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麦田潜在病害的发生与防治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nga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就黑龙江省麦田小麦炭疽病、小麦蠕孢叶斑根腐病、小麦白秆病等病害的症状特点、病原、发病因素、防治方法等进行详细阐述,以期为促进小麦高效生产提供科学参考。
  关键词 小麦炭疽病;小麦蠕孢叶斑根腐病;小麦白秆病;症状;病原;发病因素;防治方法
  中图分类号 S435.12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6-0112-01
  Abstract In this paper,the symptoms,pothogen,disease factors and control methods of wheat anthracnose,Bipolaris sorokiniana(Sacc.ex Sorok.)Shoem,Selenophoma tritici Liu,Guo et H.G.Liu and so on were discussed in detail,in order to provide scientific references for promoting the efficient production of wheat.
  Key words wheat anthracnose;Bipolaris sorokiniana(Sacc.ex Sorok.) Shoem.;Selenophoma tritici Liu,Guo et H.G.Liu.;symptom;pathogen;disease factor;control method
  由于种植业结构的调整,黑龙江省春小麦种植面积呈增加趋势。随之而来的小麦品种繁杂,异地调运量的增加,再加上气候环境的变化,导致了麦田潜在病害出现,主要包括小麦炭疽病、小麦蠕孢叶斑根腐病、小麦白秆病等。现对黑龙江省小麦田潜在病害的症状特点、病原菌类型、发病因素及防治方法等进行详细论述,以期为小麦病害防治提供科学参考。
  1 小麦炭疽病
  1.1 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和叶鞘。叶片染病,形成椭圆形或近圆形病斑,后期病斑扩展融合连片,致使叶片早期枯死。所有病部均有小黑粒点,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盘[1-2]。叶鞘染病,植株基部叶鞘先发病,产生1~2 mm椭圆形病斑,中央、周围分别呈灰褐色、暗褐色,后期病斑扩展成长条形褐斑,直至病部以上叶片发黄枯死。茎秆染病,生成梭形褐色病斑[3-4]。
  1.2 病原
  小麦炭疽病的病原为禾生炭疽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1.3 发病因素
  病原菌在寄主病残体组织上越冬、越夏的载体形式是分生孢子盘或菌丝体。病原菌也可附着在种子上传播。种子带菌或幼苗根、根颈、基部茎接触带菌土壤,即可引起发病,侵染后10 d,病部就会出现分生孢子盘[2,4-5]。在田间气温约25 ℃、湿度大、有水膜的情况下,利于病菌侵染和孢子形成。肥料不足、碱性土壤地块、杂草多的连作地,利于发病。不同小麦品种对小麦炭疽病的抗性具有明显差异[1,6]。
  1.4 防治方法
  1.4.1 农业防治。一是与非禾本科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二是选用小麦抗性品种。三是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或土壤深翻[6-7]。
  1.4.2 化学防治。对于发病重的地块,应及时喷药。用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或25%苯菌灵乳油800倍液,喷防1次或隔15 d再防治1次。
  2 小麦蠕孢叶斑根腐病
  2.1 症状
  小麦蠕孢叶斑根腐病在小麦幼苗期至抽穗结实期均有发生,是小麦全生育期典型的多阶段型病害。幼苗期发病,导致芽腐、芽枯;成株期发病,引起叶片早枯、根腐、穗腐、黑胚粒[1-2,8]、茎基腐、叶斑、籽粒秕瘦等。
  2.2 病原
  小麦蠕孢叶斑根腐病的病原是麦根腐平脐蠕孢,属于半知菌亚门真菌。
  2.3 发病因素
  小麦蠕孢叶斑根腐病病菌主要随病残体在土壤中或种子上越夏和越冬。分生孢子的侵入途径为胚芽鞘或幼根,引起多部位发病,例如地下茎、次生根、茎基部、叶鞘等[1-2]。苗期发病的重要初侵染源是带菌种子。小麦拔节至成株期,根腐扩展的同时,叶片病斑也不断扩展[1]。大量分生孢子在地面病残体、植株病部不断产生,并借风雨传播,不断进行再侵染。小麦蠕孢叶斑根腐病发展蔓延速度快,潜伏期为3~7 d。在气温18~25 ℃、相对湿度100%的天气条件下,功能叶片和麦穗大量染病或流行成灾。春麦迟播、种植过密的田块发病重。
  2.4 防治方法
  2.4.1 农业防治。一是提倡轮作,秋翻灭茬。二是选用抗病、耐病品种。三是选用优良种子,科学播种。四是提倡施用酵素菌沤制的有机肥。五是加强夏秋季田间管理,加快土壤中病残体分解。
  2.4.2 化学防治。实施药剂拌种,用种子重量0.2%~0.3%的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或用种子量0.2%的3%纹霉净可湿性粉剂拌种,或用种子量0.1%~0.3%的20%三唑酮乳油拌种。
  3 小麦白秆病
  3.1 症状
  小麦白秆病在小麦各生育期均可发病,主要危害叶片、茎秆。常见2种症状(局部斑点、系统条斑),具体如下。①斑点型。可见近椭圆形草黄色病斑在叶片上产生,病斑四周呈褐色。后期可见长方形角斑在叶鞘上产生,病斑的中间、四周分别呈灰白色、褐色。茎秆也可以产生褐色短条斑。②条斑型。叶片染病,初期为水渍状条形斑,从叶基部沿叶脉向叶尖部发展,初為暗褐色,后变为草黄色。边缘色深,呈黄褐色至褐色。每个叶片有2~3个条斑(宽3~4 mm),条斑融合,叶片枯死。叶鞘染病[1-3],病斑相似于叶斑,产生不规则条斑,从茎节扩展至叶基部,发病轻时有1~2个条斑(宽为2.5 mm),呈灰褐色至黄褐色,严重时叶鞘枯黄。茎秆上的条斑少数发生在穗颈节以下1~2节,多发生在穗颈节。症状类似于叶鞘。   3.2 病原
  小麦白秆病的病原是小麦壳月孢,属于半知菌亚门真菌。
  3.3 发病因素
  小麦白秆病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器在种子和病残体上越冬和越夏。帶病种子和病残体是初侵染源。田间早期病害出现后,病部产生分生孢子器,释放大量分生孢子,侵入寄主组织,导致病害扩展。小麦白秆病的流行程度与品种抗病性、种子带菌率、开花至灌浆期温度和湿度有关。低温多雨利于该病流行。
  3.4 防治方法
  3.4.1 农业防治。一是实行轮作,减少田间菌源基数。二是严格实行检疫制度。三是建立无病留种田,选育抗病品种[1-2]。
  3.4.2 化学防治。一是种子处理。可选用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0 g拌麦种10 kg,或用40%拌种双粉剂5~10 g拌种子10 kg,或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0 g拌种子10 kg。闷种20 d,有很好的效果。二是药剂防治。田间出现病株后,可喷洒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1]。
  4 参考文献
  [1] 小麦常见病害[EB/OL].[2017-04-05].http://www.farmers.org.cn/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679785.
  [2] 袁琳.小麦病虫害多尺度遥感识别和区分方法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5.
  [3] 汪京京,张武,刘连忠,等.农作物病虫害图像识别技术的研究综述[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4,36(7):1363-1370.
  [4] 张竞成,袁琳,王纪华,等.作物病虫害遥感监测研究进展[J].农业工程学报,2012,28(20):1-11.
  [5] 陈万权.小麦重大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体系[J].植物保护,2013,39(5):16-24.
  [6] 张素艳.小麦病虫害防治专家系统的构建[D].郑州:河南农业大学,2002.
  [7] 崔文斌.小麦病害图像的存储与识别技术的研究[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16.
  [8] 虎晓红,李炳军,席磊.基于多示例图的小麦叶部病害分割方法[J].农业工程学报,2012,28(13):154-159.
其他文献
随着新课改不断地深入和推进,初中教学要想紧跟教育趋势与时代要求,就要积极的应用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道德和法治课程是培养初中生法治意识以及思想意识的重要途径,一定要
<正> 一、存货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地位存货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生产或销售而储备的物资。存货在企业生产经营中主要发挥着以下作用: 1.防止停工待料。适量的原材料存
会议
作为学生教育成长重要阶段的中学教育,更加应该引起人们的关注。为了能够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优秀的教学教学管理理念是推动教学质量提升的助力。人本化理念在中学教育管理
目的:探讨胃癌远端胃大部切除后行B-II+Braun或Roux-en-Y两种消化道重建方式的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间接受远端胃大部切除并行上述消化道重建的
在研究地下水位动态观测网时,首先必须解决地下水位动态分类问题。本文以陕西两华(即华县和华阴县)地区地下水位动态观测网为例,将数理统计学中的动态聚类法应用于地下水位动
本研究就复方西洋参口服液对具有肾虚表现的健康老年人在清除自由基、调节性激素水平及单胺氧化酶水平方面的影响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本方缓解衰老症状功效总有效率为88.89
调研分析北京燃气埋地钢质管道现状,总结存在的各类管道腐蚀问题,回顾近20 a腐蚀控制的研究情况,对关键技术方案进行概述。针对管道的阴极保护系统、防腐层、杂散电流干扰、
摘要 结合新泰市实际情况,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设施作物番茄和草莓进行了熊蜂授粉试验,结果表明:熊蜂授粉可以大幅提高产品的商品性和产量,减少畸形果数。而且熊蜂授粉能使产品提前成熟,同时节省了劳动力,降低了劳动强度,避免激素对人体的危害。  关键词 熊蜂授粉;番茄;草莓;产量;品质;山东新泰  中图分类号 S6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20-0057-01  新泰市地
本文试图利用系统工程原理,解决济宁—兖州矿区的供、排水矛盾。在仔细分析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建立了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和相应的数学模型,并应用最优化理论识别了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