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工作者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途径

来源 :科学时代·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gra_1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创新和学习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源泉。新闻媒体要想把握和反映现代社会发展的脉搏,更好地服务于政府和社会,新闻工作者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技能,而且还需要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为了抛砖引玉,本文主要探讨了新闻工作者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途径。
  [关键词] 创造性思维? 能力? 新闻工作者? 职业教育
  创新和学习是人类进步的不竭动力,创造已成为这个世界永恒不变的主题。特别是对身处于信息化时代前沿的新闻媒体人来说,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用创新和创造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常处于不败之地,已成为各类媒体日益关注的问题。新闻报道需要反映百姓关注的社会现实,需要有价值的独家题材吸引受众,但是,更需要通过新角度挖掘新闻题材中的新意,编辑报道出具有价值性、独特性和新颖性的新闻。因此,新闻事业的改革和发展需要创造性思维。[1]新闻工作者需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编辑采编过程中发挥创造性思维,采编出具有创新视角的新闻,提高新闻报道的水平和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个体在创新意识的引导下,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开创性地发现或提出问题,并以新颖或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能力。人类的一切实践活动,特别是新闻采编工作是一项创造性很强的智力劳动,无论是取材还是编辑都离不开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能力是现代新闻工作者完成采编工作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同时,创造性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因素,在某种程度上,创造性思维能力决定着新闻采编的创新能力。
  创造性思维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工作实践和学习过程中培养出来的。新闻工作者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一般要通过培养创新意识、开发发散思维、发展形象思维、引发灵感思维、头脑风暴和创设产生创造性思维的环境等途径进行培养。
  一、培养创新意识
  新闻工作者的创新意识是指对创新的价值性、重要性的一种认识水平、认识程度以及由此形成的对待创新的态度,并以这种态度来规范和调整自己的活动方向的一种稳定的精神态势。创新意识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它不受定势的束缚,不人云亦云,不迷信权威和书本,勇于从“确信无疑”的答案或结论中发现破绽,提出疑问,独创己见,独树一帜。人们所说的“标新立异”实际上就是一种创新。创新意识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的土壤,新闻工作者注重创新意识的培养尤为重要。培养新闻工作者创新意识的途径很多,限于论文篇幅仅介绍两条。
  第一,创设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工作氛围。在新闻采编中,单位领导或负责人要鼓励新闻工作者提出自己独树一帜的观点或看法,不要轻易否定他们异想天开的设想,不抹杀瞬间的闪光点,让新闻工作者大胆捕捉自己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第二,鼓励独创己见、坚持己见的自信心和勇气。领导要鼓励新闻工作者提出个人的见解和观点,引导他们广泛查阅相关资料、找证据,千方百计论证自己的观点,想方设法证实自己的见解,鼓励他们不要随大流,要有敢于坚持真理、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二、开发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的主要特点是求新求异,而求异性是新闻工作者创造性思维的主要特征之一。[2]编辑在选题和选稿时必须有自己的独创性。在同一题材面前,发散出多个方案和设想,扩大选题的范围,能够超出常规地进行思维活动。[3]发散思维是大脑在思维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具体表现为,思维视野广阔,思维呈现出多维发散状。一般可以通过从不同方面或角度思考同一问题,来开发新闻工作者的发散思维能力。
  第一,发挥想象力,促进发散思维能力的提高。哲学家黑格尔说过:“创造性思维需要有丰富的想象”。新闻工作者要善于从工作和生活中捕捉能激发个人创造欲望、发挥想象力的空间与契机,让自己有机会奇思妙想或异想天开。通过发挥想象力,提高发散思维能力的关键在于“发散”。发散主要包括用途发散、功能发散、结构发散、形态发散、组合发散、方法发散和因果发散等。新闻单位可以通过组织“诸葛亮会”,集思广益,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大会,有助于培养新闻工作者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第二,打破常规,弱化思维定势。法国生物学家贝尔纳说过:“妨碍学习的最大障碍,并不是未知的东西,而是已知的东西”。有一道智力测验题,“用什么方法能使冰最快地变成水?”一般人往往回答要用加热、太阳晒的方法,答案却是“去掉两点水”。这就超出常人的想象了。思维定势能使人在处理熟悉的问题时驾轻就熟,得心应手,并使问题圆满解决。但是,在需要开拓创新时,思维定势就会变成“思维枷锁”,阻碍新思维、新方法的构建,也阻碍新知识的吸收。
  第三,开展反省思维和反向思维。质疑常常是培养创新思维的突破口。反省思维是一种冷静的自我反省,是对自己原有的思考和结论,采取批判的态度并给予完善的过程。反向思维又称逆向思维,它是朝着与认识事物相反的方向去思考问题,从而提出不同凡响的、超常见解的思维方式。反向思维不受旧观念束缚,积极突破常规,标新立异,表现出积极探索的创造性。
  三、发展形象思维
  形象思维对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发展形象思维主要有歌曲训练、模仿、想象等方法。
  第一,歌曲训练。歌曲是具有不确定性的特点,并兼有表情性和造型性的艺术,歌曲在培养丰富情感和、联想力和想象力方面有很重要的作用。歌曲训练法由三部分构成。首先,通过倾听或学习歌曲培养个人丰富的情感。其次,要敢于用歌曲表现自己的情感。再次,通过加强歌曲记忆来促进形象思维的进一步发展。思维要依赖记忆才能进行,而歌曲具有流动性的特点,追踪和理解音乐,要依靠记忆来完成,当歌曲的实际音响消失之后,在心里仍然要保留这个音响即内心的歌曲。因此,歌曲或音乐的倾听学习对提高思维能力和记忆力很有帮助。
  第二,模仿。原型启发在创造性思维中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因此,以某原型为参照物,再加以变化或重组产生新事物。许多发明创造和创造都是原型启发的基础上产生的,例如,莱特兄弟模仿雄鹰发明了飞机;鲁班模仿锯齿状植物的叶子发明了锯子;西蒙·莱克模仿鱼发明了潜水艇;物理学家们模仿蝙蝠发明了雷达。   第三,想象。想象就是依据新获取的信息和记忆中储存的信息,主要借助表象资料对创造出的新信息或事物。在想象过程中,一般要抛开脑中原有的某事物的信息,而构成深刻反映该事物本质的简单化和理想化的形象。
  四、引发灵感思维
  具有创新能力的新闻工作者思维能力的优势在于能突破常规思维和功能固着,富有灵感性,具有超前性和预见性。这主要表现在在解决采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时,能突破经验定势、观念定势、思维定势、功能固着和方法定势,显得具有远见卓识。[4]
  灵感思维是人们的创造活动达到高潮后出现的一种最富有创造性的飞跃思维。灵感思维能力的培养要遵循引发灵感的客观规律。第一,善于思考问题。一般情况下,人都比较懒惰,不愿意动脑思考问题,并且对显而易见或未知现象他们不产生疑问。这种具有惰性的人是无法产生灵感的。成功的创造者都喜欢独立思考,善于提出“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等问题。爱因斯坦认为,他没有什么特别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追求问题罢了。积极思考问题原来就是创造者成功的秘诀。第二,提高观察分析能力。观察分析能力是产生灵感的基础,具有敏锐观察力的人灵感产生的几率要高。第三,积极投身于工作和社会实践。实践是创造的阵地,是灵感产生的源泉。第四,启动自由联想。自由联想能够丰富表象资源,由原有的信息衍生出新的信息,在这个过程中灵感就有可能诞生。第五,引发激情冲动。一般认为,激情和冲动是感性负面情绪,其实,激情往往起到了灵感导火索的作用,激情冲动可以引发灵感。
  五、头脑风暴法
  头脑风暴法是由美国创造学家奥斯本于1939年首次提出的激发思维的方法。头脑风暴法又称脑力激荡法,是为了产生新观念或激发创新设想,采用组织团队成员进行无限制的自由联想和讨论的形式,来获取更多相关主题信息的方法。头脑风暴法一般分为直接头脑风暴法和质疑头脑风暴法。前者简称头脑风暴法,是在专家群体决策尽可能激发创造性,产生尽可能多的设想的方法。后者又称反头脑风暴法,是对前者提出的设想、方案逐一质疑,分析其现实可行性的方法。[5]
  头脑风暴法的主要有5个步骤。第一,提出目标,确定需要探讨的主题或解决的问题。第二,依据主题或问题预约邀请有关专家或参加者。第三,集中有关专家和参加者召开专题会议,主持者以明确的方式向所有参与者阐明问题,说明会议的规则,尽力创造在融洽轻松的会议气氛。第四,做好专家的发言记录或录音。第五,分析整理出有价值的观点或信息。
  头脑风暴法组织规则:第一,禁止批判(不许批判他人意见)。第二,自由发挥(要大胆想象,自由发挥,越自由奔放、越新奇越好)。第三,踊跃发言(不拘一格,越多越好)。第四,集思广益(能兼收并蓄,在他人意见基础上提出更新更好的想法)。主持人要注意掌握两个原则:第一,延迟判断。不要过早地下结论,以免束缚参与者的想象力,甚至熄灭参与者发散思维的火花。第二,量中求质。奥斯本认为,在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期提出的设想往往不太成熟,但越往后提出的设想越完善、越深刻。因此,主持人应鼓励、启发参与者尽量多发表意见。[6]
  六、创设产生创造性思维的环境
  要培养新闻工作者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还应为他们提供可以进行创造性思维的环境,包括学习环境、工作环境和社会环境。这不仅包括提供一种积极的物理环境,更重要的是营造宽松的心理安全环境,即使新闻工作者感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当新闻工作者的心理安全或心理自由获得满足时,他们就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自主地塑造自己的人格,表现出极高的创造性水平。为此,社会及其舆论应该给予新闻工作者一个宽松、民主的工作环境。新闻单位应保护新闻工作者的兴趣和好奇心,为新闻工作者创设一个创造性思维能力不断提高的良好环境。
  参考文献:
  [1] 宣进.培养新闻工作者的创造性思维[J].新闻爱好者.2010(7):75-76.
  [2] 沈世纬.探析记者的创造性思维[J].新闻战线.2003(11):35-36.
  [3] 张斌.编辑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及培养[J].青年记者.2004(8):25-26.
  [4] 朱智贤.心理学大词典[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10.
  [5] 谭绍锋.浅谈头脑风暴法在中职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交通职业教育.2011(4):35-36.
  [6] 何克抗.创造性思维理论: DC模型的建构与论证[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21.
  作者简介:
  格日丽(1973- ),女(蒙古族),新疆巴州文化体育广播影视局编辑,主要从事新闻编辑工作。
其他文献
氯碱化工企业是危险性比较大的行业,尤其是设备安全管理这一方面,要采取措施确保设备的安全管理,完善设备安全管理制度,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重视设备的质量以及注重对设备专
海洋石油勘探开发过程中,海上石油设施与海底管道存在油品泄漏风险.作业者除在现场配备一定数量的应急资源外,还应制定完整的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溢油应急计划(下称计划),逐渐实
畜牧养殖业中存在诸多影响因素阻碍其长效稳定发展.动物疾病就是一大成因,相关人员要做到在实际养殖过程中善于发现、分析动物疾病的病因,并对其进行有效预防和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