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人力资源素质 优化河北产业结构的对策

来源 :中国经贸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c__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河北人力资源素质的现状
  据来自河北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信息,河北省总人口2009年年底达到7037万。总量确实很丰富,但从业人员的素质较低,接受高中及高中以上文化教育的人员比重不仅低于北京、天津等发达城市,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大部分从业人员只具有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水平,文盲率虽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远远高于北京、天津甚至山西。
  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和行业分布上,河北省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科学研究人员所占比重明显偏少,工程技术人员不足北京、天津的一半,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0个百分点,比山西还低7个多百分点,科学研究人员仅是北京的1/5、天津的1/3、山西的57%。工程技术人员和科学研究人员所占比重偏低,将在未来严重制约和影响河北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二、低素质的人力资源对河北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和制约
  (一) 低素质的人力资源,进一步加大三次产业结构偏差
  2008年河北省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6188.6亿元,比上年增长10.1%。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为12.6%、54.2%、33.2%,而同一数据的全国平均水平是11.3%、48.6%、40.1%,北京是1.1%、25.7%、73.2%。发达国家的经验告诉我们,经济持续增长、良好发展需要三次产业协同带动,只有不断降低第一产业比重,提高第三产业比重,增强第二产业的质量,才能使产业结构优化,促进经济发展。以上数据表明,我省三次产业结构存在较大偏差,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发达省市相比相差甚远。
  河北省第一产业从业人员远远多于北京、天津,比重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比重则远远低于北京、天津,也低于山西和全国平均水平。与当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相比,从事第一产业的人员数量最多,但是,他们所创造的财富占GDP的比重却最低;第二产业的发展最快,产值最大,从业人数多于第三产业,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数量最少,其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也低于第二产业。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一是经济结构不合理,工业化程度低;二是从业人员的素质低。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低下,使得绝大部分劳动者只能局限在第一产业,而对劳动者专业技能有一定要求或要求较高的第三产业,特别是计算机、信息、软件等产业,符合要求的从业者少之又少,所以一多三少的人员分布只会加大产业结构的偏差。
  (二) 低素质的人力资源,制约了三大产业的优化升级
  高素质的人力资源不仅有助于提高各产业的效益,也有助于催生新的高技术产业,引导其他资源流向高技术产业,进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转换。而在河北的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从业人员80%以上只有初中和小学文化程度,第二产业从业人员中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的不到40%,第三产业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员所占比例更低,这种状况与我省发展现代农业、做大做强工业支柱产业、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产业,推动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从而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目标要求极不适应。特别是与第二产业突出发展的河北省现实情况的要求不相符,从业人员在GDP中所占比例不协调,现有的人才分布不合理,一方面能带动产业结构升级和提升经济效益的专业人才匮乏,部分专业高层次人才紧缺现象比较严重;另一方面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服务人才比重过大,创造价值和为主导产业服务能力低。2007年,教育和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占了全省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85.1%,而农业、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仅分别占2.43%、0.32%、12.2%。
  三、为优化产业结构而提升人力资源素质的对策
  (一)加大教育投入,提高各产业特别是第一产业劳动者的素质
  发展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教育的发展靠投入。搞好教育是把我国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根本途径。而发展教育要舍得投入,这虽然不能带来立竿见影的经济效益和直线上升的GDP数字,但它能带来不竭的创新、持续的发展和繁荣的未来。可是遗憾的是从全国到地方,我们的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始终达不到4%的目标。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世界平均水平为4.9%,欠发达国家为4.1%,我们仅是欠发达国家的水平。需要加大投入的迫切性和必要性不言而喻,特别是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农民素质的高低是决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重要因素。农民教育水平的提高,一方面可以使其成为有知识、有文化、有技术,了解市场、懂得经营的新型农民,直接推进第一产业的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另一方面,高素质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无论是进入乡镇企业,还是进入城市打工,都能促使第二三产业结构调整更快到位。所以,必须加大教育投入特别是加强对农村的教育投入。
  (二)调整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为第二产业的结构优化提供高素质的人力资源
  产业结构调整客观上对教育发展及教育结构提出新的要求,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出来的人才在专业、层次、类型、数量、质量等方面与经济发展相适应,是社会所需之才。因此教育结构要依据产业所需而调整。河北省第二产业是经济支柱,第二产业中钢铁、装备制造、石油化工三大战略支撑产业和医药、建筑建材、食品、纺织服装四大传统优势产业都有待于进一步改造提升,轨道交通、太阳能光伏电池、港口物流则是重点发展的新型产业,无论是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还是新型产业迅速发展,都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2007年河北省有普通高校88所,是教育大省。但目前的问题是由于专业设置和招生比例等方面的因素,导致有的专业人才过剩,有的专业人才需求不足。这就需要通过调整教育结构来适应产业调整对人才的需要。
  (三)利用区位优势,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加快河北第三产业的发展
  河北省由于其内环京津的区位优势,在京津冀区域经济合作向纵深发展的今天,随着天津滨海新区开放开发战略的实施,京津两市城市功能重新定位,不但承接了两市因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而转移出来的传统产业和项目,而且也接纳了因竞争激烈而向外寻求发展的大量人才。北京是人才高地,对河北的人才资源既有吸纳的不利影响又有释放的有利一面。河北省一定要制定好相应的政策,提供便利的条件,吸引这些来自京津的人才,留住他们,让他们在河北创业,在河北发展,在河北成功,为河北第三产业的发展壮大贡献力量。
  〔本文系2009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系列论文,课题名称:《新形势下河北省经济结构调整的思路及对策》,课题编号:HB09BYJ065.〕
  (刘艳琴,1970年生,河北康保人,河北政法职业学院基础部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区域经济)
其他文献
德国社会学家贝克在其著作——《解毒剂》一书中,使用了“有组织的不负责任”的概念,指出“公司(生产者)、政策制定者和专家结成联盟制造了当代社会的风险,然后再制造一套话
近年来,随着国内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建筑行业也取得了较好的发展.而且随着国内建筑工程的数量与规模渐渐增加,人们对于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与施工技术的要求渐渐提高.在房屋
最近 ,江泽民同志在广东考察工作及参加高州市“三讲”教育时提出 :“只要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矿产资源是经过地质成矿作用所形成的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矿物质,是我国社会经济的重要物质基础。改革开放以来,为了满足经济突飞猛进发展的能源需要,我国加大了矿产资源的开采力
1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如何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是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历史性课题。按照中央的决定 ,目前正在全党范围内开展的县级
一、虚拟经济  虚拟经济,简单说就是虚拟资本以金融平台为依托所进行的各种活动。与实体经济相对,它是靠钱生钱的,包括金融业、房地产业、体育经济、博彩业、收藏业等等。现今社会,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虚拟资本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增大,虚拟经济的交易量已经超过了实体经济的交易量;另一方面,随着人们的价值观的变化,在人们财富的分配中,虚拟资产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多。在金融市场活跃时期,人们在街头巷尾议论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司法领域内深入贯彻以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也必须认识到,由于刑事政策具有为刑事法律本身所不能替代的特性,决定了刑事政策具有特殊地位,也决定了必须
资源型城市是依托资源开发而发展起来的城市,资源对于城市的发展具有刚性约束。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资源导向型的传统经济增长模式,正在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由于其缺乏技术进步的动力,缺乏技术创新所需要的人力、物力、财力,使得其经济增长步履维艰,甚至停滞不前。资源型城市要想摆脱伴随资源衰竭而衰亡的命运,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借助高新技术向其他产业进行转型。通过促进技术进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调整产业结构
江泽民同志在广东考察时强调指出 :“要把中国的事情办好 ,关键取决于我们党。只要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城镇化建设日益加快,人们对房屋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提高房屋施工效率的基础上,还要提高房屋建筑的整体性能与质量。但由于房屋建设的施工环境各不相同,施工方法不科学等,导致混凝土裂缝现象频繁出现,严重影响房屋建筑质量,无法实现建筑物建设初期的各项功能。为此,需要结合房屋施工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防止措施,延长房屋建筑物的使用年限,更好地投入到使用中。  【关键词】房屋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