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陆丰妇女粉枪队

来源 :源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ghuasong0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20年代,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彭湃等的引领下,伴随着革命洪流而开始觉醒的海陆丰妇女,努力挣脱封建束缚,走出家门,走进学堂,解放思想,自立自强,参加农会,参加妇女武装。她们不畏生死,信念坚定,用生命阐释了“巾帼不让须眉,红颜更胜儿郎”,在海陆丰革命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1925年6月,海丰县妇女解放协会正式成立,彭铿为会长,章行、高云、张威、陈新、敖琼、庄启芳为执行委员。妇女解放协会发表了《纲领》和《组织大纲》,从伦理、法律、教育、劳工等四方面,提出:打破男尊女卑的心理,打破买卖式的婚姻,打破大家庭多妻制;男女平等之宪法及选举法,民法上夫妻关系、亲子关系、继承权、行为权,一律男女平等;制定“保护母性”、“男女工资平等”的劳工法,禁止蓄婢;男女教育机会平等,推广女子职业教育;职业开放,工资平等,制定保护母性的劳工法,制定限制幼童的劳工法等。
  1926年6月,彭铿、陈新等人在陆丰龙山中学成立陆丰县妇女解放协会,选举彭铿为陆丰县第一届妇女解放协会会长,张威、沈素芳、罗少媛等为执行委员。随后,他们鼓励海陆丰一批开明、进步的妇女积极加入农民武装,逐步组建了粉枪队和卢森堡队等妇女武装。
  1927年4月,蒋介石公开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共海陆丰党组织先后举行三次武装起义进行回击。根据东江特委指示,海陆丰党组织派出大批干部到各区发动群众,组织和扩大武装队伍。其中,陈秀慧、何怜芳、卓爱华、赖月婵、吕楚卿、郑振芬、林楚云、杨素琴等女共产党员在海陆丰各地积极组织妇女参加武装起义、夺取政权的斗争。海丰县妇女解放协会执委赖月婵被派到第六区组建妇女粉枪团。
  在赖月婵的宣传发动下,第六区的妇女勇敢走出家门,踊跃参加妇女武装。赖月婵把第六区农民自卫军里的女队员召集起来,组建了第一支妇女武装—海丰县第六区妇女粉枪团,粉枪团员的年龄在16岁到26岁之间,人数由400多人发展到7000多人。第六区妇女粉枪团以村为小队,以乡为分队,把全区分为东、西、南、北、中5个片,每片一个中队,全区组成一个大队,赖月婵任大队长,曾秀丽、刘情妹、王月圆、孝娥、全五、赖月娥、胡湖、曾步、曾茹兰、林菊、吴要、余大等人都是粉枪团的骨干,她们配备的武器大部分是粉枪、尖串、大刀或红缨枪。
  第六区妇女粉枪团成立后,队部设在六区古住村榨油车间。区苏维埃政府抓紧对妇女粉枪团进行集中军事训练,培训班人数最多时达百余人。队员们“草鞋竹笠、荷装带束”,都穿着黑色或蓝色的衣服,脖子上系红领带,胸前戴一块徽章,头戴蓝色帽,背挂竹笠,脚扎绑带,穿六耳草鞋,肩挎粉枪、尖串或大刀。培训班有时上课,有时操练。讲课的是赖月婵,教操练的是林乘。经过训练,她们大都学会排队、报数,向左、右、后转,起落枪枝,跑步、伏倒、打粉枪、瞄准等规范动作,有好几个队员还学会瞄准打枪(步枪)。王月圆、刘情妹、吴大妹等不仅学懂各项军事知识和会使用各种武器,还学会使用左手刀。
  六区政府每次召开大会,都要粉枪团员演习跑步、扑倒、瞄准、打枪等技能,从而扩大妇女粉枪团的影响,展示海陆丰妇女的飒爽英姿。随后,海陆丰各地纷纷成立妇女粉枪团,也叫妇女粉枪队。
  1927年11月20日,海丰县工农兵代表大会期间,赤卫队在龙舌埔举行攻克捷胜万人祝捷大会。赖月婵带领部分妇女粉枪队员,全副武装,精神抖擞地坐在会场最前面,随后还表演跑步、扑倒、瞄准、打枪等军事动作,博得所有参会人员的喝彩。会上公布一批罪大恶极反革命分子的罪行后,在宣布“斩首!”时,粉枪队员们因深受反动派残酷迫害之苦,义愤填膺地举手要求大会把处决任务交给她们,大会批准了她们的要求。赖月婵、吴大妹、刘情妹、王月圆等,左手执刀,把一批反革命分子押赴刑场处决。海陆丰领导和群众对粉枪队员的勇敢称颂不已。东江特委负责人郑志云说:“粉枪队真了不起,赖月婵真不愧为妇女运动骨干。”
  11月,广东省妇女运动先驱,著名女革命者区夏民到海丰参加武装斗争,组建了一支300人的妇女武装队伍,命名为卢森堡队,团东江特委委员陈美英任队长。彭湃赞誉她们是“红色花木兰”。
  1928年1月5日,在红场举行欢迎红四师抵达海丰县城大会,红二师、红四师与海陆丰农民武装胜利会师。区夏民、賴月婵、陈美英等带领妇女粉枪队及卢森堡队的部分队员,参加欢迎大会。
  2月9日,中共东江特委号召支援惠来县大暴动,海陆丰妇女粉枪队选派张月兰、吴芝英等80多名队员,编进“东江暴动大队”,13日赶赴惠来县城,参加彭湃、徐向前率领红四师进攻惠来县城的战斗,支援兄弟县的革命斗争和妇女解放运动。海陆丰妇女粉枪队员英勇善战,霎时名扬东江。
  3月,国民党军进攻海陆丰革命根据地,海陆丰苏维埃政府转移到农村,赖月婵等海陆丰妇女粉枪队员和赤卫队员继续在海陆丰各地坚持战斗。5月4日,赖月婵的丈夫梁觉群(赤坑区委书记、海丰县赤卫队东南路总指挥)不幸在战斗中牺牲。怀有身孕的赖月婵强忍悲痛,仍接受党组织的任务,到海城葫芦兜柯厝村联系工作。5月14日,赖月婵到达柯克洲家中掩蔽时被敌军探知,敌人包围柯厝村,叫嚣找不到赖月婵就放火烧村,赖月婵为了不让村民遭难,挺身而出。敌人把她押到监狱,对她严刑拷打,却得不到半点有用的情报。5月21日,敌人在海丰县城将赖月婵枪杀,还残忍地剖腹杀害她仅六个月的胎儿,赖月婵牺牲时年仅25岁。
  海陆丰妇女粉枪队和卢森堡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最早妇女武装,鼎盛时期海陆丰妇女武装力量达到15000多人。她们和赤卫队一样,在海陆丰党组织领导下,开展减租减息运动,积极响应苏维埃政府开展土地革命的号召,参与武装斗争。在扩展海陆丰革命根据地、保卫苏维埃政权和参加东江年关大暴动中,都表现得十分勇敢,作出了杰出贡献,很多粉枪队员为了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献出了年轻的宝贵生命。
  建国后,林菊、余溜等幸存下来的妇女粉枪队员,每每看着珍贵的合影,谈起那段艰难岁月,回想起为国捐躯姐妹们的音容笑貌,都唏嘘不已,泪流满面。
其他文献
中共中央办公厅7月2日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是面向未来的“动员令”。由广东省老区建设促进会组织、指导,各县(市、区)为单位独立编纂的广东省革命老区县发展史丛书(以下简称“老区县发展史丛书”)也恰逢其时陆续出版,很有意义。  近日,本刊记者专访了省老促会会长陈开枝。  记者:陈会长,您好!“以史
期刊
清城是一方红色的热土,也是一个革命老区。在这块红色土地上,理想信念之火一经点燃便成燎原之势。  第一个农民协会:石板乡农会旧址  石板乡农会旧址位于清远市清城区东城街道石板行政村钟屋自然村。  1923年,清远县的地方土豪劣绅,勾结县署官产处,冒称捐助军饷,承领了广州玄妙观在清远附城石板(现清城区东城街道石板行政村石板村)的庙田380亩,并将之出租和发卖。石板农民不甘心其赖以为生的良田被掠夺,群起
期刊
7月12日,为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广东省老区建设促进会和广东人民出版社举行专题学习会,会长陈开枝以《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为主题作辅导报告。  陈开枝1964年大学毕业后分配到省委机关工作,后调任广州市领导,经历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时期,是广东改革开放的见证者和参与者。他深有体会地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
期刊
贵州豫能黔希化工位于黔西经济开发区,成立于2010年12月,注册资本23亿元。项目计划总投资63亿元,规划占地面积1059亩,2011年5月开工建设,2018年6月建成试产,累计完成投资64.38亿元,被列为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市和河南能源重点项目。  历时三年,黔希化工实现了从“跟跑”到行业“领跑”的嬗变。  2018年5月至2021年3月,黔希化工累计生产乙二醇70.48万吨,实现工业总产值3
期刊
6月30日,以“巩固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的2021年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暨“千企帮千镇、万企兴万村”启动仪式在广州举行。活动前,省委书记李希、省长马兴瑞、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玉妹、省政协主席王荣会见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代表。  李希代表省委、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省政协,向爱心企业家、爱心人士,以及为我省扶贫济困事业作出积极贡献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谢,向广東扶贫济困红棉杯获得者表示热烈祝贺
期刊
革命旧址、文物承载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记载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弘扬革命传统和革命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生动教材。近年来,汕尾全面整理红色家底,对全市革命遗址和红色史料进行“拉网式”普查,抢救性挖掘保护革命遗址和红色史料,共审核13000多份基础性资料,形成红色历史及革命遗址资料5800多份,编印了《汕尾市革命遗址图册》
期刊
海丰的夏夜,街道分外璀璨。红的海洋蜿蜒数里,热烈喜气的中国红代表红色政权,金黄色则象征吉祥丰收,整条文化街与彭湃烈士设计的红黄相间的红场大门相为呼应、融为一体,衬托出红宫红场独一无二的历史地位。  红宫原为建于明代的海丰学宫,1927年11月18日至21日在这里召开县工农兵苏维埃代表大会,成立海丰苏维埃政府。会场四周和街道墙壁都刷成红色,会场内用红布覆盖墙壁,因此把学宫改称“红宫”。此后,革命政权
期刊
7月12日上午,由广东省老区建设促进会、广东省出版集团主办的广东省革命老区县发展史丛书首发式暨赠书仪式在广州举行。广东省省委常委叶贞琴,省老区建设促进会会长陈开枝,省出版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谭君铁出席首发式并讲话。省委宣传部、党史研究室,省发展改革委、教育厅、民政厅、财政厅、农业农村厅、文化和旅游厅与省、市老促会,部分地市党史文献研究室、农业农村局,以及丛书编撰单位、出版单位、受赠单位有关方面负责
期刊
走进赤山村,美丽乡村气息扑面而来。道路宽敞,广场宽阔,红色建筑与民居错落有致,革命遗址保护得宜,各种农作物连片种植,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赤山村位于海丰县城东镇东南方部,东临黄江,西与龙山村相邻,北面是县城三环路。村区域面积3.1平方公里,现辖有12个自然村、13个村民小组,共有741户、3829人,耕地面积2300亩。村民主要经济收入农业种植和外出务工、务商,主要种植水稻、蔬菜、番薯、芭乐等。
期刊
英德地处广东省中北部,北江中游,是广东省面积最大的縣级行政区。旧京汉铁路沿北江东岸抵达广州,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1924年9月至1925年12月,国民党中央党部农民部特派员、共产党员侯凤墀、王蔚垣先后到英德建立党组织。1926年9月,省农民协会、中共广东区委调派共产党员刘裕光从梅县回到家乡英德,加强党组织领导并开展农民运动。以刘裕光为首的英德县农民协会筹备委员会成立,各乡农民运动蓬勃发展。到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