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科视角下我国乡村人居环境评价研究述评

来源 :华中建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tm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构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有助于推动乡村人居环境的高质量建设.当前有关乡村人居环境评价的研究分散于多个学科,尽管成果颇丰,但仍缺乏对不同学科及学术成果的横向比较与纵向对话.该文基于多学科视角,将既有研究分类,并置入同一文本中比较分析,通过检视代表性文献,从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及研究应用四个维度,对乡村人居环境评价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并归纳出不同学科在上述四方面研究的共性与差异.进而从学科融合、共享平台、应用场景三方面提出乡村人居环境评价研究的延伸方向.
其他文献
现阶段,我国面临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命题,“大城小圈”成为未来城市的发展趋势,社区电影院作为社区的重要文化场所,将走进更多居民的文化生活.随着城市化脚步的加快,温州洞头老城发展正面临着重大机遇与挑战.该文通过对洞头老城的深入调研,进行中心街社区电影院的科学策划,通过修补城市功能,以“点”的更新激发区域的活力,打造浙南海岛城市的有机更新样本,以期为未来社区电影院策划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现阶段城市小气候、微气候环境恶化的负面现象时有发生,针对这些现象,城市建筑布局、建筑形式应当进行合理的调整,将不良气候环境产生的几率降到最低,营造合理的街区和群体空间,形成城市内部舒适的气候区.该文运用CFD模拟的方法对金帛岛城市风道格局进行验证与分析,以城市设计方案为基础进行模拟,找出局部的气候环境问题区域.基于CFD气候环境模拟实验的结果,完善金帛岛地区的商业街区网络,营造良好的风热环境,合理利用地块内的季节性自然通风条件,确定街区内的建筑群体的总体排布方式,对建筑群体空间布局以及建筑形态的合理性进行
滨水地区是体现城市风貌特色,彰显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当下将“文化”作为提高城市发展持续性的重要动力的背景下,该文结合国内外城市文化复兴研究和实践,从五邑文化复兴的角度出发,结合江门市江门水道城市设计实践,提出滨水地区城市设计具体策略,以期对国内类似地区的城市设计提供借鉴.
该文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剖析了初学者、熟练者和卓越者在建筑设计的过程层面、策略层面和执行层面的心理学机制,辨析了传统建筑设计方法的局限性和思维传承性.进而根据电脑编程和人工智能的特点,分析数字时代给建筑设计过程层面、策略层面和执行层面带来的变革.最后,结合数字时代脑机结合的行业发展趋势,分析建筑学专业原有教育体系的局限,并提出STEM教育理念下建筑设计方法论的新架构.
我国城镇化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城市研究的目标与重心发生了转变.通过城市设计过程对城市空间形态进行有效控制,已成为新时期城市空间发展与管控的必要手段.该文基于我国城市规划管控的发展历程、现实需求与实践经验,提出了城市设计过程中空间肌理形态控制的内容与方法;通过类型控制、参数控制与量效控制三个层次的深化研究,提升城市空间肌理形态控制的科学性、完整性与精确性,为新时期我国城市空间形态管控提供借鉴.
新冠疫情背景下区域综合防灾规划成为热点.站前广场作为联系城市与城市的集散地,是区域防灾,特别是都市圈防灾的重要节点,但我国目前对铁路客站站前广场及周边综合防灾效能和潜力的研究尚无定论.该文选取武汉都市圈56个铁路客站站前广场为研究对象,通过其所在区位将站前广场划分为中心型、边缘型、外围型三种类型,从站前广场的有效避难面积、环境空间比和所在站房最高聚集人数三个要素出发,结合相关规范,探讨了不同类型的站前广场作为紧急避难场所的适宜性,分析了站前广场作为避难场所的潜力并提出若干改进措施,以期对今后区域综合防灾及
以视觉认知为基础,采用视觉认知画面为手段,对城市地标建筑的影响作用进行了量化研究.以画面占有率的平均值反映地标建筑在不同观察距离上对城市空间的平均影响程度,以画面占有率的样本方差值表示地标建筑对城市空间的影响作用是否跳跃或者连续稳定.以此为基础对城市区域中多处地标建筑开展研究,通过对各观察距离范围上的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考察地标建筑对城市空间影响的相似性与差异性.
党的十九大提出“建设人民城市”的治国方略,15分钟生活圈作为提高居民生活品质的重要抓手,是营造社区生活的基本单元,将推动我国基层治理单元的不断完善.该文在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以西安高新区为研究对象,提出区域层面“自下而上的生活空间单元识别与自上而下的15分钟生活圈划定”相结合的生活圈划定方法,并聚焦解决现阶段15分钟生活圈的设施均好性问题,提出多元共治的规划策略,以期创新生活圈的划定方法,并建立一种共建共治的实施管理机制.
该文选取两类极端的聚落形态:有机型和无机型聚落肌理,基于聚落肌理图片数据,通过人工分类与卷积神经网络图像识别相结合,在大量样本训练基础上,根据聚落肌理形态表意特征对聚落进行分类判定.阐明了两种聚落肌理数据集的分类整理方法以及判定模型的建立过程,结合实际聚落案例,对不同聚落的序列信息以及内部空间关系进行分类研究,利于探究聚落序列符号的共性及多样性,可作为后续聚落空间形态关联研究的理论基础.
近年来,成都市养老服务产业发展迅速,但是由于人口的快速老龄化、供需不平衡等现象,养老服务设施依然难以满足老年人口的需求.该文基于街道、乡镇尺度的人口与设施等多源数据,通过GIS分析成都市老龄人口、养老服务设施的空间分异特征,并采用两步移动搜索法(2SFCA)测算了1h单一有效服务半径和三级有效服务半径成都市养老服务设施的空间可达性.基于养老服务设施空间可达性分布不均等问题,提出核心区养老设施高效便捷化,以及二圈层发展社区养老两项规划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