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津胡萝卜

来源 :农村农业农民·A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ith6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胡萝卜,又名红萝卜,原产于欧洲,大约在唐代经由西域传入我国,由于古代中原人称西域民族为胡人,所以就把这种蔬菜称为胡萝卜。胡萝卜是一种质脆味美、营养丰富的家常蔬菜,含糖类、脂肪、挥发油、胡萝卜素、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花青素、钙、铁等营养物质,素有蔬中佳品“小人参”之称。中医认为胡萝卜味甘,性平,有健脾和胃、补肝明目、清热解毒、壮阳补肾、降气止咳等功效,可用于肠胃不适、便秘、夜盲症、性功能低下、麻疹、百日咳、小儿营养不良等病症。在众多胡萝卜中,河南延津胡萝卜知名度最高,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2009年,延津胡萝卜获得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登记,成为河南省首批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
  延津胡萝卜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据史料记载,延津县种植胡萝卜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明朝时即为贡品。明朝万历年间,延津大旱,粮食大面积减产,老百姓苦不堪言。恰逢当年各地向朝廷进贡之际,延津县令整日愁眉不展。当朝吏部尚书李戴(延津县东街人)得知家乡灾情后,让延津县令入京进贡一车当地生产的胡萝卜。李戴用心找名厨烹制后,献于皇上和后宫娘娘品尝,皇上尝后赞不绝口:“久食山珍海味,竟不知中原竟有如此佳品!”“延津虽无粮,胡萝卜足矣!”从此,延津胡萝卜作为朝廷贡品名扬天下,李戴敬献胡萝卜免皇粮的故事也流传至今。为纪念李戴,延津人民仍在年年祭扫城东的李天官(后人尊称李戴为天官)墓碑。
  延津县具有优良的自然生态环境,地处豫北平原黄河故道,属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地下水资源丰富,土层深厚,易于耕作,且无工业“三废”污染,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非常适宜各种农作物生长,盛产小麦、棉花、花生、胡萝卜。延津胡萝卜的主产区延津县小潭、新安、榆林、塔铺、石婆固等乡镇,地理位置独特,土、肥、水以及气候条件非常适宜胡萝卜生长。土壤为黄河冲积母质,沙壤土,土壤质地疏松,有机质含量高,氮磷钾和微量元素丰富,非常适宜胡萝卜肉质根的膨大与良好品质的形成。该区域光热资源充足,生长期降雨适中,排水条件好,肉质根膨大期不浇水、不淹根,肉质根不分叉,无裂痕。得天独厚的自然生产环境,加上优良品种,造就了延津胡萝卜短缩茎突出、枝叶少、肉质根大、个体圆润、尖削度小、外表光洁、色泽鲜艳、口感甜脆等特点。延津胡萝卜除具有一般胡萝卜的营养成分外,其蛋白质、糖类和维生素的含量均较高,经河南省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测,延津胡萝卜蛋白质含量达1.14%,可溶性总糖为6.09%,维生素C为130毫克/千克,维生素E为0.77毫克/千克。
  如今,“延津无粮”早已成为历史,但是延津胡蘿卜的辉煌一直在延续,先后获得了“无公害农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河南名牌农产品”等称号。目前,延津县种植胡萝卜10多万亩,总产量60多万吨,畅销全国各大城市和港澳地区,每年为农民带来4亿多元的收益。小小胡萝卜,已“长”成大产业。
其他文献
加强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控制和合理确定工程造价,确保工程造价的准确性,提高工程造价行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我国建筑工程价格管理的规范化、市场化和科学化进程,是构建和谐工
近年来,由于北屯地区农作物病害发生严重,职工越来越重视作物轮作倒茬。随着作物种植结构的调整,职工种植花芸豆面积不断增加,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管理方式也由以前的赤地灌改
推导出光链路C/N指标的简化计算式,并计算光接收模块改用砷化镓材料以后、光发射机改用砷化镓放大模块以后,光链路C/N指标和CTB指标的提高量。同时还说明光接收机内光接收模
剖析中国造纸行业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的生产运行情况和当前面临的困难,研判2009年造纸行业发展趋势,提出一些关系纸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和要求的建议。 Analyze the producti
在城市找一份工作简单,但要在城市真正有个落脚之处不易.如果不依靠外力或啃老的话,单凭许多年轻人的工资无异于杯水车薪,家庭宽裕的或许不怎么吃力,但如果家庭财政紧张的呢?
期刊
前卫与时尚在现代社会人际交往中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但不少人对它们的认识存在着误区,以为前卫的就是时尚的,将它们混为一谈.
近年来 ,大斜度、大位移井越来越多 ,加之复合导向钻井技术及高效PDC钻头新技术的应用 ,使单只钻头进尺不断提高 ,机械钻速越来越快 ,如岔河集地区下部井段最高进尺达 6 0 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