病提供治疗思路与方法,为今后运用络病理论指导其他疾病诊治提供参考.
蒽环类药物如阿霉素(DOX)可用于多种癌症的治疗,但其引起的心脏毒性限制了其临床应用.了解阿霉素心脏毒性机制,对肿瘤心脏病学这一新兴领域的发展至关重要,如何预测、诊断和防治这种不良反应需引起高度重视和思考.由于DOX与线粒体功能障碍有关,以线粒体代谢物为底物的表观遗传修饰酶最有可能受到影响.文章对表观遗传修饰,即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非编码RNA表达进行综述,以了解DOX引起心脏毒性的表观遗传学机制.
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CMD)是由于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异常导致心肌供血和耗氧量不匹配,可伴有或不伴有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等多种心血管疾病,与不良临床事件密切相关.目前有研究表明,吸烟可促进CMD发生发展,但其发生机制尚未明确;同时尚有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吸烟者的长期预后优于不吸烟者,这种现象被视为吸烟悖论.因此,文章主要对吸烟造成CMD的机制进行综述.
在传统推拿学的教学实践基础上,进一步改革教学方式,探索网络教学模式的建设,期望借助互联网能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优化教学质量;阐述首次推拿学全网络教学的实践全过程,包括理论课程及实操课程,分别从备课、授课、考核、评价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课后采取问卷调查方式对学生进行了回访,并提出改进措施;推拿学网络教学模式实践顺利,并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MAS)是成人Still病(AOSD)一类少见但严重的并发症,临床表现各异,预后欠佳.早期诊断及治疗对于改善临床预后有积极意义.目前对于成人Still病合并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及治疗指南.文章旨在对成人Still病合并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的发病机制、诊断标准、临床表现、治疗进展等作一综述.
为顺应国内外对医学人才培养提出高质量要求的新形势,探索适合地方医学院校的可持续发展的应用型卓越医学人才培养道路,桂林医学院针对医学类专业和医学相关专业对学生能力培养要求的差异,从科学定位培养目标、针对性设置课程体系、分类实施教学模式改革及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等方面有侧重地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以提升医学教育质量,为“健康中国”战略目标的达成发挥自身作用.
打造高阶课堂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环节.针对传统课程教学存在教学目标重知识、轻能力素质,教学方法重灌输、轻探究建构,教学评价重知识结果、轻能力过程等问题,以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为例,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以医学生的岗位胜任力提升为导向,通过修订教学目标、重构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评价体系,全方位打造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案例讨论-线上学习-专题讲授-实验探究”四位一体高阶课堂教学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