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型主动脉夹层手术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手术指征及策略

来源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nmin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总结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手术指征及外科策略。

方法

2009年2月至2012年12月,355例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手术治疗。21例(5.9%)同期完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男14例,女7例;年龄(50.3±10.2)岁。冠状动脉夹层15例(Neri分型A型1例,B型2例,C型12例),合并冠心病5例,主动脉根部血肿1例。移植大隐静脉旁路血管23支,靶血管包括右冠状动脉和左前降支。弓部手术包括孙氏手术19例,半弓替换1例。

结果

体外循环(252.5±76.9) min,主动脉阻断(134.9±43.8) min。围手术期死亡5例,分别为低心排血量综合征2例,多脏器功能衰竭2例,心室纤颤1例。围手术期死亡占23.8%(5/21),显著高于单一主动脉手术组(6.0%),P=0.002。术后截瘫及下肢轻瘫各1例。随访(37.8±11.4)个月,无晚期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

结论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外科手术合并同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显著增加围手术期死亡。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指征包括冠状动脉夹层(B型及C型)和由合并冠心病或冠状动脉受压导致的复搏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合并糖尿病(DM)患者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OPCAB)中应用腔镜(EVH)获取大隐静脉(SV)临床效果及相关并发症。方法2011年11月至2014年11月,序列对照分析合并DM患者行OPCAB 339例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EVH获取SV 269例,常规全程切开(CVH)获取SV 70例,观察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病死率、术中SV弃用率、术中大隐静脉旁路血管(SVG)血流量及PI值,术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心脏手术同期行射频消融治疗房颤的中长期手术疗效及影响手术效果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0月至2014年3月1 003例心脏直视手术同期行射频消融术的患者临床资料。以随访期内死亡、房颤或房扑复发作为复合终点,分为复合终点组和窦性心律组,使用单因素、多因素比较,Kaplan-Meier生存分析评估可能影响手术效果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后早期死亡11例,其余992例患者顺利出院。有效
目的探讨微创直视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MIDCAB)早期治疗结果,分析左乳内动脉(LIMA)—左前降支(LAD)旁路移植术的中期通畅率。方法2007年1月至2014年5月,47例冠心病患者行MIDCAB手术,其中男35例,女12例;年龄48~76岁,平均(62.9±8.1)岁。术前合并高血压38例,糖尿病27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3例,慢性肾功能不全3例。术前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示:LAD开口闭塞1例,
目的探讨经剑突下径路电视胸腔镜肺大疱切除的手术方法,分析其利弊及用于其他手术的可行性。方法27例经剑突下径路肺大疱切除修补及胸膜固定术,男26例,女1例;年龄17~45岁,平均21岁。包括20例单侧,7例双侧同期同切口;切口长2.5~3.0 cm。结果27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效果良好,无围手术期死亡及并发症。结论剑突下径路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尤其适用于双侧肺大疱切除术。患者术后疼痛轻微,对深呼吸及
期刊
期刊
期刊
双主动脉弓是一种先天性心脏畸形,它与血管环的形成有关,发病率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0.5%,会导致不同程度的气道食管受压,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如呼吸喘鸣、吞咽困难、严重的呼吸窘迫或慢性呼吸道症状等。多层螺旋CT、超声心动图、心血管造影等都是诊断双主动脉弓的方法。双主动脉弓主要分为3种类型。手术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近年随着胸腔镜技术的提高,胸腔镜手术成为双主动脉弓治疗的有效手段。本文主要就双主动脉弓外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