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葛嘉(1984-),男,学士,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广电传媒。
摘 要:随着传媒产业化、市场化的发展,跨地区经营正成为广电传媒业的新趋势。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政策支持下,广电传媒业也在探索新的发展模式。
关键词:广电传媒;跨地区合作;发展
一、现阶段广电产业存在的问题
伴随新兴媒体的发展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广电传媒业的发展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
1.体制缺陷:现在,国内的电视产业大多以省级为单位,自成体系,与国际同行交流较少,没有走出较封闭的发展模式,现今依然存在较多的问题,广电传媒业体制上的缺陷阻碍了该行业的发展。首先,分散的结构以及市场的垄断造成资源浪费,导致各电视台规模较小,发展后劲不足,资源浪费。其次,削弱舆论的引导功能,由于行政主导的播出方式与多元竞争为主的方式时常发生冲突,在生存压力之下,广电人无意识的选择了市场导向,进而忽略历史责任和文化理性。第三,易形成管理粗放效率低下。
2.集团化方式单一:如今,我国广电产业普遍走集团化道路。但是,我国广电产业的集团化是在政府的强力推行之下进行的资源整合。 因此,我国的广电集团化就有了以下弊端。首先,在市场方面形成了垄断的局面,存在不公平交易,这样就使得节目缺乏竞争力;其次,集团化并未创造规范的市场环境,内部运行机制可能会导致缺乏活力;第三,集团化整合了行业小型松散的结构,但“大而散”的问题仍未解决。与国外传媒巨人相比,国内的广电集团仍有很长的路要走。走集团化道路是其中的一种方式,但应探索走多元化的道路。
3.地方广电行业的现状:地方广电业普遍只覆盖当地,广告经营的空间有限。而且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也制约着行业的发展。广告收益不高导致节目粗糙,观众不感兴趣,进而影响广告收入,这样的恶性循环影响了广电业的发展。另外,各地方广电业各自为政制作节目造成资源的浪费。
此外传媒市场的全球化对我国广电业带来很大的冲击。针对以上实际情况,广大传媒人正积极探索跨地域合作的可行性。然而传统的条快状的管理方法阻碍了广电业的发展,而且无法按市场规律配置资源,造成效益低下没有生机活力。 我国传媒业要想走规模化集团化的道路,跨地域发展是必然的选择。但现如今按地域管理的模式阻碍了广电业的兼并重组,因此为了实现跨地域经营,广电传媒业需要更新管理方式,做大做强。只有这样我国广电传媒业才能走上规模化集团化的道路,广电传媒业才能换化出新的勃勃生机。
二、跨地域合作的可行性
1.政策背景:大约在10年前,国家有关部门对组建媒体集团以及跨媒体和跨地区经营给出了指导性意见,广电总局2001年46号文件也提出,在本世纪第一个10年内组建若干个有国际影响力、跨行业、跨地区的传媒集团。党的17大、18大进一步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广播电视产业的跨地区发展。04年广电总局又提出发展跨地域的传媒集团,要求以业务和资产为纽带,整合电视广播资源,推进区域合作和跨地域经营。总之,国家的政策为广电传媒业的跨地域发展提供了坚定支持。
2.内在要求:一个行业的生存发展离不开竞争,广电传媒的跨地区经营正是竞争的结果。近几年,中国电视业在中省市台之间竞争激烈,各地传媒业意识到,只有跨地区合作才能扩大市场增加利润。
3.自身因素: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以及适应加入国际贸易组织的环境变化。在国家大力的政策支持下,我国的广电产业不不断发展壮大。同时,我国广电行业空间广阔,市场潜力巨大远未饱和。在国际传媒的影响和带动下,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走跨地域发展的道路是广电传媒业的必然选择。
另外,跨地域经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有人们熟知的广告市场空间,还包括网络运营、收费电视、节目市场空间等,这些都有利于广电传媒业的发展。但是,现实操作有许多的难点,比如:产权结构不清晰,地方保护,电视资源的垄断等,这些都阻碍了广电传媒业的跨地域经营。因此,跨地域经营才刚刚开始,这一过程既艰难又漫长,还需要广大广电人不断努力探索。
三、如何实现跨地域经营广电传媒业要实现跨地域经营应制定合适的方针战略
了解自身状况与外部环境,做出合适的经营决策。在进行广电传媒业跨地域经营的内外环境分析时,应包括内部优势:如是否有优秀的管理模式、合理的产权制度和组织结构;是否有技术成本优势和良好的营销策略;是否有剩余资源用于跨地域经营等
内部劣势:如,是否有良好的激励机制;是否资金充裕;是否成本较高;产品是否有质量问题等。外部机会:要分析跨地域市场的发展空间及潜力;要分析进入市场的阻力大小;要分析社会发展趋势和市场经济发展;要分析人民群众的消费需求;要分析广告客户的增长空间等。外部不利因素:要分析市场增长的大小及发展空间;要分析市场竞争压力是否能够承受;当地是否有政策支持;是否有利于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等。
根据以上分析,广电传媒在跨地域经营时应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式。我国的广电传媒在跨地域经营中形成以下几种经营方式:第一,节目合作。节目合作就是共同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制作节目,再共同播出,既联制联播。它包括三种形式:一是专业频道的合作,如北京音乐台与十几家地方音乐台的协作,由北京音乐电台与其他台进行内容的制作,最后通过卫星向各入网台提供一系列各样的音乐节目,既有固定的特色栏目,又包括对各类音乐活动的直播节目。二是单一节目的台际协作,单一节目的台际协作就是由各台临时性的联制联播的晚会,或者由地方广电媒体联制联播的节目。如由穗京城市电视台的合作制作的《证券无限三地通》,《城际快车》等。三是广告传播合作。广告传播合作当前正处于摸索阶段,各省级卫视广告整合传播就是这样的形式。第二,广告经营的跨地域。广告经营的跨地域是我国广电传媒业常用合作方式,它是包括广告和管理的跨地域经营。如创办跨地区的广告公司,拓展广播广告经营业务,2004年凤凰卫视与北京广播电台合作成立的广告公司就是这样的模式。第三,跨地域的频率合作。在广播方面,跨地域的频率合作是一种常用的形式,它是包括节目、广告和管理的全面的跨地域经营。其中一方将一部分节目的制作,播出,管理以及经营委托给另一方。第四,资本合作经营。资本合作经营主要是城市台之间或电视台与其他媒体之间的合作,他们以资本为纽带,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如成都电视台的都市频道与四川师范大学的合作。第五,跨地域资源整合的新模式。在广电传媒人的不断努力实践中,跨地域合作正在深入发展,新的模式又有出现,如深圳广电集团与桂林电台的合作,两家按照市场配置资源,在管理,节目资源,经营创收,队伍建设等方面互相学习合作共赢;在广告经营和节目资源方面合作共享。又比如贵州电视台与甘肃台的合作,其宗旨就是联合经营资源共享;提高创收互利双赢;增强实力扩大影响。他们的合作是全方位的 , 包括节目创新,人员培训,广告经营,频道运营,改革发展等多方面。
总之,广电传媒业的跨地域经营才刚刚开始,仍需要广大广电传媒人不断探索进取,中国的广电传媒业的跨地域经营一定大有可为。
参考文献:
[1] 姜红.风起于青萍之末—从贵州卫视与甘肃卫视的合作看传媒的跨地域整合[J].中国广告2008
[2] 商建辉,韦亚娟.广播跨地域运作如火如荼[J].传媒观察.2005
[3] 朱春阳.传媒营销管理—一种影响力经济空间内的操作方式[M].南方日报出版社,2004
[4] 陈鹏.联播联制作:广电媒介新型制播模式初探[J].声屏世界.2004
摘 要:随着传媒产业化、市场化的发展,跨地区经营正成为广电传媒业的新趋势。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政策支持下,广电传媒业也在探索新的发展模式。
关键词:广电传媒;跨地区合作;发展
一、现阶段广电产业存在的问题
伴随新兴媒体的发展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广电传媒业的发展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
1.体制缺陷:现在,国内的电视产业大多以省级为单位,自成体系,与国际同行交流较少,没有走出较封闭的发展模式,现今依然存在较多的问题,广电传媒业体制上的缺陷阻碍了该行业的发展。首先,分散的结构以及市场的垄断造成资源浪费,导致各电视台规模较小,发展后劲不足,资源浪费。其次,削弱舆论的引导功能,由于行政主导的播出方式与多元竞争为主的方式时常发生冲突,在生存压力之下,广电人无意识的选择了市场导向,进而忽略历史责任和文化理性。第三,易形成管理粗放效率低下。
2.集团化方式单一:如今,我国广电产业普遍走集团化道路。但是,我国广电产业的集团化是在政府的强力推行之下进行的资源整合。 因此,我国的广电集团化就有了以下弊端。首先,在市场方面形成了垄断的局面,存在不公平交易,这样就使得节目缺乏竞争力;其次,集团化并未创造规范的市场环境,内部运行机制可能会导致缺乏活力;第三,集团化整合了行业小型松散的结构,但“大而散”的问题仍未解决。与国外传媒巨人相比,国内的广电集团仍有很长的路要走。走集团化道路是其中的一种方式,但应探索走多元化的道路。
3.地方广电行业的现状:地方广电业普遍只覆盖当地,广告经营的空间有限。而且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也制约着行业的发展。广告收益不高导致节目粗糙,观众不感兴趣,进而影响广告收入,这样的恶性循环影响了广电业的发展。另外,各地方广电业各自为政制作节目造成资源的浪费。
此外传媒市场的全球化对我国广电业带来很大的冲击。针对以上实际情况,广大传媒人正积极探索跨地域合作的可行性。然而传统的条快状的管理方法阻碍了广电业的发展,而且无法按市场规律配置资源,造成效益低下没有生机活力。 我国传媒业要想走规模化集团化的道路,跨地域发展是必然的选择。但现如今按地域管理的模式阻碍了广电业的兼并重组,因此为了实现跨地域经营,广电传媒业需要更新管理方式,做大做强。只有这样我国广电传媒业才能走上规模化集团化的道路,广电传媒业才能换化出新的勃勃生机。
二、跨地域合作的可行性
1.政策背景:大约在10年前,国家有关部门对组建媒体集团以及跨媒体和跨地区经营给出了指导性意见,广电总局2001年46号文件也提出,在本世纪第一个10年内组建若干个有国际影响力、跨行业、跨地区的传媒集团。党的17大、18大进一步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广播电视产业的跨地区发展。04年广电总局又提出发展跨地域的传媒集团,要求以业务和资产为纽带,整合电视广播资源,推进区域合作和跨地域经营。总之,国家的政策为广电传媒业的跨地域发展提供了坚定支持。
2.内在要求:一个行业的生存发展离不开竞争,广电传媒的跨地区经营正是竞争的结果。近几年,中国电视业在中省市台之间竞争激烈,各地传媒业意识到,只有跨地区合作才能扩大市场增加利润。
3.自身因素: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以及适应加入国际贸易组织的环境变化。在国家大力的政策支持下,我国的广电产业不不断发展壮大。同时,我国广电行业空间广阔,市场潜力巨大远未饱和。在国际传媒的影响和带动下,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走跨地域发展的道路是广电传媒业的必然选择。
另外,跨地域经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有人们熟知的广告市场空间,还包括网络运营、收费电视、节目市场空间等,这些都有利于广电传媒业的发展。但是,现实操作有许多的难点,比如:产权结构不清晰,地方保护,电视资源的垄断等,这些都阻碍了广电传媒业的跨地域经营。因此,跨地域经营才刚刚开始,这一过程既艰难又漫长,还需要广大广电人不断努力探索。
三、如何实现跨地域经营广电传媒业要实现跨地域经营应制定合适的方针战略
了解自身状况与外部环境,做出合适的经营决策。在进行广电传媒业跨地域经营的内外环境分析时,应包括内部优势:如是否有优秀的管理模式、合理的产权制度和组织结构;是否有技术成本优势和良好的营销策略;是否有剩余资源用于跨地域经营等
内部劣势:如,是否有良好的激励机制;是否资金充裕;是否成本较高;产品是否有质量问题等。外部机会:要分析跨地域市场的发展空间及潜力;要分析进入市场的阻力大小;要分析社会发展趋势和市场经济发展;要分析人民群众的消费需求;要分析广告客户的增长空间等。外部不利因素:要分析市场增长的大小及发展空间;要分析市场竞争压力是否能够承受;当地是否有政策支持;是否有利于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等。
根据以上分析,广电传媒在跨地域经营时应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式。我国的广电传媒在跨地域经营中形成以下几种经营方式:第一,节目合作。节目合作就是共同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制作节目,再共同播出,既联制联播。它包括三种形式:一是专业频道的合作,如北京音乐台与十几家地方音乐台的协作,由北京音乐电台与其他台进行内容的制作,最后通过卫星向各入网台提供一系列各样的音乐节目,既有固定的特色栏目,又包括对各类音乐活动的直播节目。二是单一节目的台际协作,单一节目的台际协作就是由各台临时性的联制联播的晚会,或者由地方广电媒体联制联播的节目。如由穗京城市电视台的合作制作的《证券无限三地通》,《城际快车》等。三是广告传播合作。广告传播合作当前正处于摸索阶段,各省级卫视广告整合传播就是这样的形式。第二,广告经营的跨地域。广告经营的跨地域是我国广电传媒业常用合作方式,它是包括广告和管理的跨地域经营。如创办跨地区的广告公司,拓展广播广告经营业务,2004年凤凰卫视与北京广播电台合作成立的广告公司就是这样的模式。第三,跨地域的频率合作。在广播方面,跨地域的频率合作是一种常用的形式,它是包括节目、广告和管理的全面的跨地域经营。其中一方将一部分节目的制作,播出,管理以及经营委托给另一方。第四,资本合作经营。资本合作经营主要是城市台之间或电视台与其他媒体之间的合作,他们以资本为纽带,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如成都电视台的都市频道与四川师范大学的合作。第五,跨地域资源整合的新模式。在广电传媒人的不断努力实践中,跨地域合作正在深入发展,新的模式又有出现,如深圳广电集团与桂林电台的合作,两家按照市场配置资源,在管理,节目资源,经营创收,队伍建设等方面互相学习合作共赢;在广告经营和节目资源方面合作共享。又比如贵州电视台与甘肃台的合作,其宗旨就是联合经营资源共享;提高创收互利双赢;增强实力扩大影响。他们的合作是全方位的 , 包括节目创新,人员培训,广告经营,频道运营,改革发展等多方面。
总之,广电传媒业的跨地域经营才刚刚开始,仍需要广大广电传媒人不断探索进取,中国的广电传媒业的跨地域经营一定大有可为。
参考文献:
[1] 姜红.风起于青萍之末—从贵州卫视与甘肃卫视的合作看传媒的跨地域整合[J].中国广告2008
[2] 商建辉,韦亚娟.广播跨地域运作如火如荼[J].传媒观察.2005
[3] 朱春阳.传媒营销管理—一种影响力经济空间内的操作方式[M].南方日报出版社,2004
[4] 陈鹏.联播联制作:广电媒介新型制播模式初探[J].声屏世界.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