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气疏肝汤联合穴位贴敷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及对肝功能、血脂和细胞炎症因子的影响

来源 :中医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ebern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理气疏肝汤联合穴位贴敷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及对肝功能、血脂和细胞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肝硬化科收治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70例,按1:1的比例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穴位贴敷(取穴:肝俞、脾俞、神厥.药物:川芎、半夏、水飞蓟),每日上午8时贴于穴位2 h.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理气疏肝汤(水飞蓟、枸杞子、柴胡、山楂、白芍、胡黄连、泽泻、香附、延胡索、炙甘草),1 d 1剂,煎煮至300 mL,分早、晚两次服用.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后判定疗效.结果:在总胆红素(TBIL)、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低密度脂蛋白(LDL-C)、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方面对比,治疗组治疗后优于对照组(P<0.01).结果:理气疏肝汤联合穴位贴敷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疗效确切.
其他文献
Marshall静脉(vein of marshall,VOM)是左上腔静脉的残存物,因其为部分房性心律失常的触发灶,而成为心房颤动的致病原因之一.同时VOM也是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与左心房组织联系的媒介,促进房颤的持续状态.肺静脉隔离(pulmonary vein isolation,PVI)是目前治疗阵发性房颤最有效的策略[1~4].持续性房颤(persistent atrial fib-rillation,PersAF)由于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导管消融成功率不高,术后窦律维持比例在50%~70%不等
期刊
患者女性,28岁,因“血压升高伴站立时黑朦15d”于2018年12月19日入院.2年前出现蛋白尿,血肌酐72μmol/L.同年,血压波动在160~180/100~90mmHg,心率70次/min,尿蛋白(卅),24h尿蛋白定量0.55g/d,α 微球蛋白56.94mg/L,血肌酐123μmol/L,血尿酸528μmol/L.人院前1个月出现视物模糊和四肢皮肤感觉异常.卧位最高血压:200/90mmHg,坐位:160/80mmHg,立位约90/60mmHg,伴头痛、恶心、黑曚,日常生活无法自理,每天清晨站立
期刊
衰弱是老年人各项生理储备的进行性下降导致机体易损性增加、抗应激能力减退的非特异性状态,患病率受遗传、年龄、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影响[1],衰弱在老年冠心病中的发生率为48.5%~79.0%[2].本研究通过分析老年冠心病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其与衰弱水平的关系,希望为老年冠心病患者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期刊
妊娠期及围生期孕妇常见有体重增加、水肿、气短、乏力等的妊娠期不适[1~4],有4%的孕妇出现心血管并发症[5],包括妊娠期高血压、子痫、HELLP综合征(hemolysis,elevated liver enzymes and low platelet count syndrome)、围生期心肌病(peripartum cardiomyopathy,PPCM)[6],妊娠同时可暴露隐匿的遗传性心肌病如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7,8]或爆发潜伏的病毒性心肌炎.妊
期刊
艾滋病感染及病情加重时患者出现焦虑症后,如未及时接受正规治疗,易导致急性焦虑障碍,目前,国内外并无较好治疗方法.艾滋病导致机体元气损伤,肝、脾、肾等多脏腑亏虚,其中尤以肾虚多见,而急性焦虑障碍的临床表现与肾的功能密切相关.从生理角度来讲,肾与人的情志活动关系密切;从疾病表现来讲,肾气虚会出现恐惧、惊慌,肾精亏虚则神失其所驭.肾虚累及其他脏腑,如肾亏肝旺、心肾不交、肺肾两虚等均可导致艾滋病患者产生急性焦虑障碍,且急性焦虑障碍病久累及于肾,造成肾虚,两者相互影响.在对艾滋病伴发急性焦虑障碍与肾虚相互影响认识的
患者女性,62岁,因“反复发热2个月余”,2020年9月17日收入中日友好医院.2020年7月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8.4℃,伴寒战、咳嗽、咯血、盗汗、乏力.外院查体触及左侧颈部淋巴结肿大,遂行颈部B超,示双侧颈部及颌下淋巴结稍大,左侧约1.4cm×0.7cm,右侧约1.4cm×0.8cm,形态规则、边界清.腹股沟B超:双侧腹股沟多发淋巴结肿大,反应性增生不除外.腹股沟及颈部淋巴结活检:均提示淋巴结反应性增生.胸部CT:双肺支气管扩张,远端可见磨玻璃影及树芽征改变,密度不均,边界欠清,纵隔及双
期刊
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recurrent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RRTI)[i]是指一年以内发生上、下呼吸道感染次数频繁,超过一定范围.RRTI致病因素复杂,免疫缺陷病、先天性肺实质发育异常、微量元素缺乏、外界环境等均为RRTI的影响因素[2].本研究收集4~6岁儿童RRTI相关因素并研究,为降低儿童RRTI发病率提供参考.
期刊
间质性肺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又称为弥漫性肺疾病,以弥漫性肺泡炎症和间质纤维化为病理基础,主要表现为活动后呼吸困难、干咳、胸闷气急[1].研究显示[2],ILD发病率在我国呈上升趋势,尤以老年人居多.由于ILD病因的多样性和病机的复杂性,目前临床尚无统一的治疗方案.中医治疗ILD可减轻临床症状,提升生活质量,具有标本兼治的优势.导师张洪春教授从事临床工作30余年,治疗ILD疗效显著.笔者有幸跟诊学习2年余,受益匪浅,现将张洪春教授治疗ILD的经验总结如下.
期刊
患者男性,15岁,2019年4月劳累后出现腰痛,活动后加重,休息可缓解,行走、起床困难,无昼夜规律,2020年4月上述症状加重,查血常规:白细胞、血小板正常,HGB 119g/L;CRP 7.17mg/dl(0~0.8),ESR 54mm/h (0~15).随后四肢及头部出现散在鲜红色皮疹.2020年7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胸痛及背痛,伴间断发热,最高体温38.6℃.2020年10月因肺部感染就诊于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入院后查外周血,结核感染的T淋巴细胞斑点试验T-SPOT(-),抗核抗体谱+类
期刊
五运六气理论是研究天时、地理等气候变化规律及其对生命影响的科学,从五运六气理论角度探讨原发性高血压中医分型与诊治的可行性.作为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高血压病的发病具有显著的时间及地域特点,符合中医学“天人相应”的运气学规律.高血压病的形成、发展与中医学理论的气、血关系紧密相连.西医学理论认为,高血压病的产生取决于心脏收缩能量、有效循环容量以及外周阻力的影响.从中医学理论角度论述,心脏收缩能力强弱和气之多少有关,有效循环量的多少取决于血、水、津液的多寡,外周阻力的高低则与寒(阴)、温(阳)的平衡有关,而气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