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还是宗教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arelea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宗教和科学的关系历来纷争不断,两者之,争的实质是先在和后在之争。约瑟夫·康拉德的小说《间谍》的女主人公维尔洛克夫人的悲剧命运和安提戈涅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如此的一个原型内核经久不衰,从这个意义上说,对安提戈涅式h-~h雏尔洛克夫人进行重新解读有着历史和时代的意义。历来的文学批评家们和康拉德本人都认为是维尔洛克夫人的母爱燃起了杀夫的念头,但是通过原型内核的重新审视,本文作者得出了这个内核的实质是先在和后在的矛盾。
  关键词:原型批评 安提戈涅情结 科学 宗教
  
  约瑟夫·康拉德(1857-1924)是19世纪著名的波裔英籍作家。康拉德在完成《间谍》这部作品后,书商要求他用简短的文字表述一下他这本书的主题,康拉德本人认为很难确定,即使是后来自己确定的主题,他也觉得不够切题。就像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间谍》的主题也是多样化的。但不论小说的主题如何变化,小说的内核,也就是原型都是不变的。
  安提戈涅对国王法令和神谕的抉择,维尔洛克夫人对丈夫和弟弟的抉择都可以认为是在科学和宗教之间的抉择,然而真正的内核是先在和后在的关系。作为同样的两种存在,先在和后在在人类的心理活动运动的历史长河中来回翻滚,笔者无意在此对两种存在作褒贬分析。只是找出原型内核,分析安提戈涅情结的原始出处。弗莱按照主人公的行为能力将虚构作品分成五种循环发展的模式。在外心和内心阅读思考时,所接触到的词、成语或形象等的象征在文学批评中被系统化,形成象征系统。象征系统中存在着与五种循环模式相对应的四个阶段:字面描述阶段、形式阶段、神话阶段和总释阶段。在神话阶段,当涉及社会性方面,象征获得了一种新的名称“原型”(archetype),“也即是一种典型的或反复出现的形象”(弗莱1:142)。弗莱认为文学作品存在于文学本身,“任何一部作品都植根于一个特定的文化并包含在其神话结构中”(弗莱2:123)。神话与抽象文学存在一定的亲缘关系,进行文学批评时,需要与作品“拉开距离”,从而看清它的原型组织。笔者从弗莱的“神话原型”角度分析现代主义小说对神话的“置换”。
  
  一、人生历程
  
  虽然康拉德的小说一度被称为“没有女人的男人”,但是在《间谍》中,他却将较多的笔墨放在描写女主人公维尔洛克夫人温妮的身上。认为安提戈涅是维尔洛克夫人的原型。一个原型就是一个象征,通常是一个意象,它常常在文学中出现(朱立元3:171)。“我所说的原型是指将一首诗与另一首诗联系起来的象征,可用于把我们的文学经验统一并整合起来”(弗莱1:142)。这类原型因素反复出现。其间势必会出现大量的“置换”。
  在古希腊神话中,安提戈涅凭着对兄弟的尊敬和爱恋,置国家法律和爱情不顾,冒死埋葬了兄弟。“如果我自己的孩子死了,或者我丈夫死了,尸首腐烂了,我也不至于和城邦对抗,做这件事。我根据什么原则这么说呢?丈夫死了,我可以再找一个:孩子丢了,我可以靠别的男人再生一个;但如今,我的父母已埋葬在地下,再也不能有一个弟弟生出来”(Sophocles4:905-912)。可见安提戈涅对兄长的爱不是一时冲动,她的爱是来自人类对先在事物的依恋。这种对兄弟的爱慕依恋一度被称为安提戈涅情结(AntigonyComplex)(冯川5:20)。
  温妮在悲愤中杀死了丈夫为智障的弟弟报仇,批评家和作者本人都认为温妮是出于母爱。“我在这座城市里看到维尔洛克夫人的母爱由开始觉醒慢慢变成火焰”(康拉德7:6)。其实,温妮为兄弟报仇进而杀夫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安提戈涅情结。“在她枯燥无味的生活中,只有他还能使她产生真正的激情,包括愤怒、勇敢、怜悯甚至自我牺牲,这一切都是同他联系在一起的”(康拉德7:154)。为了能给弟弟和母亲提供衣食无忧的生活,温妮放弃了与肉店老板儿子的爱情,而选择了“脾气很好,手头也大方”的维尔洛克先生。婚后,她更是“既实际又精明,所以她能不失时机提出斯迪威的问题,因为从爱护弟弟的本能出发。她只有一个目标,就是使弟弟生活的幸福”(康拉德7:159)。当得知是丈夫故意将他弟弟带走并指示其引爆炸药,导致其死亡时,她对丈夫说:“我今生今世是不想再看到你了。”(康拉德7:209)弟弟遇难,他们的婚姻也走到了尽头。维尔洛克夫人和安提戈涅一样把兄弟看得比爱人重要。弗莱把一部作品构织成一个由意象组成的叙述表层结构和一个由原型组成的深层结构(朱立元3:171),维尔洛克夫人和安提戈涅在作品中的叙述表层结构是不同的,但是原型深层结构是一致的,都是对先在和后在的抉择。
  
  二、命运悲剧
  
  安提戈涅和维尔洛克夫人对不同形式自由的追求,对同样的父权社会的反抗体现了她们相似的压抑的女性觉悟。在古希腊,埋葬和祭祀死者是一种习俗,且被视为神律。未被埋葬的死者,其灵魂是不洁净的,会得罪冥王哈底斯和天上众神。安提戈涅葬兄虽然触犯了国家的法律。但是却是遵循了神律。明知“要把我带走,我还没听过婚歌,没有上过新床,没有享受过婚姻的幸福和养儿育女的快乐”(sophocles4:917-920),她还是没有听从妹妹的劝告:“首先,我们得记住我们是女人,斗不过男子。”(Sophocles4:64-68)女人承认男人有主权,而男人未感到有造反的威胁。(波伏娃8:164-165)在男性主宰和统治的年代和社会里,安提戈涅有着清醒的觉悟和敏锐的洞察力,为了维护神律,公然挑衅父权社会,其精神和品质在温妮身上同样存在。婚后的温妮安分守己,做一个“有经验的妻子”该做的事。作为“康拉德笔下那些为了她们男人的理想或珍视的信念而浪费了忠诚的女性”(cirdhari9:79),温妮默默地忍受着,直到在悲愤中将刀刺入丈夫的胸膛。此时,“她完全可以自主,因为她跟丈夫之间的交易已告终结”(康拉德7:234)。温妮彻底地与父权的社会断绝关系,恢复了自由的意识和觉悟。在这父权社会的“尘世”里“把有利于女性受控制的特性视为女人的天性,让女人安贫乐道并维护自己所处被支配的阶级地位。”(张首印10:498)两位女性的被压抑的女性觉悟和对自由的追求在各自的社会环境中具有先进性和超前性,因而她们在各自的环境中又是孤独的。
  
  三、原型内核
  
  什么是科学?什么是宗教?科学和宗教的关系是什么?科学是人类无止境地追逐真理的过程。这样看来人类的科学似乎永远够不着真理,事实上所谓的科学至今仍然无法也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宗教从最初就是完美的想象,因此,是完美的,但只是想象。安提戈涅在国王法令和神谕之间的选择正是在科学和宗教之间的选择。维尔洛克夫人的选择也是如此。国王的法令和维尔洛克先生一样是人类理性认识的代表,人类理性地看待周围的世界,以自己的本能最大限度地维持自己的存在。人类的泥土本性决定人类的理性认识有无法克服的缺陷。神谕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GI-Ⅱ型渗透陶瓷氧化铝粉体和坯体的特征,分析其形成氧化铝多孔结构的机制.方法:X衍射分析氧化铝粉体的晶型,粒度分析仪测试其粒度组成,扫描电镜观察坯体的微观结构
磨牙因其解剖及功能特点,在长期磨耗过程中常造成锐而陡的尖、嵴,因此在有过大或异常力时易引起牙冠劈裂.而已行牙髓失活术的患牙,牙冠劈裂更易发生.作者经过近10年临床治
廉洁修身教育的终极目标是知行合一。当前大学生廉洁修身教育面临“知”“行”不一的困境,主要根源于“真知”存在偏差,很难转化为“行”;“知”“行”不一,廉洁践行能力与廉
摘 要: 本文通过分析中学艺术教育的评价标准,探析中学艺术教育的对象问题,即艺术教育是否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提高每一个学生的艺术审美修养,以及评价标准的非艺术化问题,即艺术教育是重过程还是重结果,艺术教育过程中是否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愉悦感。  关键词: 中学艺术教育评价 全体性 愉悦性     所谓评价即是“衡量人或事物的价值”,平常我们对人或事物做出主观的“是好是坏”的判断,实际上是一种评价行
作为口腔修复材料,陶瓷具有极佳的生物相容性、优良的耐腐蚀性和高度的耐磨损性,它独特的美学性能是金属材料和其他大分子材料无法比拟的.牙科陶瓷修复体克服了金属烤瓷修复
少年沈从文的特殊经历铸就了他对生活的感恩之心,青年沈从文的甜美爱情滋润了他对生活的感恩之心,壮年沈从文经历的峥嵘岁月则让他重拾对生活的感恩之心。"不折不从,亦慈亦让;
摘 要: 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是高等职业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要求。如何使学生在踏入社会前接受较为系统的职业素质教育,在生产与社会实践中经受职业要求的考验和锻炼,从而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力和适应性,需要引起高职院校的高度重视,继而根据不同实际在教育内容和方法模式上作深入改进和创新。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职业道德教育 有效途径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国际经济形势和就业压力的逐步增
从现代体育场馆的供电可靠性、照明特点及场地照明布置方式、灯具选型、照明控制及场馆示例等方面详细分析了体育场馆电气照明工程应掌握的要点,提出了提高体育场馆供电可靠性
加入WTO给中国高等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理工类专业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课设置上,应当增设《知识产权法》课。就以往未设置的原因和现应设置的目的、作用进行了论析
目的:探讨弱激光照射对兔实验性牙齿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的影响.方法:18只大耳白兔按每组3只随机分为实验1、3、5、7、14、21 d组.2%戊巴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