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丝香味 一缕情

来源 :现代养生·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yww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人爱茶自不待言。除了熟知日本人是喜欢饮茶,其它国家的是否也有此爱好呢?知之甚少,或者还有误解——老外只钟情咖啡、可乐、矿泉水之类的饮料。事实上,世界各国爱茶者为数众多。
  日本的茶道闻名遐迩,虽说和中国的茶文化不无关系,但已演变成日本民族独具特色的品茶艺术和饮茶方式。茶道已成为日本人修身养性、提高文化素质和进行社交的一种手段。少女在结婚之前几乎都要学习茶道,借以陶情怡性。
  同时,日本人认为饮茶有助于健康,可以延年益寿。日本人以茶祝寿就可见一斑。有趣的是,日本人还将108岁称为茶寿。因为“茶”字的最上面“廿”为20,加上下面其余笔画“八”、“十”、“八”,20加88,总和108。这种拆字法,相信中国人最为心领神会。
  英国人喝茶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以前英文里的茶译作cha,后来才按福建语发音叫做tea,一直沿用到现在。对英国人来说,喝茶已成习惯,于固定的时间,大多是在清早、每顿饭后、午茶时分和临睡前,一般只喝一杯,并不过量。据说,很长时期内喝午茶是上层社会的重要社交活动。
  当然,叫人大开眼界的,还是英国人未漱口先喝茶的癖好。有过类似经历的人说,睁开眼坐在被窝里喝茶,既不洗脸也未刷牙,真叫人受不了。英国人则津津乐道:这才是一天最美妙的时刻,洗漱后再喝茶味道就差多了。
  无独有偶,土耳其人也有同样的嗜好。不少土耳其人早晨一起床,首先是喝一壶茶,然后刷牙、洗脸、吃早餐。土耳其人不注重茶叶的品牌,没有名茶的概念,煮茶的技巧却是要自我炫耀的。街市上茶馆随处可见,茶馆的服务员,用托盘托着热茶,沿街送茶。只要你打声招呼,香浓的热茶旋即送到。车站码头卖茶的人更多,学校、机关、企业和公司里,还设有专人煮茶、卖茶、送茶。学生课间都在学校的茶室里喝茶。土耳其人爱茶,几乎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俄罗斯人也是世界上最爱喝茶的民族。不过,以往茶叶对于俄国人来说是昂贵的饮料,只有贵族和富人才能享用,后来才逐渐全民普及。而现在俄罗斯人每天都离不开茶。
  俄罗斯人喝茶似乎并不是为了解渴,重要的是果腹。喝茶时,糖块、点心、面包圈、蜂蜜和各种果酱是少不了的。茶喝尽的时候,肚子也饱了,而且喝的是慢功夫茶。特别是在节假日,长时间喝茶别具风味。
  非洲的摩洛哥人爱喝中国的绿茶,这其中有一个有趣的故事。相传在17世纪后一艘满载绿茶的中国船,在途径摩洛哥附近海域时,突遇风浪沉没,当地人冒险抢救了中国船员,也将一些茶叶抢运上岸。中国船员以热茶款待救命之恩,当地人喝到清香爽口、提神醒脑的茶,顿生好感。从此以后,饮茶渐渐成了这个国家的习惯。如今,在摩洛哥的城镇,茶叶店、茶具铺、茶馆比比皆是。茶叶店出售的茶叶绝大多数是从中国进口的,摩洛哥人每年每人平均消费绿茶1公斤。对摩洛哥人来说,上到国王下至百姓,茶是不可缺少的饮料。
  美国人对茶的喜好显然不及上述各国,在美国,大部分餐厅提供的茶还停留在一般的水平。目前,新开的茶艺馆生意非常兴隆,喝茶的人也逐渐多了起来,这在喜欢咖啡的美国确实难能可贵。
  现在,爱好喝茶品茗已成为世界各国的一种时尚。当然,它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式,在各国的表现又是多姿多彩的。 【编辑:修远】
其他文献
近些日子,偶感身体有些不适,但又说不细致。于是找一位中医朋友咨询。他问了一些基本情况后,给出一句“没事儿,你就是闲得慌,活得太敏感。”我将信将疑。他一脸无奈,只好与我讲起他遇到的一个病人。早上开诊,那人第一个就医。还没坐定,他就焦虑地告诉医生,自己时常感觉胸口烦闷气短,还隐隐作痛。医生询问望诊一番后,让其做心电图和心肺彩超。检查结果,什么毛病也没有。他不相信,继续追问,是不是仪器有误差。医生哭笑不
期刊
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阅读理解是学生掌握英语知识、形成英语思维的基础,是发展英语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英语阅读涉及的不仅是阅读能力的培养,也是
期刊
人到老年,才懂得:健康是福,健康是最大的本钱,人什么都可以缺少,就是不能缺少健康。自己的健康能靠谁,想来想去靠自己。人到老年,才知晓:获得幸福的不二法门是珍惜所拥有的,放弃无法拥有的,重要的是放弃之后就不要悔恨。人到老年,才明白:最好的养心方法是“放下”,放下恩怨,放下名利,放下焦虑,放下忧愁,何时放下,何时就会一身轻松。能“放得下”的人,才能活得踏实,活得洒脱,活得快乐,活得长寿。人到老年,才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