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圣归来》东方内蕴的表达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hua1114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国产动画电影由辉煌时代陷入低谷期之后,一直有呼唤盛世回归的口号与作品,经过我国动画人不断的探索,我国国产动画逐渐摆脱粗制滥造等诟病,从“高原”向“高峰”迈进,《大圣归来》就是这个时期的杰出代表。究其成功的原因在于用新时代的审美观念表达东方美,但之后的《大鱼海棠》仍没有走出质量低劣的怪圈,因此我们就需要重新对《大圣归来》中东方美和中国文化内涵的表达进行深入剖析,以期为新时代语境下民族动画重现辉煌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国产动画电影;《大圣归来》;东方美;民族特色
  作者简介:栗卓婧(1994.9-),女,汉族,山西临汾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现就读于山西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院戏剧影视专业。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1--02
  前言:
  20世纪中叶的“中国学派”在国际动画上享有盛誉,但新世纪前后民族动画陷入了低谷期,国外优秀动画抢占国内市场,处在夹缝中的国产动画必须着眼于中国内涵、民族特色,并加之以创新,才能屹立于世界之林。《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在这一背景下脱颖而出,是中国动画的转捩点,是这一时期对中国精神、东方美阐释相对比较深刻的佳作。本文着重梳理《大圣归来》中中国元素的运用,以启示后来者。
  一、人物造型
  一改往日观众心目中的形象,《大圣歸来》对西天取经的孙悟空、猪八戒和白龙以及山妖甚至土地老公公的形象都进行了解构重建。站在新时代观众的审美习惯的角度,对原著进行改编和再符码化。在人物设定上,形象造型都有各自鲜明突出的特点,从最小的白须大眼土地公公到Q萌的江流儿,从肥头大耳的猪八戒到高瘦的孙悟空,从丑态的蛤蟆精到书生打扮的妖王,人物轮廓较为明显,尤其打斗的场面可以让观众一眼就识别人物。
  作为典型的东方英雄孙悟空,《大圣》对其外在形象和内在性格都有一定的处理。首先在形象造型上,从古典戏曲脸谱中提取元素,经过抽象和变形后更符合当代人的审美要求,不再是人们心中那个桃心脸虎皮短裙的孙猴子,而是以红毛长脸清瘦的形象被人们熟知,红棕色凌乱的毛发、朴素简单的衣服、清瘦的马脸其实更符合原著中对于孙悟空的描述:“拐子脸、别颏腮、雷公嘴、红眼睛的一个痨病魔”、“七高八低孤拐脸,两只黄眼睛,一个磕额头;獠牙往外生,就像属螃蟹的”。大圣变身后更让我们眼前一亮,3D绫段袍披风飘逸如水般流动,铠甲穿身再加上金箍棒更增加了超级英雄大圣的气魄。内在性格方面,孙悟空集猴性、人性、神性于一身,与江流儿相处中展现了更多的“人性”,面对江流儿喋喋不休的问题无奈又生气,江流儿将死垂手的瞬间悲愤又痛苦,看似桀骜不驯实则坚定有担当。《大圣归来》尊重传统,加以现代化的改造,使形象塑造更饱满,那个似曾相识但又有所差异的大圣被人们所喜爱。
  其他人物,电影都做了细致的塑造。江流儿仍是那个唠叨的唐僧,只是把他萌化成一个行侠仗义、勇敢坚强的小和尚,电影对于细节可谓精益求精,例如唐僧江流儿头发长度的增长,作为小孩子动作神态的逼真(初见孙悟空吊在铁链上流鼻涕的一幕)。猪八戒的角色定位也很准确,吃东西时狼吞虎咽,变身苍蝇后的圆胖体态,不变的好色性格。妖王混沌,变身之前充满书生气息,戏曲脸谱中奸雄曹操的“白脸”,“帽翅”,线条流畅的袍子,鸟爪似的肢体、老巢里唱歌等特征都符合《山海经》里的原型描述。白龙的形象是有考据的中国龙,通过抽象化的线条、神气和其自由的精神表现龙的神韵,同时,龙的形象遵从了原著所处的明朝对于龙的设定:明朝的东方龙一般为四腿四爪,由此可见动画人对于角色考究之精细。
  二、环境场景
  《大圣归来》具有浓厚的中国风韵,中国实物环境背景和诗意的山水体现的气韵精神,符合受众心中的东方情怀。导演田晓鹏说电影拍摄除了运用实拍镜头,为表现夸张、抽象的东方美在尝试“失真”,更接近我们诗意的想象。
  1.向大闹天宫致敬
  影片的开始是大家熟知的“大闹天宫”,各类天兵天将的形象神态、打斗的经典动作均遵从了《大闹天宫》中的设计,将神仙气质进行了一定的升华使更生动,例如哪吒“儿童性”与“神性”的结合。主角孙悟空金甲红袍也是威风凛凛、战无不胜,“十万雷霆十万天兵,金枪铜鼓百丈红巾”的宏伟场面向权威的大闹天宫致敬,不仅引起儿童的欢喜与震撼感,也勾起有西游情怀观众的记忆。
  2.山水画之意境美
  意境是民族审美理想的集中体现,我国的审美取向更多的是抽象的美。《大圣归来》中多是山水画写意风格的景色,江流儿逃亡之路取材于桂林山水的水墨画风景、法明师傅背着江流儿走过山脊,下面是弯曲的河流这一幕幕意境式的表达方式带给观众无限的遐想和美感。冬雪、黄色的芦苇、静谧的沼泽湖泊、葱郁的树林、峰峦叠嶂等具有诗意的画面更是美轮美奂,体现了我国古典的精气神。在石拱桥上法明师傅教育徒弟“打坐、念经、参禅”,体现的时间、道理的厚重感,包含着一定的象征意蕴。
  3.长安古城与悬空寺
  动画相对于其他方式的艺术有一种先天优势,更能在相对短时间内无限还原古代的生活场景,更富视觉冲击。那鳞次栉比、斗拱飞檐的木制古代建筑、古寺,那一角的梅花,那打铁、刻石狮子的匠人,那古代的人物、服饰,那中国古老的民间艺术——皮影的演出,从细节处着手,无一不真实地反映出古代长安的市井风貌。悬空寺似的建筑在电影中是混沌的老窝,更是引起了观众对于山西悬空寺具备的东方美的真切体会。
  三、本土配乐
  《大圣归来》画面与音乐节奏的吻合度极高,中国元素的适时加入使得配乐与电影完美配合,一些传统戏曲的打击乐、民族乐器古筝、唢呐、长笛更是把观众带入中国化的氛围中。开场“大闹天宫”的唢呐曲《闯将令》,长安城内的秦腔《皮影艺人》,山妖来时沉重密集的鼓点声,悟空与八戒对打时的京戏伴奏,悟空船边大战群妖的《筝锋》,混沌在日全食祭祀时的甩袖和戏曲腔《祭天化颜歌》,大圣救江流儿出场时的《小刀会序曲》,黄英华作曲、田导演作词、陈洁仪演唱的片尾曲《从前的我》,剧中穿插的汪峰的《勇敢的心》略微突兀,但歌词总体来说还算符合整体基调。除了民族乐器,影片中也适度运用了“洋乐”交响组曲,如钢琴、大提琴,借西方的乐器抒中国化的感情。
  四、英雄主题
  对西游题材的解构和重建有很多版本,如《大话西游》系列、《悟空传》,虽是改编,但更多的加入了新时代的娱乐因素,更多的是恶搞。不负众望,《大圣归来》的主题不是直接攫取西天取经的故事,也不似《大话西游》主打的爱情故事,就主题而言,仍是从热点西游出发,从传统中找到新的创新点——东方英雄自我救赎的历程,孙悟空由一个法力尽失、悲观颓废的猴子,经过江流儿的鼓励成长蜕变为那个“大闹天宫”的大圣,依然是那个战无不胜的大圣,与观众产生强烈的共鸣。儿童会潜移默化用大圣所具有的那份东方精神信念指导人生,成年人会激发起他们心中对于齐天大圣孙悟空的那份情怀,以及自身压抑的那一份情感。“有一天你要是够坚强,够勇敢,你就能驾驭他们”大圣的话激励了多少人,让多少人找回了那个更美好的自我。近年来我们提到英雄,孩子们就会说到国外的奥特曼、超人,对我国的英雄却不甚了解,正如导演田晓鹏所言“这是一个需要英雄的年代”,所以我们的大圣归来了。
  结语:
  《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的成功之处在于东方精神,在于创新思维,可谓国产动画的分水岭、里程碑,它带来的不仅是民族英雄大圣,也带来了国产动画的“春天”。但只是一缕曙光,我们还需要重新思考国产动画的出路。大圣的封印代表着现如今国产动画所面临的瓶颈期,让我们感到失去力量的无力感,但那个封印,最终会成为我们归来的动力。天下没有解不开的封印,就看我们是如何付出代价,用心用情去破除,相信国产动画解除封印、完成自我救赎的日子快要来到,重回旧时的盛况也在不久的将来。
  参考文献:
  [1]廖桂茜. 从《大圣归来》和《大鱼海棠》的对比看国产动画的未来[J]. 视听,2016,(09):95-96.
  [2]韩美英. 国产动画片《大圣归来》的成功之道刍议[J]. 山东社会科学,2015,(S2):525-526.
  [3]赵毓龙,胡胜. 猿猴与雷神——孙悟空原型渊源补说[J]. 明清小说研究,2012,(02):134-138.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的思想越来越先进和开放。女权主义思潮也逐渐进入到了大众的视角之中,被大家所熟知并且逐渐被认可与接受。在女权主义的影响下,女性的地位也得以提升,男女地位的差距在不断减小。但即便如此,在我们所生活的社会中仍然会出现些许的问题,当代女性的权利依旧得不到稳定的保证。女权主义与女性的地位问题依然是一个值得我们大家深思。  关键词:女权主义;女性地位;压迫;男尊女卑;男女
摘 要:中国的电影界可谓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各种类型的影片让人应接不暇。本文选择近五年来出品的校园题材电影,分析了校园题材电影中普遍呈现出的价值观,探讨了电影价值观的表达方式与存在的问题,抨击了当下校园题材电影中人文因素的缺乏和价值扭曲。  关键词:校园电影;审美特征;人文关怀;价值扭曲  作者简介:李雅婷(1993.6-),女,汉族,山西太原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现就读于山西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院
摘 要:汤显祖作为一个与莎士比亚齐名的戏剧家,与其文学作品有着人格相匹配的魅力,他所提出的“世总为情,情生诗歌”、“因情成梦,因梦成戏”等重要文学命题对后世戏曲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情”不仅是《临川四梦》的核心,也是汤式至情论思想的核心,因此本文将从四部戏剧作品出发集中探讨汤显祖至情论的本质内涵。  关键词:临川四梦;汤显祖;至情论  作者简介:李骋昊(1994-),女,汉族,江苏省徐州市人,科学
摘 要:出了关于电影叙事结构的八大组合段理论。通过组合段理论将影片叙事结构进行切分,可以更为清晰的理解影片的脉络。本文尝试运用该理论对好莱坞电影《爆裂鼓手》切分,以求对该影片的叙事结构完成清晰的梳理。  关键词:爆裂鼓手;八大组合段;主题读解  作者简介:赵文(1994.7-),男,汉族,山西运城人,硕士研究生,现就读于山西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院戏剧与影视学专业。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
摘 要:威利·洛曼是《推销员之死》中的主人公,也就是阿瑟·米勒在作品中塑造的人物,一名推销员。他作为美国社会中最普通的一员,为公司卖力工作35年,年岁大被解雇;他对儿子寄托全部希望,儿子们事业却很失败;无力养家的他选择自杀,以便给家人带来一笔保险金。他的悲剧不是他个人的悲剧,在整个美国社会中也是典型的悲剧。  关键词:威利·洛曼;价值观;期望与现实;付出和回报  作者简介:关羽含(1994-),女
作者简介:梁可(1993.2-),女,汉族,陕西人,西北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J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1--01  《看门人》是品特多幕剧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部作品,本文通过分析剧中不同人物之间话语权力的争夺,行为与心理的双重对抗,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变化,揭示了话语权力争夺的背后是人对物理、感知与内
期刊
摘 要:中国大陆从没有一个导演像贾樟柯这样风格如此的统一。一直以冷峻的眼光,固定的城市讲述这自己眼中的中国和中国发展带来的种种问题,他的目光是深远的,他的批判是犀利的。《山河故人》可以说是他对自己之前作品的一个总结,亦是对未来电影的一个开拓。他之所以受到西方的电影节的偏爱,因为他作品的审美趣味、展现方式是与他的展现的内容契合的。2016年戛纳电影节的金马车奖,就是对贾樟柯世界电影地位的一个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