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油填充状态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复发危险因素分析

来源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riamirro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分析经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治疗的复杂视网膜脱离病例的临床特征,探讨影响其复发的危险因素和机制.方法 临床病例系列研究.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绵阳市中心医院因复杂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病例578例(578只眼),对其各种临床特征进行分层分析,计算相对危险度,找到影响视网膜脱离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 术前玻璃体视网膜增殖(PVR)D级、高度近视、下方裂孔及黄斑裂孔合并高度近视是复发的重要危险因素,其OR值和95%CI分别为:4.126 (2.481,6.862),1.841 (1.125,3.011),11.141 (5.094,24.359),7.181(2.794,18.454).而术前裂孔大小、裂孔数量、中低度近视、手术者的差异等对术后是否复发无明显影响(P>0.05).总复发病例75例中裂孔未愈合或出现新裂孔的占82.67%(62/75),既有裂孔又存在PVR C级以上的为42.67% (32/75),完全未见裂孔只存在PVR的占17.33% (13/75).结论 首次手术选择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的病例中若合并下方裂孔、PVR分级D级、高度近视、高度近视合并黄斑裂孔这四种因素之一,术后复发几率将增加.在复发过程中,裂孔未及时愈合或新裂孔的发生是复发的主要机制。

其他文献
贝伐单抗(Bevacizumab)局部玻璃体腔注射治疗血管源性眼病在国内外基础和临床研究中多见报道.多项临床研究显示,贝伐单抗治疗眼部新生血管疾病有明显疗效[1].贝伐单抗玻璃体腔注射后引起患者高血压较为罕见,我们发现两例中年糖尿病患者因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玻璃体腔注射贝伐单抗出现严重高血压,报道如下。
期刊
患者 女 45岁 二年前发现左眼睑红肿,经当地医院治疗反复发作.近日出现轻度上睑下垂.于2008年2月16日来我院就诊.查体:全身情况未见明显异常。
期刊
患者男,9岁.发现双眼视力不佳二年.于当地某医院诊断为弱视,配镜并弱视训练治疗二年,视力无提高,反而不断下降.于我院就诊时裸眼视力:右0.12,左0.15.检影验光:右-50'×180DC=0.12,左-75°×180DC=0.15,均矫正不良。
期刊
患者男,82岁.因左眼被鱼骨击中后红痛、视物模糊5天,于2012年12月7日来院眼科就诊.患者全身各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眼科:双眼球各向运动无受限,右眼裸眼视力为0.3,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前房清,瞳孔圆,3 mm,对光反射存在,晶状体混浊,眼底未见改变;左眼裸眼视力为光感,结膜充血、水肿,鼻侧球结膜见一可疑伤口,全角膜灰白色混浊,中央见一约5 mm×6 mm溃疡面,表面附着大量白色脓性分泌物
期刊
目的 探讨共焦显微镜检查在虹膜角膜内皮综合征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8例(其中6例单眼患病,2例双眼患病)常规检查无法确诊的疑似虹膜角膜内皮综合征病例进行共焦显微镜检查.观察角膜内皮层病变结构.结果 活体共焦显微镜检查发现患眼角膜内皮细胞均偏大而且形状不规则,细胞核反光明显增高,可见散在双核、多核、偏位核及分叶核等改变,7例细胞边界模糊,部分病例有局灶内皮细胞缺失、胞内环形暗区、分裂状细胞等
患者男 20岁因左眼视物模糊半年余,加重伴眼胀,视物变形1个月,于2007年8月3日入院.2006年10月左眼有被篮球撞击史.全身体检无异常.眼科检查:视力右眼0.1-3.50DS→1.0,左眼0.08-3.50DS→0.25.右眼检查内眼及外眼无异常.左眼结膜无明显充血,角膜透明,前房深浅正常,前房角镜检查为宽角,房水闪光(+),瞳孔圆形,直径5 mm,对光反应迟钝.眼底:左眼玻璃体轻度尘状混浊
期刊
目的 评估分析尼美舒利在全视网膜光凝术(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PRP)中的镇痛效果.方法 应用双盲法进行研究.收集接受PRP治疗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48例58只眼,随机分为服药组和对照组.在激光治疗前24h开始服用药物2天.激光治疗应用标准化治疗,在治疗结束后应用简式的McGill疼痛问卷表(Short form of the McGill pain quest
角膜屈光手术后人工晶状体度数的计算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备受人们关注.此文从角膜屈光手术后人工晶状体度数计算的误差产生原因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目的 探讨特发性黄斑前膜(IEM)患者微创玻璃体切割术后视力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连续性病例研究.回顾性分析68例(76只眼)IEM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BCVA、眼压、裂隙灯联合前置镜双目间接眼底镜检查、眼底照相及SD-OCT眼底扫描检查,并均采用23G联合25G经结膜无缝合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剥除视网膜前膜.手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随访时间(6.9±4.3)个月.采用多因素Lo
患者 女 41岁 车祸后出现右眼内斜,不能外转,并伴同侧复视7个月,经保守治疗无明显好转,于2008年7月7日至我院就诊,以"外展神经麻痹"收入院.查体:双眼视力均为1.0.眼前节及眼底检查无异常.眼肌检查:映光:OD+30°;眼球运动:右眼外转不到中线;三棱镜加马氏杆:右眼注视:5m>+140△33cm+120△左眼注视:5m>+140△33cm+90△;线状镜:右眼抑制;Titmus立体视: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