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李亚光

来源 :凉山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y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喜欢篮球的人也许多半知道李亚光这个人。尤其是在中国篮坛里,或许没有人不知道李亚光,相当于这个年代酷爱篮球的中国人没有人不知道姚明和王治郅一样。
  李亚光是我大学时的同班同学,而且还是同一个学习小组。李亚光是我国上世纪80年代中国著名篮球运动员,国家男篮球队主力队员、中国男篮队队长,中国篮坛一代明星。中国著名篮球攻击型后卫,身高1.88米,运动健将。 1999年被选为“新中国篮球运动员50杰”之一。曾任中国篮协副主席,重庆市体育局副局长(分管竞技体育)。2018年8月,李亚光经重庆市政府决定退休。
  李亚光退休之后淡出赛场,但处于同学情谊,我经常在网上搜索了解他的近况成为一种常态。
  李亚光生于1958年,祖藉江苏省镇江人,从小生长在成都。李亚光身高1.88米,他是中国篮坛的第一位少帅。出生于军人家庭的李亚光生性好动,14岁时早早地就与篮球这项运动结下了不解之缘,并很快就显示出超人一等的运动天赋。
  1988年9月,他参加了在韩国汉城举行的第24届奥运会之后退役。年轻时候曾任中国青年男篮和中国女篮的主教练、国家体育总局竞体司副司长。曾就职于中国篮协,任中国篮球协会副主席。
  1988年我报考四川大学,报考前我在成都市29中补写。就在这个时候就听见四川大学的一些知情者老师告诉说,李亚光要来四川大学读书。听见这些话,很是兴奋,希望自己能够考上四川大学,也希望能够亲自见上李亚光一面。虽然我不是什么追星族,但是,因为我哥和我从小喜欢篮球,所以早知道李亚光这个名字。
  当年,我们到时任国家主席杨尚昆的母校——成都市13中参加校庆活动,那天也在那里再一次听别人说,李亚光确实要来四川大学读书的信息。不知道当时是怀有什么样的一种心理,当确信并知道李亚光要来四川大学读书的时候,自己也就加倍努力读书补习了。希望能够考上四川大学,能够亲眼见上自己心目中一直的偶像一一中國篮球明星。尤其是自己长在偏远乡村里,从来就没有机会见过任何一个大大小小的明星。
  1988年9月,我终于如愿以偿考上了四川大学,就读于新闻学系新闻摄影专业。由于考上了大学是忒兴奋的原因吧,早就一千二净忘记了李亚光要来四川大学读书的事。当然,他们是一律免考的。一律免考的还有几位体育界的世界名人。但是,他选择了新闻摄影这个刚刚开设的新专业,他一定有他的不同想法。当年新闻摄影专业班是四川大学根据国家教育部和国家民委的要求,专门为西藏、云南、贵州、广西和四川等少数民族地区培养新闻摄影专业特殊人才而开设的。是我国高等院校新闻系中首届开办的专门为民族地区新闻单位培养摄影人才的班级。
  后来才知道,李亚光他自己平常也特别喜欢摄影。当时,在李亚光退役之初,是不是内心里有了一种告别篮球场,准备去当一位体育新闻摄影记者的打算?有没有这种想法不得而知,但是,这不是不可能的,我个人认为不排除这种想法。我现在不知道李亚光在大学学习新闻摄影专业之后,不知道拍摄了多少新闻照片,或许是因为后来再继续从事中国篮球的事业而不停奔波,时间肯定就更忙了,所以想必也就再无暇顾及摄影了。这个我倒相信。
  由于路途远和办理入学手续等诸多原因所耽误,我进校报到读书比较晚一些,比同学们晚报到了近3个星期。与李亚光进校报道差不多是同一个时段。李亚光是因为在那段时间带四川省队和中国青年队到国内外比赛,他开始进四川大学新闻系来读书的时候已是仲秋时节了。
  有一天,班长在课间向同学们正式宣布,说李亚光下个星期就要来班上就读了。在这之前,我只知道李亚光要来四川大学读书,想不到的是李亚光居然来我们新闻系学习,而且就在我们的新闻摄影专业班就读。听见班长这样宣布之后,多少有点盼望能够早点看见李亚光的心情,想一睹他的“伟岸”与风采。毕竟他是我心中一直的偶像嘛!
  有一天上午上了两节课之后,同学们都在课间休息时,教室里跑来了指导教师,让我们坐回各自的课桌,说李亚光马上进班里来读书了。一会儿,在时任四川大学校长林理彬教授(物理学家)、四川大学党委有关领导、四川大学教务处的负责同志、新闻系党总支书记、系主任、副系主任的簇拥下,李亚光夫妇走进了同学们当中。新闻系的教学大楼下一时间水泄不通,因为大都知道了李亚光来读书了,外系的许许多多同学也跑来看个究竟,都想一睹他的真容。
  班上借课间休息的空隙特为李亚光夫妇的到来举行了简短的欢迎仪式。校长林理彬和系主任邱佩篁分别讲了话。说李亚光来四川大学读书,尤其是到新闻系新闻摄影专业班就读,是四川大学和新闻系的荣光。希望同学们发扬光大四川大学“博学、奋进、求实、创新”的新学风,再接再厉,团结友爱,互学互助,以优异的成绩完成学业。
  在我们这个班由于像李亚光这样的名人云集,不仅仅是篮球,而且其它体育项目的体坛明星也特别的多,诸如,世界跳伞冠军张建中、世界跳伞女冠军熊敏、亚洲国际象棋大师马红丁、曾效力国家青年队的四川省羽毛球队主力队员梁玉(李亚光之妻),以及中国人第一个在日本国获得摄影比赛金奖的摄影大师李丹等也在我们班就读,所以当年四川大学新闻系被外校人誉为“名人苑”。因此,使得一个普普通通也平平常常的新闻摄影专业班级,在蓉城40多所高校中很是风光无限了一阵子,我们也就理所当然风光得意了。现在回想起来,说不定这就是一个人幼稚的一面。
  1975年,年仅17岁的李亚光凭着在高校篮球比赛中的出色表现入选了重庆市体工队,没过多久他又被选入了四川省队,成为了球队中最引人瞩目的“未来之星”。
  据说李亚光14岁便开始打球,与篮球正式结上了缘。早期在美国集训学习过,曾经效力于四川省队和中国青年队,为中国篮球运动立下了汗马功劳,并做出了较大的贡献。李亚光早年即1975-1977年曾代表重庆市、1977年代表四川省男子篮球队参加全国比赛,1980年入选国家男篮二队,1981年入选中国男子篮球队。   之后,李亚光曾多次代表国家出访和参加国际邀请赛、亚洲与世界性重大比赛,1981年和1983年中国男篮分别获得第11届世界大学生和第12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男子篮球比赛第11名和第5名,1983年和1985年分别获得第12、13届亚洲锦标赛的第1名,1982年和1986年曾获第9届和第10届世界男子篮球锦标赛第11名和第9名,1984年在第23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男子篮球比赛中,获第10名。李亚光曾经在当场篮球比赛中得到过31分,被誉为中国队的“头号得分手”、“投手兼杀手”的形象。李亚光虽然不是中国篮坛的第一位“少帅”,但却堪称中国篮坛第一位世界级的得分后卫,世界上著名的篮球报纸《世界篮球论坛报》将他评为“最佳得分后卫”。
  据媒体报道,李亚光的篮球技术特点是:在攻守技术全面,中远距离投篮准确,突破能力强。在比赛中表现出顽强拼搏的战斗作风,不畏强手敢打敢拼,有“拼命三郎”的美称。他个人攻击能力强,投篮准确、有效,攻击区域比较大,有一定的3分远投的准确性。比赛总能正常发挥,能外能里,经常偷袭和迂回于内,外线出奇制胜攻击对方,机智灵活,比赛意识强。
  就因为李亚光是一名全面的篮球赛手,曾经多次被评为“神投手”,曾在四川省被评为“十佳运动员”。1986年,李亚光随中国男子篮球队赴西班牙巴塞罗那参加第10届世界男子篮球锦标赛,他与队友们发挥了顽强的拼搏精神,由世界24支篮球劲旅中冲杀出来,终于取得第9名的好成绩。李亚光为中国男篮的出线和获得较好的成绩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并被选入世界男篮最佳阵容。
  通过大学几年的同窗学习与相互接触,在我的印象中,李亚光是一个忠实于群体的人。平常也总那么平淡无华,心静若水,极富灵气。在同窗的大学生活中,他经常都骑着一辆半新不旧的自行车上下课。当然有时候也开着摩托车或者一辆乳白色轿车来上课的时候。
  在频繁的接触中,我越来越深刻地感知到李亚光谦和、朴实,也很平易近人的一面。有着1.88米个头的李亚光,每每被老师点名回答問题的时候,他把整个课桌都覆盖着了,因为身高的原因,他怕遮挡着了后面的同学,所以,每一次站起来回答问题的时候,他都没有忘记弓背弯腰,仅仅从这点上来看,他是一个平和的人,一点也不像中国篮球名人,或者没有一个体坛名将的那种傲气。
  平常上课的时候,经常看见他不开腔、不说话、不爱笑的时候多一些,一副庄重严肃的相,也许是因为李亚光他出生于军人家庭的缘故吧,其举止俨然似一位“将军”,确实是一个够威给力的人。接触多了你才慢慢地自然会发现他的内心世界,其实李亚光是一位热情洋溢、勤于思考、坦诚执着且特别重友情的汉子。
  有一学期,我坐在他的前排。
  课间休息时,他朝我望了望,或许是见我头发卷曲而留得极长,可能又见是满脸络腮胡长得有点像西藏人吧,他开始便转过身来问起我道,你的头发是自然卷曲的还是烫过的?还问我是不是从西藏来的?我们班上有5位来自西藏藉的同学。
  我告诉他,我的头发是自然卷曲的,我说我不是西藏来的。我告诉他,我是昭觉来的。我问李亚光是否到过昭觉?他回答说他没有去过。我心中一直在嘀咕,怎么没有到过呢,应该到过我们昭觉县啊。
  于是,我就给他说,1978全国青年篮球赛在昆明市举行,比赛完之后四川青年队被邀请到我们昭觉县,还进行了一场表演赛。那个时候我还在读中学,县体委在组织这场表演赛的时候,我至今一清二楚记得赛场上说李亚光来了,而且参加了这场表演赛,原来肯定是县体委的人他们搞得鬼,肯定是拿一个人来“顶替”李亚光忽悠了我们许许多多人。几十年了这个天大的忽悠我们才终于知道,这个谜团也只有与李亚光一起读书才得到了彻底破解。
  李亚光说,本来那次先是准备随四川青年队一起来昭觉县的,后来因临时接到通知有重大比赛便从昆明直接到了成都。这之后李亚光反问起我,昭觉在什么地方,属于哪个地区?我回答说,在凉山彝族自治州,原来的州府,我还告诉他,现在的州府已经搬迁到西昌市。
  李亚光后来对我说, “昭觉”这个地名好,成都市动物园也有一个名叫“昭觉寺”的风景名胜。话没有说完,在场的成都籍一位姓胡的女同学跑过来指着我,半开玩笑地向李亚光介绍并大声说, “他就是昭觉寺来的和尚!”引得大家都哄堂大笑了起来。
  有一回,见身边没有多少人,我就随便问他学习轻松不轻松,他微微苦笑了一下后对我说,要说轻松一到篮球场我才觉得很轻松。我说,那是你特别喜欢篮球的缘故,他点了点头,表示有所赞同。这之后,他问起我们凉山人喜欢哪些体育项目,彝族有什么传统体育活动,我马上来个套近乎并告诉李亚光说,彝族特别酷爱篮球(我没有说假话,彝族确实也特别喜欢篮球)。
  一说彝族喜欢篮球,看见李亚光似乎他精神振奋了起来,也微微露出了一丝笑容。我还告诉李亚光,凉山彝族1958年才彻底解放,并从奴隶社会一步跨千年飞跃到社会主义社会,那个时候的凉山,尤其是彝区,篮球是最早从汉区引进和传入的球类体育项目,号称凉山“第一球”。现在的彝族人都偏爱篮球,爱打篮球,爱看篮球赛。我还告诉李亚光,彝族人现今对篮球情有独钟,昭觉县城北乡的一个农民篮球队曾经代表四川省队参加过全国农民运动会比赛。李亚光听了之后,会意地微笑了!
  虽然老师和同学们都把李亚光看作是一位特殊的学生,但他却不愿自己有半点的特殊。第一学期,班上51个同学,就我两个的新闻摄影理论课被“挂”了,第二学期学校要求必须提前到校补考,校方在头一个学期放假前就一对一通知,如果不来补考,补考不及格,毕业时候拿不到证。
  我想就靠李亚光那个身份与名气,只要是他愿意想办法通融一下系上和校方,那肯定是完全可以不需要补考的。但是,当我提前回学校去参加补考时候的那一天上午,他照样也按时来补考了,而且比我还先到考场。
  这样,他的人品人格着实让我佩服不已,是的,从此之后我另眼相看他,不得不从内心中钦佩他、敬仰他的那种为人。毕竟他没有为了补考一科所学专业科目而去走后门、去拉各种关系。虽然是件小事情,但是,从这一个不起眼的小事情中往往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品格。   不知道别人怎么看李亚光,我个人认为李亚光确实为人敦厚老实,在个人修养上颇有点近于炉火纯青的味道,具有一种崇高而有善的人格魅力,还略有风趣幽默感。记得在一次摄影美学课上,李亚光迟到了。为了不影响同学们上课,他进教室里来时便蹑手蹑脚走到门边附近的一空位坐下。他听课目不转睛,平心静气,正襟聆听。
  良久,当老师发现他在课堂上没有做任何笔记时,便停下正讲着的课,严厉责问他为什么不作笔记。这当儿,同学们的所有目光都射向了他,他起身对老师表示一种歉意之后,侧过身来用手指着在后排就坐的妻子梁玉说,有我的“秘书”在认真记录!这话逗得大家都开怀大笑了起来。
  大学要毕业了,在教室里或者在寝室里同学们纷纷请李亚光签名留念的络绎不绝。班上的同学不说,外系的和校外的学生以及认识的不认识的却都一传十、十传百慕名而来的简直是不胜枚举。当时索要签名的人把李亚光围得水泄不通,他都一一地也不厌其烦地认认真真给每一个人签名、留言、合影。
  我是在同学们签完了名再也没有任何人了,这才最后一个上去让李亚光签名的。之前,李亚光还洗了他的一张照片,给班上的每一位同学发了一张以志纪念。我就把他的这张个人照递过去让他签名。之后,把毕业纪念册也递上去让他留言。
  当我从李亚光手中接过毕业纪念册时,他在“赠言”一栏里签下了一句“同学之谊日长”的话;在他的“爱好”一栏里写着“篮球、钓鱼”!
  我热情地对他说,凉山高原湖泊多,西昌附近就有著名的四川第二大淡水湖——邛海,希望他有机会的时候到西昌来旅游到邛海来垂钓,他微微地笑了一笑并点头说,有机会一定来。我至今等待着李亚光的这句承诺,喜欢篮球的凉山各族儿女也等着李亚光的承诺,希望他真的要来!
  大学毕业之后的多年时间里,只听有成都的同学说,他去重庆市体委任职去了,后来说又回四川来了,说在省体委任什么职务,之后又得知他去国家体育总局了,等等,反正都是小道消息,不足挂齿。
  毕业几年之后,即在1994年的10月4日,处于对李亚光的一种崇拜与同学情谊,我在一家媒体的文学副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一个谦和朴实的篮球巨星》的文章,刹时引来了一场沸沸扬扬的各种争议与不和。
  所争议的焦点当然都是集中在“巨星”这个词上。有人不以为然,还有人说,李亚光都是篮球“巨星”,那么迈克尔·乔丹、埃文·约翰逊、拉里·伯德,等等,那些领袖人物是什么星呢?问得我哑口无言不能做答。有人说我牵强附会,有人说我趋炎附势,也有人说我不懂篮球,还有人说我是在往自己脸上贴金,等等,反正什么话都有。
  我说李亚光是“篮球巨星”又怎么了啊,我就不可以说李亚光是我心中的篮球巨星不可以吗?是不是?这人啊,就是这么刻薄,总爱钻牛角尖,或许这就是人性的一种弱点。
  当然,我说他是“篮球巨星”或许夸大其词了一些。可是,那个时候中国篮坛还没有出现像现在的姚明和王治郅之类的人啊,那个时候顶多有个穆鐵柱、阿的江之类的名人。况且我也确实不知道国外有迈克尔·乔丹、埃文·约翰逊、拉里·伯德,山里人嘛,视野确实不广阔,目光也短浅了一点。
  不过,我只是喜欢中国篮球队,就是算美国的NBA联赛正在如火如荼进行比赛的时候,至今我从来都不去看一眼。对于篮球赛,我是那种有中国队参加我就喜欢看,没有中国队参加比赛我绝对不会去看的那种,也可以说我是那种情感型低档次篮球迷一个而己!
  大学毕业那么多年了,虽然每隔两年就在全国各地的风景名胜区举行一次同学聚会,但是,不知道什么原因总是没兴趣参加,所以,举行过好多次同学聚会了,我一次都没有去。因此,大学毕业之后已经有这么多年光景了也就没能再看见过同学李亚光一面,盛是遗憾。或许毕业之后是第一次分别,也许也是最后一次分别了。我的预感一般是很准确的,其它的可以不相信,这个我很是确信。
  如今坐在国家体育总局他的新办公室里,李亚光,这位当年率领中国女篮在世界篮坛纵横驰骋、巴塞罗那奥运会上为中国首夺女篮银牌的少帅,当下仍然不乏昔日叱吒风云的英气。
  从上世纪80年代中国男篮的主力前锋,到上世纪90年代中国女篮主教练;从四川省体委副主任、重庆市体委副主任到国家体育总局竞体司副司长,到现在的中国篮球协会副主席,李亚光的职位越来越高,担子也越来越重。但作为篮球专家,李亚光却始终对中国篮球给予着特殊的关注与厚望。
  由于与李亚光是同学的这个特殊原因,我一直在不停地关注着中国的篮球和与李亚光有关的事情,还特别爱在各种网站上搜索一些有关他的情况。一段时间以来纵观世界篮球,李亚光谈的最多的也是中国篮球。
  他说,根据中国篮球的国情和世界篮坛的格局,中国篮球长期以来基本上是实行“女篮当先,男篮跟上”的战略,这是正确的。由于世界篮坛上女子篮球的竞争程度比男子相对要弱些,所以长期以来,中国篮球大体上都是女子成绩强于男子(中国男篮最好成绩是奥运会和世锦赛第8,而中国女篮则取得过奥运会和世锦赛亚军。)
  在中国篮球征战奥运会的历史上,李亚光是个非常特殊的人物。从1984年到1992年,他连续三次参加奥运会,但却并不是通常意义上所说的“三朝元老”。不同的是,1992年的巴塞罗那,李亚光是以中国女篮主教练的身份出现在奥运会的赛场上的,而且他率领球队勇夺亚军,创造了中国女篮奥运征战史上最大的辉煌。
  但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中国篮球却出现滑坡,女篮连亚洲都未出线,男篮也仅列第10,可以说到了历史的低点。然而,在一些悲观的舆论背景下,李亚光对中国篮球却充满着乐观情绪。他一连说了3遍“中国篮球有希望!”李亚光的根据是:
  一、中国的篮球人才条件好,身高在提高,灵活性也在提高,特别是男子条件,像姚明、王治郅等,都具备了世界级条件。二、优越的举国体制下,人才相对集中,有利于实现高水平突破。此外,中国篮球发展的外部条件,如各级领导重视、群众喜爱及拥有广泛的基础等,都应使我们对中国篮球充满信心。   在中国男女篮双双陷入谷底之际,我从网上得知,李亚光曾经严厉炮轰过中国篮协:“如果我们像足球那样搞,中国篮球也就玩完了。”
  李亚光曾经这样肺腑地说过:“我始终认为一个运动项目,首先要有好的领导,才会有好的教练;有了好的教练,才能培养出好的运动员。这是真理。其中,好的领导是最关键的,不仅需要懂行,还得善于用人,要有真才实学,才会有真材实料。但如果像足球那样,选教练用自己的人,选队员走后门,搞这些歪门邪道,那就很难说了。如果真搞成足球那样,中国篮球也就玩完了。你以为中国足球有的那些问题,篮球就没有了吗?我告诉你,一样存在,只是你们不知道而已。如今,中国足球和篮球都到了最低点,而且现在并不是篮球在学足球,因为足球那些坏毛病,中国篮球已经有了。你没看见原篮管中心领导出书吗?领导班子里边那些矛盾,现在都闹得满天飞,连领导都不团结,篮球怎么搞得好!”
  李亚光面对中国篮协高官里的一些人对中国篮球的沾沾自喜,就说他们是在“掩耳盗铃”!他曾经毫无顾忌地说, “我觉得,有些人做事就一个字,蒙!蒙事儿,也蒙人!什么打出了精神面貌,就凭这精神面貌能和克罗地亚、立陶宛他们比吗?就靠运气进了16强,这算提高吗?这就是掩耳盗铃,他们是在为自己开脱,也就是想在这个位置上再混两年,然后等到伦敦奥运会之后……”
  谈到目前存在的制约中国篮球发展的弊端,李亞光认为,比赛是训练的镜子,中国篮球的训练水平还停留在以前的习惯定式上,己很陈旧,远不能适应当今世界篮坛前进的速度。
  李亚光认为,中国篮球现基本处于一种“扩散”型状态,即谁当教练都是教自己的那一套,而未能从真正、全面地把握现代篮球理论的高度指导训练,也未能达到教练员、运动员取得共识基础上的和谐统一。
  因而,中国篮球在国际大赛上表现出的就是技、战术和关键技能上与世界强队之间的明显差距,往往导致关键比赛中无法稳定发挥水平,像中国男篮奥运会输给法国队那场就是很典型的例子,非常可惜。
  李亚光说,中国的男篮在已有世界级人才的条件下,看似我们的运动员很全面,但基本功不扎实,所以他们还是未定型的,比赛中的大起大落也就是难免的了。因而,他说他当教练的时候,就非常欣赏袁伟民当年执教时提出的一个观点,即比赛后一定要认真总结,找到今后训练时的要害点、关节点。
  谈到中国篮球的未来,李亚光曾经这样指出,通过奥运会使人看到,中国篮球完全有希望进入世界强队之林。中国篮球的未来是光明的,李亚光对此深信不疑!我却为他一直忐忑着、担心着。毕竟是同学嘛,中国篮球无论是男篮还是女篮,一旦又输了球,我知道对李亚光的好话会是没有多少的。
  在某媒体“共和国不会忘记”系列报道上,有这样的评价语: “少帅”李亚光,中国篮球历史的缔造者!
其他文献
我俩恋爱四年多了,是很有感情的。我们好上的时候就决定一起努力打拼,等凑够钱能买到新房就结婚。这些年我很努力,因为家里穷,物质上根本就帮不了我的忙。我兼职两份,没日没夜地工作,就想早些结婚,也能住在县城里风风光光。可事到如今,我的计划全泡汤了……  我是一名特岗教师,在私立中学任教。她和我是同年一起被招聘来的,比我小3岁。她在这里只干了半年,就不想当老师了。后来,她去了一家婚纱摄影店打工,负责处理照
期刊
小习惯1:按掉闹钟继续赖床    如今的家庭大多是家庭“主夫”做好早餐后叫醒“主妇”。本来减轻了你的家务活,你却得寸进尺还赖在床上不起,一遍两遍三遍,最后他忍无可忍只好怒吼:“再不起来上班就要迟到啦。”“你却还迷迷糊糊地央求他:“5分钟,就让我再睡5分钟吧”。  其实不只是你,有35%的女性有清晨赖床的坏习惯。  小习惯的暗示:  你们很难开口拒绝别人,做任何事情都会一拖再拖,是典型的小女生拖拉性
期刊
主动申报:超生费也可分期付款    为了在人口普查期间防止人口瞒报、漏报,山东省近日下发最新文件称,如果违法生育者主动申报,说明违法生育事实,并提供真实有效的证明材料,配合人口计生部门的核查,可以按照较低标准缴纳社会抚养费。如果违法生育者经济条件不好,可在提交申请并通过审核后分期缴纳社会抚养费,也就是所谓的“分期付款”。    农村孕产妇:生孩子享补助    卫生部办公厅日前决定,在全国31个省区
期刊
美国研究人员首次制造出了人造卵巢,它能完全承担人体卵巢的功能。  卵巢主要由卵泡膜细胞、卵泡细胞和卵母细胞三种细胞组成。研究用的细胞由医院内的育龄妇女捐献。研究人员先将卵泡膜细胞放入培养皿中,当它长成蜂巢状时,再将卵泡细胞和卵母细胞填入“蜂巢”孔洞中。几天后,卵泡膜细胞就包裹住卵泡细胞和卵母细胞,这与人体真正卵巢内发生的过程相一致。测试表明,这种人造卵巢完全“名副其实”,可培养出成熟的卵子。  该
期刊
科学家发现,通过核磁共振扫描技术,一名车祸后昏迷长达5年的男子,竟然可以通过脑电波与医生进行简单的沟通。这是世界首例“永久性植物人”用脑电波与医生进行的“对话”,国际医学界为之震惊!   该患者29岁,自2003年车祸后大脑严重损伤,从此成为植物人。在测试中,他竟然可以对“选择性问题”做出回答。比如,当问到“你的父亲是叫托马斯吗?”他可以通过思考后做出“不是”的反应;当问到他“那你的父亲是叫亚历山
期刊
揭秘:如何调出女人的体香    中国一直流传着香妃的故事,女人的天然体香一直是人们向往的味道。体香之于女人就好像一种标签。事实上,人可以通过食物产生各种独特的香味,这种利用药物或食物内服,使人产生香味的方法,在中国古代被称之为“香身”。    体香生成的奥秘  同是人的体味,为什么有的微腥、有的暗香?这是因为人的体味由多种腺体的分泌物混合而成,而大汗腺的分泌物是其中的主要成分。任何人分泌的汗液都含
期刊
“经济弱势男”更易出轨?    最近,美国康奈尔大学社会学学者克里斯廷·蒙施调查了年龄在18~28岁之间的年轻夫妇的收入和夫妻关系状况。   结果显示,没收入或是低收入的“家庭妇男”出轨的概率,是那些与妻子共同支付账单男人的5倍。她在研究报告中指出,传统观念中,男主外女主内,男人应承担起家庭经济的重担。如果家庭中男性的收入不如女性高,男性可能会觉得“男权”受到了威胁,于是,更容易选择“出轨”这种方
期刊
漂亮不见得人人都有,但智慧却是可以学来的。让我们来看看女人的智慧都怖观在哪里:    漂亮的时候  笨女人会骚首弄姿,恨不得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自己漂亮——选择了骄傲。  智慧女人则会顺其自然,举止端庄,从不招摇——选择了谦虚。    不漂亮的时候  笨女人会对自己缺乏信心,埋怨老天对自己不公,整天愁眉苦脸——选择了自卑。  智慧女人则会坦然面对现实,因为她觉得只有个性的美才是真正的美——选择了自信
期刊
她两岁的时候,有一次发高烧,昏迷不醒。父亲连夜抱着她去医院,路上,已经昏迷了一天的她,突然睁开眼睛,清楚地叫了声:“爸爸!”  父亲后来常常和她提到这件事,那些微小的细节,在父亲一次次的重复中,被雕刻成一道风景。每次父亲说完,都会感叹:“你说,你才那么小个人儿,还昏迷了那么久,怎么就突然清醒了呢?”这时候,父亲的眼睛里满满的都是温柔和怜爱。说得次数多了,她便烦,拿话呛他,父亲毫不在意,只嘿嘿地笑,
期刊
你望月亮一分钟,月亮望你整整一生……  黑夜再黑,你黑不过我黑色的眼睛……   在幸运时朋友认识了我,在患难时我认清了朋友……  雪,你每年只来过我这里一次,却给了我一生的寒冷……  你推不动石头,你就会被石头推动,你的敌人你打不倒他,你就把他变成你的朋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