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与探究”栏目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

来源 :考试·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QChri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科学探究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鲁科版物理教材中“实验与探究”栏目为我们提供了探究素材。在探究过程中要合理选取探究课题,明确探究课题内容特征,合理安排时间,适度探究;要重视探究过程中学生的交流与合作;探究性教学要收放自如、讲求实效。
  【关键词】实验与探究 课堂教学 实施
  
  科学探究原意指科学家用科学的方法,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科研活动。具体到课堂教学探究,应该是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让学生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探究的相似过程,即经历从物理和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学习科学家的思维方式。对问题进行因果分析,从而对探究结果作出客观准确的描述和解释,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并注意在探究中发现新问题,构建新知识的教学活动。鲁科版物理教材的资料栏目设置多样化,引导学生高起点、大视野、多角度地认识物理科学。主要包括“实验与探究”“讨论与交流”等活动性栏目,“方法与点拔”等方法性栏目,“拓展一步”“信息窗”“迷你实验”等拓展性栏目。其中“实验与探究”包括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探究实验,一般是课程标准要求的内容,该栏目旨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及实验能力,是落实三维目标体系中“过程和方法”这一目标的最佳学习方式。因此,处理好“实验与探究”栏目内的探究教学,在课堂中增加探究实验的活动,并让学生积极参与,使探究教学顺利实施,是新课改教学能否有效地推进与落实的保证。下面我就教学中的几点体会做如下归纳。
  一、合理选取探究课题,适度探究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倡导学生采用科学探究、研究性学习等方式开展学习活动,成为课程改革和实践的一个热点。根据教学实际引进的探究性学习,其主要目的是在于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的曲折和乐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明确探究课题内容特征,合理安排时间
  一节完整的探究活动课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多个环节。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由于受教学时间的限制,学生的基础及实验条件的不足等等因素制约,要使探究实验顺利进行,保证师生集中精力解决核心问题。我认为:一方面,每次探究活动中多个环节不必一一呈现。教师应抓住课题的内容特征,挖掘课题在某些环节上的教学潜力。 如关于“研究平抛运动”的探究实验,探究物体在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运动特点是重点和难点,如何使学生通过演示实验和频闪照片分析、概括,形成结论是关键。这样有的放矢的探究形式,减少了学生由于繁杂的探究步骤而引起的烦躁心理而造成的负面影响,真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将探究活动的一些环节延伸至课外,在课前做好充分的探究准备,提前安排学生准备开展实验探究的知识,保证实验探究过程中,学生将主要精力集中于对核心问题的探究。
  三、重视探究过程中学生的交流与合作
  物理课的大多数科学探究课都不宜以一个人为单位进行,应分组进行,每组2—3人。组内的角色分工要明确,例如,甲同学负责操作,乙同学负责记录,或不同学生负责从不同信息源中找相关信息;另一方面,组内的角色要交换,例如,第一次实验时甲同学负责操作,乙同学负责记录,则第二次实验时,应该是乙同学负责操作,甲同学负责记录。要注意发挥每个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作用,不能由少数学生包办代替。这样做即能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机会均等的全面练习,又能充分体现工作中的分工与协作。而且在分组时注意好、中、差学生的合理搭配,以便各组都能顺利进行实验探究。
  在探究教学过程中,师生可以就提出的观点展开讨论,淘汰不合理的观点,修正不完善的观点,催生新假说,使学生养成倾听、反思的习惯,促进表达、交流和评价能力的发展,逐步学会提出能反映事物(现象)本质的观点。为了让学生充分体验探究过程,应该每学期至少安排1至2次完整的探究实验,既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的各种想法、各种观点进行充分的交流和讨论,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四、设置驱动性问题,激发学生思考
  在实验探究环节,教师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精心设计让学生感兴趣的探究问题,激发起学生对所解决问题的探究欲望,产生探究的动机,同时引导学生明确实验探究的目的,避免活动的盲目性。
  五、探究性教学要收放自如、讲求实效
  探究学习的开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要花费精力,统筹组织好各个教学环节,使之落到实处。在探究学习中开放度大,学生活动也多,需要教师有较强的调控课堂能力和功底,否则,只会看到表面热闹,实效却很低的结果。这就要求我们在探究学习中做好“收”的工作。比如,在学生分组实验后的交流阶段,比较常见的一种现象是:在其他小组代表发言交流时,某些学生仍然忙于自己的实验,思维的兴奋点还停留在实验上,不能及时转到下一环节,也就无法分享他人的经验和心得,既耽误了自己也会影响到其他同学。这时就需要教师有良好的调控能力,收拢学生,引导他们学会倾听与分享,保证各小组探究成果得到提升。
  
   (福建大田县第一中学;366100)
其他文献
【摘 要】在生物课堂中如何突破教学中的难点,一直以来是生物教师比较困惑和迷茫的一个问题,本文结合一些生物实例给予一些解释,希望对生物教学有所启示。  【关键词】突破 难点解析    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几乎每个章节都会有难点;但高中生物教材中的主要难点内容主要有几个方面,这几个方面有部分学生到高三时还不是太清楚,所以这就需要老师在讲第一遍新课时,就把它突破,这几个难点是:第一章细胞的有丝分裂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