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行驶的小木船

来源 :阅读(科学探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8949185723175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天下午两节课后,我们又迎来了综合实践活动课。同学们十分高兴,我也不例外。分组活动的时候,我拿出一只在上节活动课中精心制作好的小木船,和几位同学一起,到学校的池塘里试航。
  我蹲在池塘边,轻轻地将小木船放入水中。不一会儿,那漂浮不定的小木船奇迹般地向前行驶了,宛如大海里的航船一样,一个劲地向前冲去。观看的同学顿时傻了眼,便七嘴八舌地讨论开了。
  看着他们一个个迷惑不解的样子,我向他们道出了秘密:小木船之所以能向前驶去,是因为水表面张力强与弱相互作用的结果。
  “那是什么东西将水中的表面张力减弱了呢?”一位同学迫不及待地问道。
  我随手从口袋里拿出了一块肥皂,示意道:“就是它。”
  接着,我又向同学们作了具体的介绍:据有关资料表明,肥皂通常是钠盐,属极性很强的物质,而水分子又是极性分子。根据相似相溶原理,肥皂的结构微粒易与水分子互溶,从而破坏了水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即减弱了水表面各部分间相互吸引的力,也就是减弱了水的表面张力。我就是根据这一性质,在船尾处分别放置了大小不等的肥皂片,肥皂慢慢溶于水中,减弱了水中的表面张力,而船前方的水面张力相对较强,小木船一下被拉走,所以便平稳地向前行进了。
  我的一番精彩的解说,博得了同学们一阵热烈的掌声。他们纷纷感叹道:生活是个万花筒,生活处处皆学问。是的,让我们深入生活,善于观察,勇于探索,敢于挑战,去揭开自然界的神奇奥秘吧!
  (指导老师 徐继立)
其他文献
这是个星期天的上午,小沛和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科学技术馆听有关自动分拣电子垃圾流水线的科普报告。什么是电子垃圾?怎么还能自动分拣?一向关心环境保护问题的小沛带着一脑子这样那样的问题走进了报告厅。
《新课程标准》认为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探究的过程、创造的过程。为践行新课标理念,适应新课改,笔者所在学校近年来构建高效课堂模式——“动·力课堂”。即教师授课要生动,学生学习要主动,师生双边要互动,进而形成课堂教学的合力。本文拟以文学类文本阅读《越冬》(于心亮)的讲评为例,从四个方面谈运用生成性资源,给语文讲评课以动力。  一.构建合理的讲评模式,激发学生生成性资源  传统的语文讲评课没
“总把新桃换旧符”是宋代大诗人王安石的一句诗,你知道“新桃”和“旧符”指的是什么吗?  传说在很久以前,茫茫的东海之中,有一座度朔山,山上有一株大桃树。这棵桃树,铺天盖地,屈曲盘旋三千里。东北方向桃枝稀疏,形成了一个门,叫做“鬼门”。天下所有的“鬼”都从这里进出,接受检查。  看守“鬼门”的兄弟俩,一个叫荼(shū),一个叫郁垒(lǜ),都有识别“善鬼”和“恶鬼”的本领。只要看到祸害人的“恶鬼”,
摘 要:纯经济损失概念在我国尚新,如果说二十世纪的价值哲学忽视对经济利益的保护,使得那一时期的法律多强调对人身损害和有形财产损害的保护,那么今天的社会现实是经济高速发展,在这个过程中经济损失也大量发生,对于侵害经济利益的行为没有任何的规制将是不现实的,也有碍法律公平、正义的实现。当下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不是法律要不要对纯经济损失给予保护,而是保护的边界究竟应定在哪里。由于纯经济损失问题横跨合同法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