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麻醉法对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皮质醇水平的影响

来源 :中华麻醉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lfer_hfu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观察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和全麻两种麻醉时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皮质醇变化。25例择期上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两组:A组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12例,B组为全麻13例。分别于麻醉前、麻醉插管后2分钟、进腹探查时、术中2小时、拔管后即刻抽取中心静脉血测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皮质醇的浓度。结果示A组麻醉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 B组术中肾素活性和皮质醇显著增高(P<0.01)。此外,手术期间A组比B组心率慢,血压低(P<0.01)。表明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是一种应激反应较轻的麻醉方法。

其他文献
对比观察了阿芬太尼与芬太尼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选择ASA I~Ⅱ级成年患者36例。随机分成阿芬太尼组(AF)和芬太尼组(F)。在诱导和维持时,AF组静脉泵入阿芬太尼 40µg/kg和每分钟1µg/kg,F组静脉泵入芬太尼 4µg/kg和每分钟0.1µg/kg.皆吸入0.5 %~1.5 %安氟醚和氧,并辅助维库溴胺维持麻醉。观察入室、给药后 1、3、5分钟、静脉注射维库溴铵、硫喷妥钠后、插管后 1、
期刊
期刊
期刊
通过监测用力呼气中期流速(MMF)和呼出25%、50%、75%用力肺活量(FVC)时瞬时呼气流速(FEF)25%、FEF50%和FEF75%等指标,对25例不同麻醉方法下(全麻、硬膜外阻滞)行上腹部手术患者围术期小气道功能进行了连续观察。结果显示,术后4小时MMF为术前的32.7%,术后第7天为术前的68.2% 。 表明上腹部手术后小气道功能严重减退。
期刊
选择45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其中23例应用小剂量抑肽酶作为用药组,观察体外循环期间小剂量抑肽酶降低术后失血量的作用。结果显示:用药组术后失血量比对照组减少了 50.2%,输血量减少了67.0%。抑肽酶可减缓血小板计数的骤然下降趋势,但并不阻止其下降。血小板聚集功能及粘附功能的下降在用药组明显较轻,而胞浆游离[Ca2+]i、膜磷脂酶A2和环氧比酶活性的上升明显被抑制。结论:小剂量抑肽酶可明显减少术
期刊
观察了 50例无心、肺疾患,ASA I~Ⅱ级的子宫或卵巢部分或全切除的患者术后硬膜外注射2.5mg吗啡的CO2通气反应、止痛效应、脉搏氧饱和度(SpO2)和呼出气CO2分压(PETCO2)变化。硬膜外注药后1、3、6、9和12小时的CO2通气反应值,分别自术前8 573(均值)降至5 513、3 945、3 398、4 268和5 235ml·kPa-1·min-1。最大降低值发生在注药后6小时有
研究了前列腺素E1控制性降压对肝、肾、脑血流量的影响。杂种犬16只,随机分为前列腺素E1组和对照组,输注前列腺素E1使平均动脉压下降30%~40%,维持30分钟,分别于降压前、降压后15分、30分及停止降压后15分钟测定肝、肾、颈内动脉血流量。结果表明控制性降压期间右侧颈内动脉血流量、肝固有动脉血流量、肾动脉血流量均无显著变化,门静脉血流量显著降低,停止降压后15分钟门静脉血流量恢复降压前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