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涉毒案件的情况分析

来源 :法制与社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kyy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毒品犯罪是社会危害性极为严重的犯罪。它不仅对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损害,而且往往诱发抢劫、盗窃等其他严重刑事犯罪,并且给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带来了巨大威胁。本文拟对近十年来(2003-2013年10月)某基层检察院办理的涉毒案件进行专题调研,试图通过分析本县毒品犯罪的新形势和新情况,提出相应防控对策,以有效打击毒品犯罪。
  关键词 毒品犯罪 贩卖毒品 共同犯罪 治安管理
  作者简介:吴菊萍,海盐县人民检察院,书记员,研究方向:犯罪学。
  中图分类号:D9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4)10-065-02
  一、案件基本情况
  二、案件数据分析
  1.犯罪数量呈逐年递增态势。特别是2013年毒品犯罪人数涨幅明显,批准逮捕、提起公诉与去年同期相比涨幅分别高达381.8%、329.2%。
  2.犯罪类型突出明显。2003-2013年10月办理的涉毒类案件中,贩卖毒品罪和容留他人吸毒罪的犯罪人数分别占涉毒类案件总人数的52%和47.4%。其中2013年1-10月涉嫌容留他人吸毒的涉案人员比例明显增加,占该年同期涉毒类案件总人数的67.9%,创历史新高。
  3.涉案人员年龄层次集中。2003-2013年10月办理的涉毒类案件中,除2人系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外,其余均为成年人。其中,年龄18-25岁的有84人,占总人数的25.8%;年龄26-35岁的有123人,占总人数的37.8%;年龄36-45岁的有95人,占总人数的29.2%。
  4.涉案人员文化程度偏低。2003-2013年10月办理的涉毒类案件中,初中以下文化水平的犯罪嫌疑人占绝大多数,为总人数的88.3%。
  5.涉案人员前科记录居多。2003-2013年10月办理的涉毒类案件中,其中81人曾受过刑事处罚,占总人数的24.9%;52人系累犯,占总人数的16%。
  6.涉案人员男女比例偏颇。2003-2013年10月办理的涉毒类案件中,男性犯罪嫌疑人明显多于女性,其中女性犯罪嫌疑人有40人,占总人数的12.3%,男性犯罪嫌疑人有285人,占总人数的87.7%。
  7.判处刑罚情况集中。2003-2013年10月办理的涉毒类案件中,已有判决结果的有298人,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有210人,占总人数的70.5%。
  三、案件主要特点
  1.从交易场所看,从传统吸食毒品的隐蔽性和主要是在私密性较好空间的家庭内吸食,进而向公共娱乐场所的转变,由单人吸食进而向群体吸食毒品。易涉毒场所主要有KTV、网吧、游戏厅、宾馆等娱乐休闲场所,甚至在街口、马路等人口流动量较大的地方也普遍存在毒品交易。
  2.从毒品数量看,重特大案件比例上升。2013年陈某涉嫌贩卖毒品达2000余克,曹某某涉嫌贩卖毒品达上万克,与以往单件涉毒案件相比,毒品数量在不断增加。
  3.从毒品种类看,新型毒品种类上升。传统毒品海洛因一直是吸毒者和贩毒者吸食、贩卖的主要毒品类型。但摇头丸、冰毒、K粉等新型毒品也在逐步蔓延。
  4.从犯罪特点看,呈现以下趋势:
  (1)以贩养吸日趋普遍化。现有的贩卖毒品案件中很大一部分系贩毒人员买进毒品供自己吸食,因无钱再次购买毒品,便将剩余毒品贩卖给他人,从中赚取利润后满足个人所需。(2)贩卖毒品量少频率高。虽然贩卖毒品案件有高达数千克的,但主要还是以小数量的贩毒居多。贩毒人员既熟悉上家“毒源”,又有极大的下家“客源”,把毒品从“毒枭”手中扩散至城市的各个角落。虽然每次交易的数量仅数克甚至不到1克,但其通过向多人多次销售,从中牟取非法利益。(3)毒品流动速度快。大部分案件涉及毒品数量不大,以贩养吸的情况又普遍存在,造成毒品从“毒枭”手中流出之后流动极快,几乎是在几个小时之内转手数次即被吸食。吸毒人员毒瘾发作时,经常以电话方式约定交易,随即寻找隐蔽场所立即吸食毒品后不留痕迹。(4)吸毒人员轮流坐庄方式较为普遍。一名或者数名吸毒人员用自己购买的毒品请客,邀请 “毒友”免费吸食,“毒友”们在享受“免费的午餐”之后也会以这种形式来回馈自己的“毒友”。这种新型的犯罪方式已经普遍存在。(5)共同犯罪比例增高。以团伙的形式从事毒品犯罪,虽然不具有犯罪集团的组织性、严密性和稳定性等特点,但其纠合性很强。有的甚至由同一家庭或同一家族的众多成员共同参与贩毒活动。在共同涉毒犯罪中,家族血缘关系、亲朋好友关系和乡情邻里关系往往成为相互连结的重要纽带。(6)毒品频繁交易使用假名。被抓获的涉毒人员通常只知道上家或下家的外号,且涉毒人员日常居无定所,流动性大,流动范围广,给调查取证、控制嫌疑人和抓捕贩毒分子造成极大的难度。
  四、毒品犯罪成因
  1.现代生产和生活的快节奏加剧了人们精神和心理的压力,经济加速发展带来了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加快,人们心理的紧张程度也随之增加。 为了得到宣泄和缓解,吸毒便成为一种选择。从2003年的0件0人到2013年1-10月的87件106人,毒品犯罪占我县所有犯罪类型的比例近20%。
  2.毒品特性产生双重依赖。大部分毒品犯罪都是从吸食毒品引发的,而人一旦吸毒成瘾后,无一幸免的会对毒品产生身体依赖和心理依赖,吸食毒品像是瘟疫一般会向周围不断扩散,一旦染上就难以戒除,继而从一开始吸食毒品的违法行为慢慢走向犯罪行为。
  3.毒品交易带来巨额暴利。毒品贩卖所带来的巨额利润,致使许多人愿意铤而走险,不惜舍命也要贩毒。毒品交易换来的利益之大,也是毒品犯罪迅速滋长蔓延的重要原因。
  五、毒品犯罪预防对策
  1.加大毒品打击力度。司法机关要始终保持对毒品犯罪的严打高压态势,加大重点整治力度,将管理的触角延伸到易涉毒场所,坚决遏制新型毒品的发展蔓延势头,从源头上切断毒品犯罪。同时要广泛深入地开展经常性的禁毒宣传教育,进一步扩大禁毒预防教育的覆盖面,引导公众知晓毒品危害、远离毒品犯罪,有效遏制毒品犯罪增长态势。
  2.加强犯罪心理预防。(1)完善社会文化环境,减少由于社会的不公等问题而产生的消极情绪,积极地面对社会,面对生活。(2)构建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提高家人防毒抗毒的防御能力,促使家人形成健康向上的人格品质。家人的约束与关怀,对于犯罪嫌疑人今后戒除毒瘾、回归社会、避免再次犯罪无疑起着重要作用。(3)加强学校品德教育。学校教育在注重知识的同时,不应忽视道德和品格的培养,要注重基础教育和道德品格教育同步提升。
  3.加强社会治安管理。(1)重点人员控制。对于实施此类犯罪的人员要依照法律规定严格查办;对于违反规定人员应严肃处理并进行针对性教育;对于有前科、有吸毒史、有违法行为的应当要求家庭、学校、单位、社区或者基层组织对其进行耐心的教育和帮助。(2)重要场所控制。加强易涉毒场所的治安巡逻,坚持“点面结合,以点为主”,对于闹市区等大范围区域进行定时定点巡逻,对于小范围、犯罪多发地要安排专门人员进行巡逻。在马路、街道及广场等地设置24小时监控设施。(3)特殊行业控制。可通过行业本身的管理和行政管理部门进行控制,通过建立行业登记制度、值班巡逻制度、情况报告制度等对特殊行业进行有效的监管,并与治安管理部门加强合作与联系,在发现重大犯罪嫌疑人员时及时采取必要监控措施,以及时控制犯罪。
其他文献
摘 要 夫妻约定将一方婚前的财产归另外一方所有或者夫妻双方共同所有的行为,是约定还是赠与在司法实践中常常出现争议,这直接导致了夫妻间财产转移纠纷在法律适用上存在适用《婚姻法》和《物权法》、《合同法》的冲突。《婚姻法》关于夫妻财产约定的规定相对于《合同法》来说属于特别规定,夫妻财产约定纠纷原则上应该适用《婚姻法》,对于现行《婚姻法》关于夫妻财产约定规定存在缺陷的问题应该通过完善立法解决,而不能因此一
摘 要 加强对刑事被害人的权利保障是当今世界刑事司法的一大发展趋势,本文在概述分析了我国的刑事被害人权利保障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刑事和解符合当前国际上“恢复性司法”的潮流,与我国注重和谐的传统文化暗合,更为重要的是刑事和解有利于被害人权益的保障,并在此基础上对刑事和解的实体范围和程序范围做了简要分析,完善现行刑事和解制度的相关配套机制。  关键词 刑事被害人 刑事和解 权利保障  作者简介:陈莹莹,
摘 要 长期以来,国家法与民族习惯法相生共存,既有紧密的联系又有相悖之处。民族习惯法有其合理的成分、有其符合社会历史发展和人类进步的方面,在当代社会中有存在的必要性。但民族习惯法与国家制定法之间的存在着冲突,应当探寻协调民族习惯与国家制定法在立法上、司法上、法律观念上和社会基础上的有效合作路径,共同发挥二者的合力。  关键词 民族习惯法 国家制定法 法律观念  作者简介:陈巧燕,福建省委党校,副教
摘 要 小小鸟调解委员会作为司法行政机关授予民间非政府组织以人民调解员的资格,并对其进行监督和管理,这种新型的合作主义巧妙的结合了民间组织的热情和行政机关的权威,在调解打工群体劳资纠纷的实践中,效果远比仲裁或其他的司法解决途径更加的理性和高效。原因在于小小鸟在调解过程中对社会规则的熟练运用,对法律规则的拒斥。在面对社会结构断裂,纠纷类型多变化,群体纠纷日益增多的境况下,將游离于政府、法律和诉讼等正
摘 要 本文拟从我国有关交通责任的法律法规产生的“撞伤不如撞死”潜规则入手,通过分析其具体成因来剖析分析法律消极激励作用的产生机制,并进一步分析法律在社会转型期传统道德观念难以为继之时所遭遇的新挑战,进而浅陋地论及應该如何从法律和其他规范的完善上来应对新挑战,从而削弱或尽量避免法律的消极激励作用。  关键词 法律 消极激励 交通肇事 道德  作者简介:徐施峰,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  中图
一、案件回放  2009年5月14日,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对发生在云南省巧家县茂租乡鹦哥村村民李昌国与陈礼金因为收取水管费发生争议,引发了一场惊天血案。李昌国的弟弟从四川西昌赶回村里,找到陈家,发现家中只有陈的女儿王家飞和小儿子王家红在家中。李昌奎和王家飞发生争执,随后,李撕烂王的裤裆,用手把王家飞掐昏后拖到厨房里实施了强奸。王家飞醒后跑到堂屋,李昌奎抡起锄头把王家飞打昏在地,并且拖到另一个屋,并把
摘 要 大学生党员是高校学生中的先进分子,是党的事业接班人,肩负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任务。他们的政治思想素质如何,理想信念是否坚定,将直接关系到党的事业的成败。本文在简要介绍客家精神基本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作为地处客家地区的高校应充分依托这一资源,以客家精神为载体来加强高校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  关键词 大学生党员 理想信念教育 客家精神  基金项目:粤高校党建研究会2013年度广东省高等学
摘 要 目前,根据各地法院的实践,离婚案件的代理人只能获得一般授权,且法院审理离婚案件时,当事人本人必须出庭。这样的规定保障了离婚案件审理的程序公正,但对审理案件的效率却会产生影响。本文就离婚案件中诉讼代理人的地位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力求实现离婚案件审理效率与公正的统一。  关键词 离婚纠纷 一般授权 特别授权  作者简介:童栎丞,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人民法院。  中图分类号:D923.9文献标识码
摘 要 由于刑事案件的纷繁复杂、人的认识能力的局限性,以及许多无法克服的主、客观制约因素,无论是哪个国家,纵使其有多么发达、完善的社会治理系统、有多么健全的法律法规和司法制度,想要完全避免刑事冤案的发生,都是不可能的。但冤案的不可避免并不等于可以对冤案视而不见、见错不纠。每个国家都有责任通过司法程序来及时、有效地纠正司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偏差,实现司法的最终公正,这是群众的期望,更应该是司法实践所追
摘 要 小额诉讼程序已纳入我国最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该程序具有简便灵活、节约高效的优势,但也面临程序、救济等诸多问题,对法院及当事人来说,这样一项舶来品,究竟如何适用,需要细细斟酌。本文在对小额诉讼概念、特征及其价值特性剖析基础上,以某地基层X法院的半年运行情况着眼,力图发现问题,提出关于小额诉讼程序的完善设计。  关键词 小额 终审 程序 救济  作者简介:郫县人民法院课题组,郫县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