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hy82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课堂教学中,好的问题情境将促进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培养能力,我从创设问题情境的原则和方法两方面着手进行了探讨,以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关键词】 创设;问题情境;探究;兴趣
  
  一、 问题的提出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教学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把问题情境放在首位,这主要基于建构主义的观念,它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情境相联系的,在情境中进行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或顺应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并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因此在数学学习中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能引导他们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促进有效数学学习.
  二、创设数学问题情境的原则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 可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探究问题的起点和开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要保证数学问题情境发挥其作用,在创设数学问题情境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 针对性
  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必须对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教材内容进行全面的、科学的分析,要针对学情,创设数学问题情境,而问题一旦得以解决,学生就会有“柳暗花明”的感觉,才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2. 可接受性
  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要考虑到学生能不能接受,要设计合理的“路径”和“梯度”,面向全体学生,便于学生将所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迁移到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可以“跳一跳,摘桃子”. 因此创设数学问题情境应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使之适合学生,才能被学生理解和接受.
  3. 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因此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和表现形式必须新颖、生动、要有时代特色,对学生能产生吸引力,能激起学生对知识的关注和兴趣,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
  三、创设数学问题情境的方法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也是如此. 在数学课堂上能创设一个好的情境,可以让学生怀着愉快的心情去探究数学知识,就会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变被动为主动. 下面结合实例,讨论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一些方法.
  1. 采用与其他学科的素材相结合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作为一门学科,其独立性是显而易见的,我们可以利用其他学科的素材,化抽象为形象,化静态为动态,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
  如在学习“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时,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情境:同学们,还记得唐朝诗人王维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吧,让我们把“长河”抽象成直线,“落日”抽象成圆,接下来研究一下“长河”与“落日”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也即直线与圆有哪几种位置关系. 学生通过古诗词的欣赏,在形象直观地勾画出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的同时,享受了生活中的数学美,体现了问题情境的人文价值.
  2. 借助生活中模型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与生活联系密切,从实际生活中入手创设问题情境,既可以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梯子”是实际生活中常用来攀登高处的工具,在“梯形中位线”教学新课开始时,首先向学生展示:如图梯子模型,并提出问题:
  试猜想中间横档BB1与上下两个横档AA1,CC1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
  学生通过直观的观察容易猜想出位置关系是平行的,而对数量关系意见不一,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这样就产生了与原有的认知水平相矛盾的现象. 激发了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让学生在愤悱状态中学习梯形中位线,培养了学生的探索发现知识的能力,从而让学生逐渐地学会用数学的眼光来看身边的事实,用数学的头脑来分析周围的世界.
  3. 利用故事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
  新课伊始,教师可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或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挖掘出“有效要素” ,编制数学故事,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
  例如,在学习“有理数的乘方”一课时,我用一故事作为引入新课的问题情境:古时候,某聪明的大臣将发明的国际象棋献给了国王,使国王对下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了表示谢意,国王答应满足大臣一个要求,于是大臣半开玩笑地对国王说:“那你就在这个棋盘上放些米给我吧,第一格放1粒,第二格放2粒,然后依次放4,8,16,32,64…一直放到第64格. ”国王笑着说:“你真傻,金银珠宝你都不想要,偏要这么几粒米?”大臣说:“大王,话可不能那么说,假如你真的按我的要求赏赐,恐怕你国库里还没那么多米呢. ”国王很是迷惑不解,这时要求同学们帮助国王解答迷惑,在探索、交流过程中学习新课,整个课堂处于活跃的气氛中,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原来大臣要求得到的米有(264 - 1)粒,约重1844.67亿吨.
  4. 讲述数学典故来创设问题情境
  历史上的数学典故有时反映了知识形成的过程,用它来创设问题的情境还能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如在学习“相似三角形的应用”时,教师给学生边讲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测量金字塔高度的故事,边用多媒体展示情景图片,学生都非常疑惑不解,教师因势利导引入相似三角形知识应用的学习,学完新课后,再一起回过头来思考泰勒斯是用什么方法原理测量金字塔高度. 这样的一个持续的问题情境贯穿于整堂课堂教学,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总之,创设数学问题情境的方法丰富多彩,其目的在于引发探究和思维的火花,为问题的探究和解决播下思维的种子,其关键是找准知识的切入点和生长点,面向全体学生,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基本理念.
  
  【参考文献】
  赵绪昌. 讨论问题情境及其创设.中学数学,2004.6.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其他文献
通过文献资料法,从民法学的角度,就体育经纪存在的基础、体育经纪的内部及外部行为的法律性质进行了探讨,认为体育经纪的内部行为为委托或居间;外部行为为代理.在对体育经纪
为提高合理用药,根据《药品管理法》、《处方管理办法》、《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等法律、法规,我院对门急诊处方进行审查,分类统计不合格处方并上报医务科。
实施审美教育是顺利实现素质教育和健康教育的前提基础,在体育教育中审美教育的方式必须与体育教学的方方面面有机联系.对此,提出对学生实施审美教育的5种具体途径:1).通过美
采用调查访问等方法,分析了江苏省男、女排球队近几年来赞助的情况以及与取得的名次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旨在为我省男女排球队注入活力,为江苏男、女排建
太极拳在现代社会中具有其独特的实用价值,太析拳运动的开展也越来越显示出其在社区体育中的地位和价值,因此在太极拳的教法上应区别于传统教法。针对中老年人的特点进行教学,结
目的研究人参与麦冬配伍后不同制备条件对人参皂苷Rg1、Re、Rb1含量的影响。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参配伍麦冬后水煎液、浓缩膏、不同温度下干燥细粉中人参皂苷的含量。
社会各个行业对大学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大学生除了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外,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还要注重对他们进行各种就业能力的培养,这样才有利于他们毕业后正确地面
目的制备利巴韦林软胶囊并对其含量测定方法进行考察。方法以正交设计筛选合适处方;制定制备工艺;以高效液相色谱用于制剂含量的测定。结果优化后处方制备的软胶囊沉降体积比为
目前,我国高校体育课教学中准备部分的内容大都千篇一律,组织形式陈旧,如队形变换、慢跑,徒手操等等.其内容单调、枯燥,学生不感兴趣,甚至产生了厌恶情绪.严重地制约了学生体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等方法,对目前高校校园体育竞赛的观念、目的和竞赛项目设置方面进行分析研究.为进一步改革其竞赛内容、拓展竞赛时空、优化竞赛组织管理、营造校园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