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拉伸流变制造装备产业园项目正式落户佛山

来源 :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112720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近日,拥有"国际首创、国际领先"技术的高分子拉伸流变制造装备(ERE)产业园项目正式落户佛山三山新城。包括ERE技术(即高分子拉伸流变基础设备技术)发明人瞿金平在内,共有四川大学高分子研究所教授王琪、中国聚酯工业的主要开拓者之一蒋士成、上海大学复合材料研究中心主任孙晋良4位中国工程院院士齐齐亮相,
其他文献
极地作为地球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环境变化与全球生态系统的变化息息相关。海冰是两极的重要地物,对其变化的研究是全球气候变化研究中的重要一环,是我国开展南北极科考的重要数据支持与安全保障。目前大多数研究表明,南北极海冰呈相反趋势变化,北极海冰锐减的同时,南极海冰呈现缓慢的增加趋势。由于近年来全球增温明显,南北极海冰各自如何变化,整个极地海冰又如何变化是仍需着重探讨的问题。而海冰密集度、整体海冰范围、
潍坊市作为低碳试点城市,评估和预测城市的碳排放情况、归纳低碳发展规律、合理制定低碳发展政策对城市发展很重要.分析潍坊市能源消费变化趋势,采用IPCC的通用方法对1997—2019年碳排放总量进行分析,基于STIRPAT模型,将潍坊市碳排放分解人口效应、财富效应、产业结构效应、能源消费强度效应、城镇化效应,应用岭回归进行定量分析.研究表明,潍坊市煤炭消费的绝对值虽然在下降,但是碳排放总量增加.在此基
利用拉伸流变挤出机研究了低熔指PE粉挤出造粒和直接挤出吹膜的特性。采用凝胶渗透色谱(GPC)、核磁共振、动态流变等方法,分析了低熔指PE粉经拉伸流变挤出造粒前后结构与性能的变化,并与双螺杆挤出机进行对比,了解了拉伸流变挤出技术在挤出能力、加工性能、制备原料性能等方面的优势。结果表明,转子直径为40 mm的拉伸流变挤出机最大挤出能力为67 kg/h,与直径相同的双螺杆相比,提高了190%;造粒后树脂
近年来,西北地区新能源装机容量不断增加,电力系统调峰问题凸显,通过当地新兴灵活可控的光热发电参与调峰能有效缓解上述问题。首先,着重考虑光热电站出力下调而导致的热电转换效率损失,分析了光热电站运行成本,建立其深度调峰成本模型,进而得出光热电站参与调峰辅助服务的补偿。其次,考虑深度调峰成本的前提下,以系统综合运行成本最优为目标,构建考虑光热电站调峰补偿的电力系统日前优化调度模型。最后,通过IEEE-3
对橡塑材料发泡过程副产物废油膏进行回收利用研究。采用化学除水法对废油膏进行除水处理,考察了马来酸酐不同加入量对废油膏除水效果的影响。将废油膏与马来酸酐质量比为10∶1的样品进行除水处理后所得成品进行pH测定和氢核磁表征,结果显示成品pH为6.5左右,核磁共振氢谱中无水峰,且烯烃峰与原样品谱图中烯烃峰化学位移几乎一致。随后将经过除水处理的废油膏与新料以1∶4的质量比添加到橡塑发泡原料端,最终所得橡塑
为了研究塔影效应及风剪切对风电机组输出功率的影响,以双馈风电机组为例,首先,计及风速变化,推导双馈发电机的暂态能量函数;然后,研究风电机组周期性功率波动特性、频率响应及振荡机理;最后,在PSCAD/EMTDC平台上搭建包含风速模型的单机无穷大系统模型并进行仿真,通过机组功率波动及暂态能量的变化,分析塔影效应及风剪切对风电机组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塔影效应和风剪切会造成机组的功率波动,当机组功率波动
汽车维修行业是汽车使用过程的重要保障,随着汽车制造技术的提升和汽车保有量的增加,社会对于汽车维修行业的需求明显提升。从汽车维修行业运营现状出发,分析了汽车维修行业服务能力的有效提升方式,总结了汽修行业发展的合理途径。
针对电力系统正常运行中的微弱次同步振荡信号趋势难以辨识,辨识算法抗噪性差、辨识结果可靠性低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深度残差网络的次同步振荡模态参数辨识方法。建立了一种由卷积层、若干残差层和全连接层等构成的深度残差网络模型;模型训练数据集依据SSO信号特点生成,全部采用仿真数据;经参数调整和优化后的模型能够实现对现场实测的低信噪比SSO信号模态参数的盲辨识。利用理想信号、含噪仿真信号和现场实测数据等三种
应用LMDI因素分解法与基于岭回归估计的修正STIRPAT模型,基于1997—2016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实证分析长三角地区能源消费碳排放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经济产出、人口规模是正反馈驱动因素,分别促进产生186 215.76万吨、14 421.71万吨碳排放,能源强度和能源结构是负反馈驱动因素,分别抑制产生93 253.01万吨、4 082.47万吨碳排放。经济产出、人口规模、能源强度和能源结
新能源分布式应用是支撑国家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的重要构成方式,势必对低压配电系统形成革命性的冲击,对传统的规划、运行、维护等方式提出了全新的挑战。首先,分析了中国低压配电系统的元素与形态变化,介绍各个环节的发展现状与面临问题。其次,从透明化、低碳化、互动化、灵活化、多元化等5维度分析了新型低压配电系统的典型特征,并提出了其特征显著度定量评价指标。最后,从电能质量、可靠性、经济性和安全性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