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底坡对高速铁路轮轨接触行为影响分析

来源 :铁道工程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sw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目前关于轨底坡对轮轨接触行为影响的研究很多,但轨底坡对高速铁路轮轨接触行为影响的相关研究还未开展。为分析轨底坡对我国高速车轮与60N钢轨的轮轨接触行为影响,基于迹线法和三维非赫兹滚动接触理论,分别研究不同轨底坡下高速车轮LMa、XP55、S1002G与60N匹配时的静态轮轨接触特性,包括等效锥度、接触带宽、轮轨接触应力和表面疲劳因子等。研究结论:(1)在1/10的轨底坡下,三种高速车轮型面与60N钢轨接触时表面疲劳因子大于零的情况居多,说明1/10的轨底坡易导致轮轨表面裂纹的出现,不适用于高速轮轨匹配;(2)LMa型面的接触带宽随轨底坡的减小而增大,轮轨接触应力随轨底坡变化不大,轨底坡为1/20时轮轨型面匹配较优;(3)当轨底坡为1/30时,XP55型面的等效锥度最大,使其拥有较好的轮对对中性能和曲线通过能力,轨底坡为1/30时轮轨型面匹配最优;(4)轨底坡对S1002G的等效锥度影响不大,轨底坡为1/20时的接触带宽较小,横移超过4 mm后1/20轨底坡下的轮轨法向接触应力较小,综合来看轨底坡为1/20时S1002G轮轨型面匹配较优;(5)本研究成果可为我国高速铁路轨底坡的设置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通过对井下动筛排矸工艺系统流程分析,考虑井下使用环境的特殊条件,改进地面普遍使用的动筛排矸机,得出了井下动筛排矸机的总体结构,并基于驱动机构的运动学仿真,分析了所需
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校园体育现象的总结,而且是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和谐校园的一部分。文章采用调查访谈法和文献资料法,对陕西省高职院校体育文化进行了
本文利用板卡G315 Receiver Series设计并实现了一个语音传输的无线电监控系统,该系统实现了语音数据的实时网络分发以及对某个频段或某些频率的有效监控。
在高速铁路发展的今天,高速铁路高技能人才需求与供给的矛盾日显突出,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课程体系、工学交替的教学组织形式和包含综合素质测评的考核方式有助于满足
光进铜退是固网运营商对接入层网络部署的先进理念,是实现以"窄带+铜缆"为主网络向以"宽带+光纤"的网络转变。"光进铜退"推动光通信技术演进通信世界。铁通公司在今后的技术演进过程
新建高职高专院校要实现其跨越式发展,必须切实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充分应用和发展现代教育技术,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以人为本,双向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和教
根据现行基础教育体育课程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阳光体育”为指导思想,改革体育教学内容;建立多元化的教学组织形式;创体育教学新方法;从以教师为主体向以学生为主体的重心
【正】 为了研究日本国民医疗的现状和今后的改革方针,厚生省于1987年1月14日设置了“国民医疗综合对策研究会”,经过长达半年的研究,于1987年7月提出了研究报告草案,该研究
研究目的:为了确定纵断面线路参数取值对LIM列车运行舒适性和安全性的影响规律,基于首都机场线LIM地铁系统参数建立列车一线路三维耦合动力学模型,分析在纵断面线路参数和车速影
以我国目前钻式采煤机设计及应用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为研究基础,围绕钻式采煤机钻具相关数学模型、钻式采煤机钻具的优化设计、钻式采煤机样机设计及试验三个方面展开讨论,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