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非昔比亚婆角

来源 :源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lkf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亚婆角度假区,岸上是现代化的高档小区,配套齐全,花香鸟语,绿树成荫,居民和游客悠闲地在海边,或戏水或钓鱼,一派欢乐和谐的场景。可却很少人知道,1938年,这里曾是日军侵略华南地区的切入口,亚婆角景区的盐灶背南岸就是其中一支日军的登陆点。
  “鬼子登陆那天,飞机飞的很低,满天都是,在亚婆角到处侦察。”84岁的老人刘伍友说:“鬼子飞机朝岸上开了两炮,发现中国人没有还击,就冲了上来。”据刘伍友回忆,1938年,日军登陆时大概有八百人左右,因为当时的国民党政府并没有在亚婆角海岸线上设防,所以日军畅通无阻地进入了附近的村庄。
  “村民发现日本鬼子来了,立即收拾东西,扶老携幼,纷纷逃命。鬼子发现村里没人,就放火烧房子,还把门板拆下来铺在地上睡觉。有些村民气愤不过,就趁着晚上鬼子睡着的时候,偷偷地摸了两把枪,藏进山里。第二天,鬼子到处搜查都没有找到。”说起这个桥段,老人的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但马上又被阴云覆盖了:“当时,有一个人向国民党军队汇报,说这里有鬼子登陆了。国民党军队随即在这里阻击鬼子。那场战斗打得很激烈,最后国民党军队只剩了三个人。”
  据老人回忆,到了抗日战争的后期,日军知道做无谓的抵抗已经没什么用了,就偷偷地把抢来的物资和抓来的人质运上船,准备逃走。“鬼子把物资和人质运上船后,就被发现了,只能再回到岸上。”刘伍友笑着说:“他们应该是饿了,到处找吃的。群众发现以后,冲上去打他们,他们也不敢还手。1945年抗战胜利的时候,还在这里遣返了一批日本鬼子。”
  70年过去了,战争的硝烟已经离我们远去,亚婆角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前往日军当年登陆点的路上,随行的船澳村党支部书记刘应德告诉记者,亚婆角这地方土地不多,经济发展半渔半农,一直以来当地村民们的收入来源主要是靠养殖和种植,马铃薯是村里的经济主导产业。现在也有不少村民在经商和务工。“前面这一片就是当年日军登陆地点了。”顺着刘应德的手指方面看过去,如今的亚婆角,不再是以前的那个小海滩了,当年日军的登陆地点,已经建起了一栋栋高楼大厦。山上也建起了滨海旅游区,吸引了很多游客过来参观游览。说起亚婆角的变化,刘应德感慨万分:“谁也想不到会有今天的规模。”
  亚婆角四周高楼林立,建筑用车不断穿梭其中,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而在海滨旅游区内,更是繁花似锦,游人摩肩接踵、络绎不绝。刘应德说,自从碧桂园在这里建设以后,亚婆角的变化很大,土地价格翻了好几倍。
  “亚婆角的开发给当地人民增加了许多就业的机会,也提高了旅游方面的收入,村民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了。”刘应德信心满满地说:“在房地产和旅游两大产业的带动下,未来的亚婆角,会越变越好!”
其他文献
自治区成立6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在各兄弟省市的无私援助下,全区各族人民艰苦奋斗,在天山南北创造了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的人间奇迹。60年来,我区经济突飞猛进的同时,交通水利能源基础设施取得了巨大成就,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投资建设成就巨大。1978—2014年新疆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5.06万亿元,是改革开放前1955—1978年累计投资额12.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