撩开音乐合唱的“雾霾”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insun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音乐教师在教学歌曲合唱的过程中,常常因不同声部的旋律、节奏相互混淆和影响而烦恼。本文提出在新颖别致的形式下展现合唱之美、在赏析训练的作用中展现合唱之美、在协调示范中展现合唱之美,从而提升歌曲合唱的整体效率。
  关键词: 小学音乐 歌曲合唱 新颖别致 赏析训练 协调示范
  很多音乐教师都深受歌曲合唱的困扰,要么节奏不准确,要么音调不稳定。不少教师鲜有其法,致使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合唱效率始终得不到有效提升。那么,如何才能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进行学生的合唱训练,从而解决音乐课堂教学的这一困难呢?
  一、在新颖别致的形式下展现合唱之美
  1.以生动的形象激活情感。
  学生在合唱过程中,身体的姿势、脸部的表情都是重要的合作资源。教师可以采用镜子原理,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模仿,准确地复制歌唱时的身体姿势、认知状态及内在情感。
  在镜子原理使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老师视为一面镜子,教师为学生示范合唱时必要的神态表情,引导学生在观察中模仿,从而更好地调整自己的合唱状态。这就要求在学生初期练习的过程中,一定要伴随学生的合唱做出示范性的表率,为学生情感的激发与调整提供较好的示范。
  长此以往,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歌唱兴趣,而且能够促成学生歌唱习惯的养成。学生在内在情韵的调整下,其声音的质态和速度节奏都有相应的变化,此时学生进行合唱训练,问题就会得到相应的解决。
  2.以变化的距离调整音准。
  在教学实践中,老师们会发现在合唱的过程中,学生由于声部的不同,会产生彼此之间的相互干扰。因此,学生之间相互影响就成为合唱最大的困扰。在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教师采用先隔离,再融合的策略,即让学生在分声部练习时,让不同声部的站立在音乐教师的对角上,彼此远离,让声部音准之间的影响降到最低,在学生音准相对稳定的情况下缩短彼此的距离,最终形成声部的融合。
  例如在教学《手拉手,地球村》时,在学生已经完全掌握了这首歌曲的旋律后确定第二声部的学生,然后拉开他们的距离,让学生形成相对独立的空间,在彼此的声部旋律较为固定的情况下,让学生自然融合,实现合唱效益的最大化。
  这一方法的运用,让学生在距离逐渐缩短的过程中享受彼此成功的愉悦,为合唱境界的提升奠定基础。
  二、在赏析训练的作用中展现合唱之美
  1.在合唱赏析中唤醒记忆。
  合唱技术的提升不仅仅在于严格能力的训练,让学生在欣赏感受到高品质的音乐过程中丰厚音乐底蕴,还是对学生艺术的最好熏陶。因此,在音乐课堂教学的前几分钟,教师为学生播放具有较高声誉的合唱团的合唱作品,让学生在天籁之音的过程中唤醒记忆,激发学生的合唱动力。
  例如在教学歌曲《弹月琴的小姑娘》时,我并没有花费过大的精力在学生合唱技巧的指导上,而是通过对歌曲旋律的把握及歌词意境的体悟,帮助学生真正走进歌曲所表达的情韵中,感受歌曲内在的生命魅力。然后,播放音乐制品的范唱,引导学生在聆听中感受声部之间的巧妙融合及情感的处理技巧,并引导学生想象合唱者在不同的旋律中可能出现的表情。
  在实践训练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选择一些短小优美的合唱旋律,让学生在静心聆听中锻炼听觉意识,强化对细微之音的辨析能力。
  2.在扎实训练中强化节奏。
  强化学生的声部感觉和意识,是提升学生内在感觉的重要方法。这种感觉要求在聆听感受合唱作品中,不仅要感受到作品的主旋律,更要辨析出其他声部的音准。我认为可以从多声部的节奏入手,对学生进行多方位、多渠道的训练。
  例如在教学《请你唱支歌吧》时,我以森林音乐的形式引导学生尝试四部和声的艺术表现形式,学生扮演成为各种不同的动物,在音乐的氛围中感受歌曲的意境,在多个声部的共同作用下,感受到声部的表现魅力。此外,我还采用声部、各种打击乐器、相机朗诵的方式,旨在增强学生的内在节奏感。
  三、在协调示范中展现合唱之美
  1.准确定位,各司其职。
  既然是合唱,就要讲究相互协调和彼此配合。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自身声部的旋律与节奏,而且要对其他声部的要求有通透的掌握,这样才能为声部之间的融合奠定基础。
  当下课堂中对合唱声部的要求已经不仅仅停留在两个声部,这对于音乐素养尚不够成熟的小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再加上学生彼此之间在嗓音、音质上存在较大的差异,这种各司其职的融合具有较强的挑战性。面对这种情况,教师示范地歌唱,让学生在充分感受到声部不同特点的情况下配合。必要时,教师可以采用不同声部单独表演,让学生感受不同的声部特点,从而为有效融合奠定基础。
  2.榜样示范,渐入佳境。
  合唱的魅力在于许多人围绕同一个主题,抒发同一情感,不同的声音却能形成一种情感的凝聚力。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可以要求学生将合作想象为一个人的表演,从中探寻出自己应该承担的角色。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选用几个悟性较高的学生,让他们亮出嗓音,而其他学生以和音陪衬,感受正确的表达方法,然后让其他学生逐渐加大音量促使整体声音向纯美的方向迈进,形成音色和谐的合唱境界。
  合唱能力是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范畴,音乐教师应该不断优化教学的合唱策略,激发合唱动力才能真正提升合唱的教学效率。
其他文献
说一个人,没文化,真可怕;对一个国家而言,文化是软实力。在一所学校里,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可以创造氛围,并通过这种氛围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近年来,学校的硬件建设日新月异。就拿校园广播来说,音质优美的音柱取代了大齿轮、小铃铛、电铃及高音喇叭,智能化的mp3播放器取代了录音机、磁带等。这些设备,为校园文化建设奠定了
期刊
近期,笔者所在的片区进行了初三数学教研活动,有四位教师开设了题为“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简单的三元一次方程(组)”的复习课,笔者听了其中两位,感受颇深,现整理成文,与同行交流.  1.两种教学过程简述  1.1教学过程简述一  2.两点思考  2.1初三复习课的视角  《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
期刊
摘 要: 快乐学习是新课标背景下提出的一种新型的教学理念,其是在“以生为本”的基础上注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文主要针对这个新的教学观点,结合作者自身的教学经验与实践,提出了几种让学生快乐学习的有效策略,为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效率提供参考。  关键词: 初中数学 以生为本 快乐学习 教学效率  提高数学教学效率是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与实施背景下教师追求的基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作文教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大多数小学生怕写作文,教师也怕教作文,作文教学成了小学语文教学的瓶颈。学生写作文,总是拿起笔来冥思苦想,绞尽脑汁却仍然没有东西可写,即使写出了也多内容空洞,言之无物,像记流水账一样。静下来细想,孩子们为何作文无处下笔呢?其原因有两个:一是学生没有有意识地捕捉生活中
期刊
摘 要: 为了培养新时代的优秀人才,对教育教学的研究势在必行.由于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至关重要.本文对发散思维教学法及其在高中数学“圆锥曲线和方程”解题中的应用进行了相关阐述.  关键词: 发散思维 高中数学 圆锥曲线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社会相对于以往更需求具备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创新型人才.思维是人类独有的功能,更是人类进化和进步的
期刊
摘 要: 高职护理学生呈现出口语能力较弱的现状,尤其在行业英语方面更突出。如何培养学生基于日常口语表达能力上的,同病患和其他医务工作者沟通的行业英语口语交际能力,是目前卫生类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作者将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行业英语 口语 兴趣  高职护理学生由于中学阶段的侧重点在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上,听力和口语的练习相对较少。很多学生进入高校之后,出现无法用英语进行交流的
期刊
摘 要: 本文以凯里学院为例,分析地方院校在数学专业拓办金融数学方向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几点建设性的意见。  关键词: 地方院校 数学专业 金融数学  近年来,数学类专业为增强数学学科自我发展的实力,同时本着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宗旨,以现有数学方向为基础,开始拓办金融数学方向,培养复合型数理人才,增强数学学科的社会服务功能。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对新兴学科发展的需要,结合自身实际,凯里学
期刊
摘 要: 本文以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大学生为研究目标,分析该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现状、特征,进而分析影响独立学院学生自主学习的因素。  关键词: 自主学习能力 现状 特征 因素  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大学英语改革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进行大学英语教学思想、内容、方法改革,改进教学手段,完善教学体系建立适应新世纪人才培养要求的大学英语教学体系,通过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建立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期刊
摘 要: 教师要把握教师评价语的内涵及意义,正视当前语文教师评价语存在的弊端,优化课堂教师评价语,关注评价用语的多维度,注重评价用语的形成性,巧用评价用语的延迟性,从而真正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师评价语具有多彩性。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教师评价语  课堂教师评价语言是课程实施的重要环节和必要手段,它发生在教学与学习全过程之中,多彩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师评价语将会极大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调动学
期刊
摘 要: 本文从《傲慢与偏见》与《世说新语》两书中搜集名词动用语料,结合转喻隐喻作用机制,Clark&Clark名词动用分类标准,对名词动用分类方法进行了补充与创新。  关键词: 名词动用 隐转喻 分类方法 英汉对比  一、名词动用的分类方法探究  英语名词动用现象因其自身的复杂性而缺乏统一的分类标准,其中,Clark&Clark分类较为细致直观,故新的分类方法主要以C&C理论为参照。  (一)C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