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校职业指导改革与实践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bcn9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家庭关心的重点和大学生求职的难点。大学生如何根据社会的需求学习合理的知识,找到合适的工作,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这些问题都离不开职业指导工作。高校不断开展职业指导改革与实践工作,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促进大学生科学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有利于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关键词: 高等教育 职业指导 社会化教育
  
  在我国市场经济转型及高速发展时期,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素质要求不断提高。做好大学生职业指导工作,有利于实现全社会人力资源优化配置,有利于培养具有合理知识结构的人才,有利于促进高校的健康发展。目前大多数学校引导学生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绝大多数的学生把眼光放在形象包装工程上,而不注重自身的内涵发展,距离市场经济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高校承担着培养人才的重任,开展和推动大学生职业指导改革与实践工作,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也是建设和谐社会和提高高等教育水平的要求。
  一、高校职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
  1.思想认识滞后,重视程度不够。
  对于职业指导教育,从目前我国高校师生的思想状况看,还存在认识滞后的现象。各高校对职业指导教育在新时期的战略意义还缺乏明确的认识,还没有从行动上重视起来,即使实施有关教育,也往往只面向毕业班和高年级学生开展工作,而低年级学生开展甚少,主要表现在:第一,有人认为大学生在校期间把专业知识学好就可以了,不需要进行职业指导教育,这是一种狭隘的、片面的认识。事实上,大学生学习知识和择业,必须符合社会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两者是紧密相关的。第二,目前的高校职业指导工作存在着临时性、应付性等特点。由于毕业生就业率成为考核学校就业工作和办学情况的一项重要指标,因而高校把职业指导工作的重心放在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上。这种以就业率为导向的职业指导工作结果是:高校把职业指导工作仅当做解决毕业生就业安置问题的事务性工作,而没有把职业指导工作当成是“为求职者就业、就业稳定、专业对口、职业发展和用人单位合理用人,提供咨询、指导及帮助的过程”。这样,直接造成大多数大学生对自己想要从事的职业认识模糊或根本没有考虑,缺乏正确认识自我及客观评价自我的能力,缺乏职业规划意识,缺乏充分的职业准备。第三,有人认为开展职业指导教育是学校管理者的事情,研究课题则是专家、学者的事情,与自己无关。第四,部分师生把职业指导看成是高不可攀的事,从而畏首畏尾,不敢指导。总之,传统教育理念的深刻影响,使得我国教育不是“创造本位”,而是重传承轻创新的“继承本位”。这一“继承本位”的教育理念,在现行学校教育实践中,表现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接受人类已有知识相比只能居于从属地位,而长期以来,我国高校人才培养工作基本上也是用一个统一的模式塑造学生,遏制了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和个性发展。
  2.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式单一。
  尽管高校对职业指导教育开展了一系列教学活动,但在教学模式上,制订统一刚性的教学计划,同一专业的学生教学计划和培养模式相同,大多数高校的职业指导教育还局限在校内和课堂内,采用的仍是较为陈旧、封闭的教育模式;在教学内容上,以专业为中心,以行业为目标,专业面偏窄,知识结构单一,学生不能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学习内容,构建知识结构;在教学方法上,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难以做到因材施教。课堂教学没有把择业能力的培养和专业知识的传授有机结合起来,过分强调理论的灌输,缺乏操作性的指导。我国高校的职业指导工作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教育体系。在组建成长过程中借鉴了很多西方国家高校的现有理论和制度,并通过《职业指导》课程传输给学生,但在教育过程中对于学生自身进行信息过滤的能力和进行职业规划的技能涉及甚少,团体辅导和素质拓展等教育方式也很少使用,使得教育达不到预期效果。
  3.师资队伍缺乏,指导水平偏低。
  目前我国高校大部分教师对职业指导教育改革的激情不够,认为“教学不出错,能过得去就行了”。在学生座谈会上,学生们反映了教师“教学内容不实用、教学方法不创新、课堂教学不生动”等问题。教师缺乏职业指导热情,我们认为主要原因是教师职业理想缺失。高校教师的职业理想应该是其从事高等教育工作应有的志向和抱负,是进行职业指导教育改革的一种内在的动力。可是近年来,高校教师由于受市场经济的一些负面影响,仅仅把教育工作视为一种谋生的手段,而不是当成事业、理想,很多教师缺少不断探索创造性教育的内在动力。事实上,职业指导教育对师资要求相对较高,要求他们具备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法学等方面的知识,但兼备这多种素质的师资还十分缺乏。当前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主要由高校负责学生工作方面的工作人员承担,他们在具体指导时也多是宣传一些就业政策、就业形势、应聘技巧等方面的知识,很少有专业或专职老师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职业指导工作。而从事职业指导的老师必须是具有“双师型”知识背景的专业人才,必须熟悉职业规划流程,精通人才测评方法和工具,了解最新劳动力市场信息,具有未来行业和职业发展的预测能力,对职业信息的收集方法和获得途径也非常了解等,培养具有职业指导能力的师资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二、高校职业指导工作改革与实践策略
  1.完善职业指导课程体系,提高过程管理水平。
  国外在进行大学生职业指导教育方面的研究不仅起步早,而且针对性强;不仅是一次性指导,而且是连续性的跟踪;不仅专业适销,而且便于成才,建立了高校与社会相通的有机的就业创业运行机制,有不少值得我们应该借鉴和汲取的经验。例如美国高校在校内建立了职业指导中心;德国经过多年实践推行“二元制”;法国在全国建立了180多个国立的职业信息中心向全民免费提供职业指导和咨询活动;澳大利亚采用模块化课程,通过大量的案例启发学生,教育学生分析研究市场,设计职业生涯方案,开展考核评估,激发学生的创业动机;欧盟委员会发表的就业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通过开展有关职业指导理论和实践课程,培养创业意识和精神;非洲肯尼亚规定所有的大学和培训中心都要开设职业指导教育课程;日本普遍在大学里设立就业支援中心,在校内设立专门职业介绍部门,由专人从事这项工作。1993年以来,我国高校逐步建立了“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大学生就业机制,不少高校为了适应市场竞争、促进区域经济共同发展的新形势,加强了大学生的职业指导教育,但这些都因为政策、环境、技术、资金,以及运作机制的不完善和不配套,很难在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上达到明显效果。所以,必须从我国建设自主创新型国家对人才的需求和大学生就业的实际出发,加强理论研究,重视工作指导,建立组织机构,健全运行规则。开设职业指导教育课程,在大学生中普遍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新观念教育、综合素质教育和创新创业基础知识教育。
  教育的规律告诉我们,高校职业指导工作应是一个系统的动态过程,因此,高校职业指导课程应该贯穿于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全过程。一般来说,低年级学生应着重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和职业心理品质培训,以及和基本职业能力的培养,高年级学生应着重职业定向指导和政策法规培训,以及择业指导与就业服务。两个阶段有机连接,形成较为完善的职业指导体系。职业指导课程体系构建还必须坚持两个基本原则:一是实效性原则。要贴近学生实际,根据他们的生理、心理、对职业认知的水平、所学专业、家庭情况等特点进行有的放矢的指导。教学方式方法要灵活多样,大量导入案例教学和情境式教学,避免空泛说教,真正达到职业导航的独特的教学效果。二是系统性原则。教学内容的系统性是学生得到全面指导的基本前提,职业指导课程体系应完整、有序,不仅每个年级的指导内容要科学合理,而且各年级指导内容要相互衔接、分层递进,使学生真正建构求职就业所需的良好心理素质、科学理念定位和基本技巧能力。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专业化教育能力。
  师资队伍建设的滞后已经成为制约我国高校职业指导继续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2003年教育部明确提出,高校要将学生学费的1%用于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要按照与学生1∶500的比例配备专职就业指导人员。这一目标不少高校到现在仍然没有达到,许多高校从事职业指导的教师大多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和认证,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对于职业指导课的开设至关重要,除了培养一定规模的职业化、专业化的专门的职业指导课教师外,还应培养兼职指导人员,选拔有丰富毕业生指导工作经验的管理人员,例如辅导员,吸收与职业指导相关的心理学、社会学研究基础的本校专业课教师组成专业指导的核心力量,使其成为职业指导教研室的有力辅助。多参加相关的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法学、社会学知识培训,提高专职人员的整体水平,从而形成一支专兼结合的职业指导队伍。有些高校由辅导员或校团委老师兼任,职业指导队伍人手紧张和水平低下是一个普遍的问题。高校职业指导队伍不仅是职业指导的主要实践者,更是职业指导本土化理论研究的重要推动者。因此,对从业者的基本素质、职业素养要求都很高。辅导员作为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知识背景良好,整体素质较高,加大对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培训,尽快使之成为高校职业指导的生力军,不仅符合我国高等教育的实际情况,更有利于职业指导全过程化建设的开展和实施。
  3.探索社会化教育,构建和谐育人环境。
  当今世界风云变幻,面临向适应新时代经济、科技的激烈竞争和新的科学技术革命的挑战。要培养专业基础深厚、学科口径宽广、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高等人才,就必须使他们了解社会、懂得人生,善于把所学知识置于整个社会环境之中,正确地进行政治的、经济的、法律的、历史的、生态环境的、心理的、社会道德的综合分析和处理,做出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决策。校园是公共社会的一部分,学生只有具有更多的公民意识,才能做好从学校到社会的过渡。我国旧的教育体制使学生在大学毕业进入社会之前,都是从学校到学校过渡的模式,与社会深入接触较少,加之家长对子女学习上的过度期待,导致出现了高分低能的现象,缺乏实践能力,不能很好适应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大学生社会化教育主要在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在处理好掌握知识结构与社会新形势对人才的要求方面、在职业道德与学术道德教育方面、在处理好同学之间的关系方面、处理好各种矛盾和问题方面发挥带头作用。职业指导可以有效帮助大学生较早地明确职业意向,提前参加相应社会实践和职业素质培训等活动,主动学习和培养职业岗位所需要的良好职业道德,掌握符合岗位需求的必备职业技能,从根本上提高就业竞争力。因此,家庭、社会和学校要在多层面指导大学生制订职业生涯规划:一要拓展学生的成才思路,学校应把受教育者从学生定位提高到人才定位;二要拓展教育的创新思路,从填鸭式、水桶式、牧羊式向启发式、讨论式、互动式转变;三要拓展办学的特色思路,符合社会经济体制结构调整对人才的要求。学校要适应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方向,世界格局的多极化、经济的全球化、文化的多元化导致社会对人才有多层次的需求。要从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应用型、技术型人才的角度,大力实施社会化教育,为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人才营造和谐的育人环境。
  4.加强创业教育,培养个性化人才。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实施自主创新型国家战略需要大批量具有创业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因而高校肩负着培养具有创业精神的个性化人才的重任。所谓个性化培养,一是强调以人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着重对学生人格的塑造和综合素质的提高,通过合理的教育影响,推动学生素质结构的优化。二是个性化教育强调人的个性优势的发展,即特别关注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教师要转变“满堂灌”的思想,正确引导有个性潜能的学生,发挥创造才能。优化的个性化培养,可以使学生个性的知识、技能、品德、身心等得到更高层次的发展,使学生掌握在未来的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的能力,给学生提供可以充分施展才华的空间,使他们真正成为未来社会创新实践中的主体力量。
  高校职业指导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在社会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研究的重要课题。职业指导教育者一定要转变观念,在注重提高自身指导能力,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上下工夫,才能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创新职业指导——新理念.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2]黄唯.试论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教育全程化.江苏社会科学,2007,(S1):107-109.
  [3]乔颖.美国高校职业指导制度述评.外国教育研究,2010,(5):24-27.
  [4]徐新华.构建具有区域经济特色的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中国高教研究,2008,(2):65-66.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厅2009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为09SJB880066)。
其他文献
本文提出了一种将K72型丝织物改造为挠性剑杆织机的引纬方案,并对引纬机构进行了运动学分析,为系列化改造推荐了有关零件的结构,尺寸参数,最后还提出了一种具有微调功能的引纬机构的
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必将进入一个政治更民主,法制更健全,管理更规范,发展更稳定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本文从当代大学生人生观形成的角度出发,论述了人生观形成过程中中国
概述了薄膜磁电阻效应的测试原理,着重分析了利用计算机实现磁电阻效应测试的智能化软件MRCAT(Magnetoresistance Computer Aided Test System)的设计。该系统集数据采样、数据处理、参数计算等功能于一体,具有交互性强、用
本文在概述鸦片战争前后蚕丝生产的商品化发展和市场面貌的基础上讨论了二个问题:一、近代中国蚕业生产商品化的进程、商品市场的形式与发展;二、近代中国蚕丝的出口贸易和国际
摘 要: 教学实践活动是教师的生活方式和存在方式,教学对于教师来说,内在地具有生活意味,承载着教师生活和发展追求,可称之为“教学生活”。在教学生活中,教师实现职业活动行为和日常活动行为的高度统一。没有一个教师生来就会教学,教师的教学也未必合德性,在教学生活中教师职业伦理道德不断提升和加强,教学生活成为教师不断的自我合道德的追求和实现过程,而不是一个外在的强迫过程。  关键词: 教学生活 教师 伦理
新的课改理念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要改观现在的语文教学状况,对接新课标理念,势必引导教师进行教学反思,从教学反思中改变旧的教学观念,从备课、上课等基本环节纠正自己
从教学管理的角度出发,指出高等教育改革取得成效的关键在于教师。并通过剖析当今高校师资状况在教学改革中所存在的问题,对师资培养的趋势与途径进行了探讨。
从人体穿着舒适的要求出发,对热环境中针织面针的穿着舒适性进行了研究,找出了影响针织面料舒适性某些织物结构参数,为功能能性织物设计,生产及服装选料提供一定的参考。
行政许可是行政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行政许可已成为国际公认的一种有效的行政管理方式。但实践中,行政许可尚存在一定的负效应,这与行政许可的宗旨相背离,必须加以克服。为
运用主成分和聚类分析法,把襄阳与中部地区的同类城市相比较,襄阳制造业发展水平处于领先地位,产业基础扎实,配套产业门类齐全,具有较强的先发优势。襄阳争取到2030年,成为制造业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