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掩映处,探得幽深意

来源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新干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gbin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考作文,要多一点‘二锅头’,少一点‘碧螺春’”意味着高考作文必须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让阅卷老师在瞬间就能闻到写作中心的“酒香”。“犹抱琵琶”,太曲折,太含蓄,是高考作文的大忌。这要求学生必须处处亮出自己提出的中心,因此怎样亮出自己中心的思维引导刻不容缓。这里介绍一种暗扣中心的思维方式——借助细节描写扣点中心的程式,把它命名为“顺势”扣点中心的思维与技巧。
  一、依“坡”借“势”扣点中心的思維程式
  所谓的依“坡”借“势”扣点中心的思维程式,就是学生有意识地在从语段的细节描写中“搜索”到一个可供“生发”的描写点,使用比喻、联想、想象等发散思维对这个描写点进行“点染”形成一组抒情、议论的句子,往自己写作中心上“引、牵”的思维过程。
  “顺势”扣点中心的思维程式应具备三个条件:一是能进行精纯的细节描写;二是能从描写中搜索可供生发的“动情点”;三是能发散思维围绕中心予以抒情议论。
  二、依“坡”借“势”扣点中心的思维程式的具体展开
  1.思维程式第一步:调动体感进行精纯的细节描写
  记叙文“顺势”扣点中心的思维着力的前提是学生可以做到真描写。
  “真描写”中做到描写真实只是前提,立体、细腻、可感才是更高层次的要求,它是能指向中心的描写,是蕴含情感的描写。而学生进行的往往都是“伪描写”。“伪描写”就是一段描写文字下来,毫无选择与指向的分解描摹,无法窥见材料要表达的主旨,无法体会到文字背后作者的情感。这种描写就是为凑字数而出现的描写,称之为“伪描写”。
  如一学生为了表现“虽远犹近”的中心时,这样描写:“玲珑小巧的茶叶在水流的冲击下四散开来,如同受惊的鱼儿一般上下回环着,最终归于平静;有几片茶叶飘在水面,红色的镶边包裹着中间的一点绿,煞是可爱。”这段文字描写“茶叶的可爱”无法表现作者想要表达的中心“虽远犹近”,两者风马牛不相及,这是便是伪描写。
  一学生在表现“痛而不言,体现了人性的坚强”这一主题时这样描写:外婆毫不费力地扶起外公,用自己的胸膛斜撑起外公的身体,用汤匙一勺一勺地吹凉、递近、倾斜;期待、失望、坚持、煎熬着、痛苦着。那药散发着热气,这是屋里唯一的热气。外公费力的含着药,睁开了眼,深深地看了外婆一眼,嘴唇微微翕合,仿佛想说什么,手微微靠近外婆,想要去碰触……一碗见底,煮熬了一个清晨的药一口也没有咽下,化作了外公前身深浅的斑驳,化为了外婆流入心底的泪痕。
  这段文字调动了自身的生活储备,有意识地分解、拉长了外婆给外公喂药的动作,在动作中的分解描写中将“痛苦”“煎熬着”“流泪”的情感动情地融入描写中,同时把描写的视角伸向了人物活动的环境和人物情感的载体——堂屋、药,并在“物”上投入了情感,让读者感受到外婆在绝望中的隐忍。这才是真正的描写。
  2.思维程式第二步:找准“动情点”
  “动情点”是从一段精纯的细节描写中运用思维找出最能触动人物心灵,最能引发人物情感描写处,最适合使用表达技巧进行生发的一个眼神、一种气味、一个物件、一句话的细微处……
  (1)“动情点”需要用心捕捉人物的细腻的动作、语言、神态等
  “动情点”需要我们把描写的镜头聚焦到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细微处予以慢镜头的放大、放映。
  如上文提到的“痛而不言”的文字,这段文字在 “吹凉、递近、倾斜”的动作描写和“期待、失望”的神态描写背后,融入了对外婆“坚持、煎熬着、痛苦着”情感抒写。这样就很好的融入了感情、渗入了中心。这当然是经过自己的思维加工后的结果。
  (2)“动情点”需要捕捉到人物活动的背景(环境)(场景)中的细微处
  人物活动的背景(环境)(场景)中的细微处可以是视觉中看到的一个细节,可以是听觉中打动人心的一种声音,可以是触觉中直抵心灵的一种抚摸,可以是心理中一种朦胧的感受…;可以是一种色彩晕染出来的心情,可以是一种鸣叫带动的情思;可以是一次碰触引起的心灵波动……当然,这些都建立在思维的调动、捕捉与加工上。
  如学生在表现“平凡人身上的精彩”这一中心时这样写到:“灶膛里,红火闪耀着、雀跃着,活跃的火苗舔着乌黑的锅底,被火蒸干的柴火在锅底发出嘎吱嘎吱的脆响,整个厨房都因此变得暖烘烘的。不一会儿,饭菜便好了,氤氲的水汽溢满了狭小的空间,饭菜的香气充斥了整个小院,一家人聚在小小的灶房里,开心地吃着,幸福而安逸。”这段文字作者捕捉到了做饭场景中的“水汽”“香气”,以此晕染出平凡人身上的精彩在于用双手催生出“幸福、安逸”生活的主题。
  (3)“动情点”需要捕捉到人物身边的“物”
  常言道:“一砖一瓦皆是诗,一草一木总关情”。细细观察,生活中的一砖一瓦、一桥一路、一锄一针……无不渗透着人的情丝、牵动着人的心绪,丰富着人的心灵。当我们捕捉到人物身边有意义价值的“物”时,对它细描,牵引出人在物背后的心绪、情思,这是一种很新颖的思维过程。
  如学生在表现“坚守”的主题时这样写到:“杜伯伯看见我,小心地将毛笔搁置在笔山上。偌大的宣纸上只有一个“心”字。由浓重的入笔至收笔,笔体墨迹饱满,有骨有肉,其笔画钢筋圆滑,平静蕴含着波澜壮阔,有庄严之峭拔又有险绝和跌宕。”这段文字有意选取表现人物在困厄中的坚守时是挖掘人物志向的寄托——书法,以对其书法笔锋、笔势的描摹以此来表现人物的风骨,委婉含蓄有力。
  3.思维程式第三步:发散思维抒情议论
  “顺势”扣点中心最常用的是联想、想象的发散思维,辅以比喻、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直接或间接地表情达意。这样情感既抒发自然又有张力、感染力。
  如学生在表现“平凡人身上的精彩”这一中心时这样写到:“为了多赚些钱、多换点吃饭的粮票,爷爷并不伟岸的身躯上扛着一条长长的扁担,两头坠着两个硕大的箩筐,随着爷爷刚劲的步伐,扁担缓缓地、悠悠地颤着,“支支扭扭”,似是一阵阵吃力的叹息,又似一次次反抗生活的挣扎。从此,扁担从未展现过舒展的形状,天黑时,每每见到它,它总是两边低垂,垂头耷耳,就像爷爷的背的弧度。从此,爷爷的背影里有了月牙的形状,有了风中树苗的身姿;从此,我知道有一种线条最美,那就是弧线。”这段文字运用联想思维将“重压下的扁担的形状”与“重压下爷爷脊背的形状”相联系,语用排比、暗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抒发对爷爷坚忍的品性的赞美,这便是平凡人身上的精彩之处。
  一篇记叙文的精彩是很多要素的完美结合。而运用高品质思维做到描写细腻入情,抒情无痕自然,才是一篇内容与情感水乳交融的文章,才具备感人和令人品味的力量。
其他文献
导学活动目标:  1.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2.让学生学会抓住精彩镜头的方法,同时让他们学好利用自己的想象将所见所闻、所感所悟写在自己的作文中。  3.让学生学会片断描写,能把片断描写得详实具体。  导学活动的重难点:  1.要求学生调动自己的多种感官参与、进行观察;理解一些游戏中蕴含的道理,并有所悟。  2.利用观察法把作文写具体。  导学活动过程: 
期刊
【摘 要】  小学数学教学必须在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  起一座桥梁,而信息技术正是这样一座桥梁。  一、利用信息技术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利用信息技术化静为动,让学生感知知识的形成过程。  三、利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难点,启发学生思维。  四、利用信息技术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  信息技术 数学 学生 桥梁  数学,是抽象性、逻
期刊
中考是初中教师和初中生在初中时期面临的最重要的事情了,教师为了给学生争取更多的复习时间,常常会将教材中一些内容进行删减,既然教材内容中设计了这样的教学内容就必然有着它自己的价值,并且教材中的内容对学生的发展都是比较有益的,所以通过这种删减内容的方式来增加复习时间的做法是不利于学生发展的,为了将这一问题有效地解决,让学生将语文教材中的知识都接受到,笔者采用了一种新型的方式来进行语文教学,通过“语文主
期刊
小学三四年级是学生作文的起始,也是培养他们敏锐洞察力、丰富想象力和正确表达力的有效途径。其中的活动类作文指导则最深受学生青睐,究其原因,一方面,能给学生更多的表达素材,让学生在主动亲身参与的过程中有所收获;另一方面,能充分调动学生多种语言学习感官思维,帮助他们将身边资源主动转变为习作内容,让作文更有血肉,有一定的丰满感。利用活动资源,鼓励学生多观察、勤练笔、真切磋,定能帮助学生提高习作能力水平。 
期刊
【摘 要】  教学生活化是教学改革的主题。生活本身魅力无穷,也是知识的宝库。作文教学生活化,就是让学生从生活找“米”。文章从带领学生观察,帮助学生拾起生活中的“米粒”;引导学生体验,帮助学生丰富自己的“米缸”;指导学生写作,帮助学生找自己的“米”等几个方面,论述作文教学生活化的幾个主要策略,与大家共享。  【关键词】  小学语文 作文教学 生活化 主要策略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生活化,就是让学生通过
期刊
【摘 要】  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尤其注重对古诗词的教学指导。在指导学生学习古诗的时候,首先教师要从古诗创作的背景入手,让学生知人论世,正确理解古诗的内容,然后引导学生生动还原,走进古诗情境,在咀嚼文本、升华素养中,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古诗词教学 鉴赏指导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中,古诗词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可以说在每一个学期都会涉及古诗词
期刊
学生在自己的初中阶段已经对人生观以及价值观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见解,教师只有对学生尽心正确以及及时的引导,才能引导学生走上正确的道路。语文中的作文可以说是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情感的一种重要方式,学生用文字将自己的内心想法写出来,表达出自己内心对于未来的想法,对于生活的想法。但是在传统的初中作文教学中,教师常常会给出学生作文题目,让学生围绕这个题目写出自己的文章,这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所以,教师在作文教学中
期刊
小学生的作文大多数是以最为真挚、最为朴实的语言打动人们的内心,让我们能够看到学生们心里的真实情感世界,希望学生们能够通过语言文字将他们所见、所闻、所感都表达出来,同时能够给予学生们人文关怀,这是教育的最终目的,保障学生们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但是当下的小学生们对于写作并不感冒,甚至出现了抵抗情绪,在写作过程中找不到语言表达内心真实感受。这就能够从侧面看出学生们的写作思路没有打开,表达能力欠佳。  一
期刊
【摘 要】  提高小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是提高小学作文教学质量的基础。随着学生对生活事物观察能力的提高,其作文内容也会一点点丰富起来,写景状物更加真实生动,语句说明更加文通字顺,将为升入更高阶段的作文学习提供重要支撑。文章以小學作文写植物为例,旨在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关键词】  小学 作文 观察能力 记录 指导  小学作文教学主要是引导學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事物,进行记叙文教学。记叙文教学旨在
期刊
小学思想品德课是比较系统地、直接地向小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门课程,是我国社会主义学校教育性质的一个标志。在教学中,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教育学生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力求知识性、思想性、趣味性、实践性有机地统一。然而许多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却忽略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把思想课单独地认为是“副科”。据了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