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煤炭开采企业安全机制问题研究

来源 :现代经济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theart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就人为因素中的管理因素进行深入探讨,试图通过建立安全机制,得以短期内在预警等方面降低人为因素造成矿难的几率,从而使得煤炭开采安全得到保障。提高我国煤炭开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实现中国煤炭开采企业的稳定健康发展。
  关键词:煤炭开采企业;安全机制;预警机制;处理机制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5-0-01
  中国是世界第一产煤大国,煤炭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保障我国的能源安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但是近年来矿难事故不断,令人触目惊心的同时也引发关于煤炭开采企业的安全稳定的探讨与研究。
  就我国目前煤炭开采企业安全工作体系建设的现状而言,存在两个方面的不足:一是强调应急。煤炭开采企业对于一些安全事故的处理多属于“事后救火式”,还未建立起维护我国煤炭开采企业安全稳定的长效机制;二是在处理安全事故时,企业内外缺乏必要的“联动”机制。我们必须明确,煤炭开采企业安全稳定工作是一项常抓不懈的基础工作,而不仅是对一些突发事件的事后反应。我国煤炭开采企业安全机制的形成,应包含预警和处理两种机制。
  一、我国煤炭开采企业安全预警机制构建
  1.煤炭开采企业安全预警机制的构建原则
  我国煤炭开采企业安全预警机制的构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能盲目行事,需要在科学合理的原则的指导下,抓住构建机制的切入点,解决在法律、政策、方法和手段等相关层面上的相关问题。其构建原则归纳为以下七点:(1)继承与创新相结合;(2)战略性和可操作性相结合;(3)实效性和系统性相结合;(4)人本化和法制化相结合;(5)预防为主和科学应对相结合;(6)责任明晰和齐抓共管相结合;(7)变被动为主动,变临时为平时。
  2.煤炭开采企业安全预警系统的运行原理
  我国煤炭开采企安全预警系统是为判别煤炭开采企业安全事件和因素对煤炭开采企业安全系统的影响而设置的一种警示系统。其运行原理如1-1图所示。
  我国煤炭开采企业随着风险因素的数量增多和影响加剧,产生累积效应,受触发因子(如自然灾害、设备老化等)的激化,形成影响煤炭开采企业稳定的焦点问题和事件,如果问题和事件一旦恶化,使相关指标达到或超过临界阈值,则煤炭开采企业安全系统会突然质变,后果极为严重。我国煤炭开采企业安全系统的突变不是说企业的消亡和职能的突然变化,而是事件的突变,如企业所在地区突然地震、矿洞突然倒塌、瓦斯爆炸、劳动人员动乱等。若相关指标未达到临界阈值,则原煤炭开采企业安全系统相对稳定,如果指标达到或超过临界阀值,则安全系统极可能崩溃,对安全生产将产生恶劣影响。
  图1-1中的我国煤炭开采企业安全预警系统监测了安全事件形成和发展的各个方面和环节,该系统的建立,有助于高层管理者及时准确地掌握有关信息,对各种信息进行准确地评估、科学地实施决策和启动应急预案。
  二、我国煤矿开采企业稳定处理机制构建
  在预防的基础上形成一套处理非安全事件的运行机制,尤其是为应对煤炭开采企业一些突发性安全事件或情况而制定的处置方案,是维护我国煤炭开采企业安全稳定的重要的工作基础。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对我国煤炭开采企业安全处理机制的构建予以阐述。
  1.建立以“三个规范”为内容的管理机制
  科学应对我国煤炭开采企业安全事件必须建立规范的管理机制,这里主要是指三个层次的“规范”。
  (1)国家制定的法律规范;(2)地方政府制定的地方法律规范;(3)煤矿开采企业制定的相关制度和规范。
  在“三个规范”的指导和约束下,我国煤炭开采企业应建立以下四个方面为内容的管理机制:
  (1)预案启动和修正机制;(2)处理情况报告机制;(3)执行和检查机制;(4)信息发布机制。
  2.建立以“三个到位”为要求的应急机制
  (1)相关人员迅速到位;(2)处理方案迅速到位;(3)恢复措施迅速到位。
  3.建立以“三个环节”为抓手的引导机制
  (1)事前引导;(2)事中引导;(3)事后引导。
  通过对我国煤炭开采企业安全机制问题的研究,对我国煤炭开采企业安全提出了预警机制及处理机制的意见及建议,能有效的降低我国煤炭开采企业事故的发生率,维持企业稳定,也就是维护我国煤炭资源的稳定,也是维护国家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守福,付佳.浅谈煤矿安全工作[J].科技创新导报,2001(10).
  [2]张立宽.煤矿事故频发原因何在[J].煤炭企业管理,2005.
  [3]孙广艳,唐彦秋.煤矿安全事故原因及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03).
  [4]张.当前我国煤炭市场分析[J].中国能源,2007,29(09):44-46.
  [5]鞠健.新时期中国政治稳定问题研究.中共党史出版社,2008.
  [6]房照增.20世纪美国煤矿安全指导思想的演变.中国煤炭,2001,1:48-54.
  [7] Vogl.T.P.Manglis J.K, Rigler A.K et.al.Accelerating the convergence of the backpropagation method[J].Biological Cybernetics,1988,(59):257-263.
  [8]罗云.我国安全生产现状分析.中国发展观察,2005(05):23-25.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从提升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地位出发,客观分析广州的基础条件和战略选择,并从广东省内大型商贸集团的影响机制和商贸地位出发,提出促进大型商贸集团的跨越式发展,提升广州市传统产业商贸功能,以利于广州更好更快地提升其国家中心城市功能。  关键词:商贸集团;国家中心城市;丝纺集团  中图分类号:F2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5-0-01  一、引言  广州国
摘要:本文建立了我国边境城市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对32个边境城市的发展水平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为边境城市未来发展战略级政策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边境城市;发展水平  中图分类号:F2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5-0-01  一、引言  在全球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边境城市发展问题越来越多的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但目前中国关于边境问
摘要:高职院校为社会发展和地方建设服务,不仅能够彰显自身的价值,还能对地方经济的发展起到促动作用,扩大在社会上的影响力,所以高职院校应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相结合,立足于区域经济,在使教育资源的利用率提高的同时,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服务。  关键词:地方经济;高职院校;意义;现状;策略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5-0-01  新时期赋予高校三大职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已经取得了迅速的增长。而在全球化经济发展趋势的大环境下,区域经济进行整合发展极为必要。在这种背景下,本文首先探讨了区域经济整合发展的内涵,进而分析了我国区域经济整合发展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关键词:区域经济;整合发展;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5-0-01  一、区域经济整合发展的内涵  区域经济整
摘要:2010~2012年广东省开展的“规划到户,责任到人”扶贫工作给贫困村带来了很大的变化。笔者结合自身的扶贫经历,阐述了扶贫要抓好三个方面工作:集体经济、个体经济、监督机制与反馈环节。  关键词:扶贫;集体;个体;监督;反馈  中图分类号:F3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5-0-01  2012年,我国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高速发展,成为了仅次于美国的世
为提高焊接过程的稳定性,拓展最佳的工艺参数范围,采用能量均匀分布的矩形光斑对V形及Y形坡口的钛/铝异种合金进行激光熔钎焊(LWB),获得了在不同线能量条件下的界面微观组织
摘要:出口转内销是沿海地区部分出口企业的必然选择,这种转型不仅会对内陆地区的企业、市场产生影响,还对内陆地区的政府部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内陆地区的企业要以竞争-合作的态度积极应对,而政府部门则要科学加以引导,并制定各种配套制度,以更好的挖掘出口转内销的益处,控制各种潜在风险。  关键词:沿海地区;出口转内销;内陆地区;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F74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
摘要:高等教育财政拨款模式改革已经成为世界性的潮流,绩效拨款和拨款中介机构的应用已然是大势所趋。各国政府都在不断调整教育财政政策,以提高办学效益,促进科技水平进步和劳动者的素质提升。  关键词:英国;高等教育;财政拨款  中图分类号:F8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5-0-01  一、英国高等教育财政拨款模式  英国是老牌资本主义强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发展曾领先于
摘要: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大力发展旅游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旅游产业的低碳化发展,不仅有利于产业自身的健康发展,也是实践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迫切需要。本文在对国内外低碳旅游经济研究与实践回顾的基础上,尝试将低碳经济和低碳旅游经济等理论与方法导入鄂西生态文化圈旅游产业发展,构建新型鄂西生态圈旅游发展模式。  关键词: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低碳旅游
摘要:彩票业作为一项可以为福利、环境及教育各项事业进行公益性筹款的产业,在我国显示出勃勃生机。福利彩票所产生的巨大社会效益远远超过其他产业,发展福利彩票事业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对福利彩票业的营销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当前的营销状况,对福利彩票的营销提出了新的策略。  关键词:福利彩票;营销;创新策略  中图分类号:F71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