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流量调度过程对水库缺氧区抑制阈值条件研究

来源 :水利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romethean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型水库在热分层期间出现的底部缺氧问题将严重影响湖库底层水体水质,威胁水库供水安全.水库大流量调度引起的强水动力条件可有效削弱甚至完全消除库区缺氧现象.本文以引滦入津源头工程——大黑汀水库为例,采用三维水动力-水质模型复演了水库缺氧区的演化过程,发现大黑汀全库在缺氧区稳定发展时段的8月份有2/3区域出现缺氧现象.为应对缺氧引起的供水安全风险,本文基于多情景分析方法给出了大流量调度过程抑制大黑汀水库缺氧现象的分级调度阈值条件.当大流量调度过程日均流量达到96.5 m3/s且持续时长15~30 d时,大黑汀水库约70%~90%的缺氧区可得到抑制;当流量达到115.7 m3/s且持续时长15~30 d时,90% ~100%的缺氧区可得到抑制,库区缺氧现象将基本消除.
其他文献
为探究缓倾软弱夹层对矿山高边坡降雨渗流特性的影响,以西南地区典型的石灰石矿山高边坡为例,结合现场实际的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建立了含缓倾软弱夹层矿山高边坡的降雨渗流模型.基于饱和-非饱和渗流理论,模拟了边坡在最大降雨量条件下降雨和雨后两个时间段雨水的浸润过程,揭示了边坡孔隙水压力的动态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软弱夹层作为一种隔水层,改变了雨水浸润曲线的形态及降雨的渗流路径,浸润曲线呈现V字型结构,渗流路径由垂直入渗改为沿软弱夹层上表面渗流;在降雨和雨后两个时间段,上部裂隙风化岩体的孔隙水压力先增后减,但
河道堰塞是一种由地震、降雨等因素导致山体滑坡造成河道堰塞的自然灾害.在河道堰塞灾害造成的众多损失中,风险人口的生命损失最为严重.根据河道堰塞生命损失的致灾机理构建了风险人口、警报时间、理解程度、湖区水位上升速度、风险人口高程、淹没水深等参数在内的评价指标体系,并确立各参数的定量评估方法.同时通过各因素间的作用关系建立由应急疏散网络、淹没水深网络、生命损失定量评估网络3个子网络系统组成的贝叶斯网络模型对河道堰塞生命损失进行评估,并采用牛栏江河道堰塞案例验证了评估方法的合理性.
针对传统层次分析法中存在繁琐计算的可能性及容易出现严重的不一致性这两个问题,综合考虑了最优传递矩阵和“三标度法”的优点,形成改进的层次分析法.参考现有研究基础,构建航道生态性评价体系.评价体系由1个目标、6个准则和17个指标构成.以长江中游荆江航道为例,对荆江航道整治工程前后的2011年和2015年进行评价与对比,得出:荆江航道的健康程度(Channel Health Index,ICH)由2011年的“良好”(ICH=3.432)上升为2015年的“优秀”(ICH=4.187),整治工程前后荆江航道生态
为科学评估大理市环洱海流域湖滨缓冲带生态修复与湿地建设工程实施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通过建立评估指标体系,根据洱海生态基底和工程措施情况,利用市场价值法、影子工程法和生产成本法等生态经济学的方法进行了探索性评估,以期能够科学、直观地评估工程实施的生态效益,并为其他同类工程的生态功能价值评估提供技术帮助.
在高拱坝工程溢流表孔上设置分流齿坎具有分散水舌能量、降低下游水垫塘底板冲击压强的作用,是一种颇具竞争力的体型优化技术措施.本文结合采用6表孔与7深孔布置的白鹤滩水电站,开展了坝身泄洪水工模型试验研究,系统研究了溢流表孔分流齿坎的布置方法、细部结构体型及其作用效果.研究发现,该工程1#表孔出口采用外侧单边齿坎、4#表孔出口采用双侧边齿坎的分流齿坎布置方法,是降低下游水垫塘底板冲击压强的较优布置方案.针对分流齿坎的宽度与挑角开展的进一步研究发现,单个分流齿坎的宽度宜取表孔出口宽度的0.18~0.23倍、挑角宜
介绍了一种节水型洗车机在绿色矿山现场的应用,洗车机系统采用沉淀池沉淀污水方式,实现洗车用水的循环使用,减少水的浪费.
大比尺水工模型试验可获得更接近原型的相似现象,对窄深河谷近坝库区可能发生的整体大体积滑坡工况进行试验研究,结合三维数值模型分析滑坡次生涌浪的产生、传播和消散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数值模型计算的浪高、相位与试验结果基本一致,库区涌浪类型属于有限水深波,波能沿水深方向均有分布;涌浪产生区附近非线性较强,受窄深地形影响,波高在传播过程中快速衰减,坝肩处涌浪叠加出现瞬时越浪;试验中涌浪近场波形只观测到弱非线性振荡波;试验范围内块体模型冲击动能转化率为2%~19%,滑块动能转化率与相对体积、相对厚度呈正相关,与滑块入
堤坝变形是分析评价堤坝工作特性和安全的重要指标.设计了堤坝内部二维分布式变形一体化监测的分布式光纤监测技术的辅助结构型式与传感光纤布设方法,基于原型堤坝,通过系统试验测试验证了堤坝内部变形分布式监测新技术测量精度并论证其可行性,测试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二维变形测量的绝对误差最大为4.3 mm,堤坝内部二维变形测量精度达到毫米级,且实现了堤坝全断面内部二维变形分布式监测,证明了基于分布式光纤技术的土质堤坝内部二维分布式变形一体化监测新技术的适用性和先进性.
2020年12月3日,中国大坝工程学会在北京组织召开了第九届水库大坝新技术推广研讨会,会上对2020年度中国大坝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获奖单位及个人进行了表彰.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蔡正银副总工主持的“高寒区长距离供水渠道高效运行与安全保障技术”成果荣获科技进步特等奖.
期刊
在寒冷地区,河道中冰盖的存在会改变河道流速分布.与明流条件相比,冰盖条件下水流最大流速点会向河床移动,加剧桥墩周围的局部冲刷.过度的局部冲刷会导致桥梁倒塌.基于水槽清水冲刷试验,对冰盖与明流条件下圆柱型桥墩局部冲刷随时间的变化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冰盖下桥墩局部冲刷速率大于明流.平衡冲刷深度比明流条件下的约大12%,且冲刷平衡所需时间比明流条件下的要约大10%.分析了水流强度与无量纲冲刷深度的关系以及冰盖与明流条件下冲刷深度变化速率的差异,给出了冰盖下局部冲刷深度随时间变化的经验方程,研究成果可供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