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的半径

来源 :西部散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_men_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南宁,居南宁。我的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乃至工作,都在南宁,在这座简称邕的城市里。
  南宁这座城有近1700年的历史,是中国大西南出海通道重要枢纽城市,也是沟通中国和东盟的前沿城市。绿城南宁,曾获联合国人居奖;歌海南宁,大地飞歌声声传情。四十多年前生命许给了这座城。这座城里有最平实的感动,有温暖的岁月留痕。这座城于我,是成长回忆,是生命印记,是亲情友情。
  从遥远的少年时代走来,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至今基本维持原样的几条路,古城路、七星路、建政路依然在我的生活半径里。母亲那时在广西医学院附院上班。每天清晨会从大板二区横穿大半个南湖公园,过拱桥,穿过韦拔群纪念堂、游乐场,过鱼餐馆,出南湖,转到单位。下班则原路返回。公园看门阿姨也记住了母亲,她进公园便不必买票。南湖边茁壮生长大片水葫芦,开一簇簇蓝紫花朵,学名叫凤眼莲。看门阿姨没事会打捞上来切头去尾装袋,方便母亲捎回家伴鸡饲料喂鸡。母亲离开人世多年,关于南湖的友善依然缠绕我心。
  还记得1983年我们天桃小学沿七星路到新民路绕七一广场古城路进行三千米长跑比赛时南宁的朴素模样:区图书馆门前“民族大道”只是窄窄两条对开车道。1987年民族大道长度只是邕江大桥北至民族大道园湖路口;1991年民族大道从园湖路口修到南湖桥头;2002年民族大道完成了最后扩建。而今十里民族大道被誉为广西第一街,由西向东穿越南宁市最主要区域,区市党政机关、文化、商业、金融等重要机构汇集大道两侧。浩浩荡荡的地铁一号线笔直的中部从民族大道地下过,连接南宁城市东西向骨干线向着美好未来伸展。
  很多人不了解南宁城曾经走出多远。那些散落在邕江两岸的贝丘遗址表明,至少8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南宁先民已在邕江流域定居、繁衍,利用石器进行生产活动,创造灿烂的史前文明。作为古城,南宁秦时隶属桂林郡;东晋大兴元年(318年)隶属广州,治所晋兴(今南宁),标志着南宁作为桂西南地区行政中心的开始;唐武德四年(621年)南晋州置立,隶属岭南道,辖宣化县(今南宁);贞观六年(632年)改南晋州为邕州,设都督府于邕州,是南宁简称“邕”的起源;明朝南宁城社会较安定,经济有较大发展,人口数量增长,有“小南京”之称;清宣统二年(1910年)南宁城人口达6万,为“天南一大都会”;民国元年(1912年)10月,广西省会从桂林迁南宁,南宁成为广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948年城区面积4.5多平方公里,大小街道123条……
  到今天,南宁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城市,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走上了现代发展快车道:城区建设速度快速向四周发展,市容市貌壮观。南宁城的半径越来越宽,半径之内,美色葱茏。
  曾经,邕溪水下游两岸水害频繁。为制止洪水期间邕溪水倒灌而造成水患,邕州司马吕仁征集民工,于邕溪水注入邕江出口处填土方、筑大堤,阻止邕江水倒注。此水利工程历经1200多年,一代代治水人付出努力艰辛,邕溪水终成为美丽南湖,成为休闲风景区,如明珠镶嵌在城市,成为绿城之眼。南宁的风是热风、暖风,热情招呼四方友朋;南宁的雨浸入地下水流,洁净的水或平静卧着,或潺潺流动,舒畅回应一城绿意。水的合理利用使一座城不断完善自己。
  生态治水,通过渗、滞、蓄、净、用、排,让城市像海绵一样完成积存、渗透与净化。南宁打造海绵城市,打造坦荡的天蓝水绿、迷人的花树天堂。智慧生出了另一种生生不息。
  少年时,我们在青山脚下野炊嬉戏,那场景历历在目。如今向上少年都已不惑,岁月见证,友情弥坚弥深。小同学聚会堪比兄弟姐妹重逢,今年我们又找回一个旧同学入微信班群大家庭。青山依旧在,秀色更从容。经过三十多年修建,青秀山成为邕城的生命源,这枚“绿肺”鲜活、生动、勃发,作为全国首批AAAA级风景区,集科研科普、旅游观光、休闲娱乐于一体。一座城的肺活量是与境界一齐打开的———地处亚热带,气候湿润,这样的纬度是各种野生植物珍花异草、诸多药用植物的乐园。
  四时花开、美好繁茂的南宁是上天眷顾的子民。花朵作为生命另一种状态和语言,它们生机勃勃繁衍希望,一座城的半径因了花朵而绵延。三角梅红紫橘金色彩艳丽,市花朱槿四季常新,桂香九里香玉兰含笑茉莉飘香,赤苞花、紫云藤、大波斯、香彩雀、拉丁美洲木棉、蝴蝶兰、秋石斛、鸡冠花,以直接明快的开放制造各式各样的鲜艳夺目。花花们从春天开始竞放,连成花海,让人沉醉徜徉。在10月、11月,甚至北方严寒的12月,南宁随处可赏美丽花卉,花们遍布青秀山兰园和东盟园,遍布南宁大街小道、后院前庭……
  融入城中的人会不断找寻。或许是一间书店,或许是一处美食,或寻一个独特角度看日落日出,或者仅仅想念一棵老木棉……那些细碎能点亮生活。愿世间一切美好,都在触手可及的半径之内,能为南宁代言的各种粉也在半径之内。南宁老友粉、生榨米粉、柳州螺蛳粉、桂林米粉、玉林生料粉、宾阳酸粉、干捞粉、卷筒粉……本土各式粉在南宁大街小巷里都能吃到。碗里乾坤大,箸下日月长。生活之美创造无穷可能。南宁发展的枝枝蔓蔓帶着温度热度,有着宽容内核,追慕思远,融化人心。南宁人幸福指数高昂,安全感、获得感满盈。
  一座城市的成长日久天长。一种宽广在面上,走过便收眼底,而另一种宽广必是经得起寻寻觅觅的意味深长。这座城市在挖掘历史,那些遥远的、古旧的、不远不近的深层。南宁值得骄傲,文化有迹可寻,南宁的古意内含青铜的重量与份量,青铜斧、戈、镞、渔坠从邕江出土便是证明。曾经有位玩收藏的朋友得意地说,几年前他在市郊田边地头拾到了一把贝丘小石斧。这样独特的际遇毕竟不多。我与南宁城最美好的遇见是在博物馆:“瓯骆遗粹”展示的手斧、大石铲、印纹陶器、大铜马、铜鼓等珍贵文物,呈现岁月厚重之美,富有浓郁地方特色;馆藏精美瓷器,年代远至战国,近及清代,广西瓷器发展脉络映透出中华文化之精深。立足广西、面向东盟,讲好广西故事和中国文化,是道路自信也是文化自信。静静面对,感受一座城的持守与变化,油然感激这片土地沉淀的一个又一个文化层。
  时间是一条水做的绳子,各种珍贵经由串起。尘土、声音、空气、水分,阳光或者风雨,让南宁这座城散发出光芒、宽容与自由,静默地吐露光辉。南宁在祖国南大门,历史机遇和位置赋予的优势,让有幸赶上新时代的我们目睹一座城生出翅膀,在理想中升腾、飞翔。我清晰听到了南宁的声音:悠长、宁静、柔软,也听到内心笃定执著于一城。
  山河岁月,今世今生。作为城市的故人,以一座城作为半径,诉不尽深情。唯有感恩,我在南宁!
  ———选自中国西部散文网
其他文献
冬至日,太阳直射在地球的北回归线上。这一天,南宁来的采风团在梧州与诗人盘妙彬汇合后,驱车来到古藤州秀气的临江小镇帶江,从这里再转乘小机船和我们一起去探访天平镇的新马莲塘村,因为这里曾经是古藤州一个繁华的驿站,这里曾经养育了一个叫袁崇焕的民族英雄,这里有着一所建于晚清与民国时期的村级小学和中学……  一  新马在古时叫白马,又叫四十三都白马汛,是古藤州一处重要的水上门户和驿站,而莲塘村就恰到好处地生
期刊
清晨起来,拉开窗帘,窗外弥漫着浓浓的雾气,像白白的乳蛋壳一样笼罩了一切,我知道这一天必然阳光明媚,天朗气清。这是进入初夏后特有的天气特点,早上的雾越大,天气越好。我把压了一冬的被子衣物全部搜了出来,准备大洗一次。在我晾完第二桶衣物时,雾气不知何时全部消散了,明亮的阳光透窗而来,窗帘上的小花朵带着太阳的暧色金灿灿地绽放在地板上。  拿衣服丢进洗衣机的时候,四岁的小女儿余菲扯着我的衣角,仰着小脸,“妈
期刊
在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经过的老山界山麓,有一座山叫小南山,山上纵横几十千米,改革开放后这里“驻守”着一支特殊的部队,官兵们春夏秋冬默默地扎根在这片土地上,不畏严寒,光着膀子守卫在峰峦重叠的山坡上,年复一年,让老山界山麓光秃秃的坡岭变成绿色海洋,由穷乡僻壤变为“世外桃源”———乡村旅游农家乐热点,由“好姑娘无被盖”到家家户户有绿色银行,他们被誉为小南山的卫士,新长征的尖兵。  老山界是当年红军长征途中
期刊
一天下班,我照例骑着自行车悠哉地回家,途中碰到一位同学,她惊呼着:“我都看不出是你!从背面还以为是十八姑娘呢!”心中窃喜,至少有个年轻的背影!其实,骑在自行车上,我心里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十八岁,而是活力四射,朝气蓬勃。  快节奏的时代,四轮汽车越来越多地取代双脚的功能,殊不知路途上的堵塞滋长了多少的焦虑和烦躁的情绪,耗掉多少宝贵的时间。何不防放下踩在油门上着急的脚,轻轻松松地踩在自行车的踏板上,尽情
期刊
一  我和父亲坐在屋檐下歇凉。大门框住了一块田、一角房子、一片远山、一方天空。田里禾叶在风中轻轻摇动。旁边菜园里某处蝉声骤然响起,叽哟嘶———,叽哟嘶———,嘶———,嘶———。蝉鸣过后,四周格外寂静,气温似乎又提升了些。孩子们在房里看电视。妈妈也不知道去哪里了。我和父亲聊着天,我记不起我们在说什么,也不知道是我的哪句话引出了父亲的爱情故事。  我们村住着胡、于两姓人家。一个住村头一个住村尾。村子
期刊
我常常想象初民的生活,想象石器、火种、以及一个个赤膊的古铜色身躯。每每念及,那些日出和日落都被木桩上的绳结一天天积累的日子是如何让原始的意识和古老浪漫的思维方式在丛林中蔓延着野性和喧哗,于是所有的呐喊、欢呼,所有在篝火旁欢乐舞蹈的姿势都在我的虚构里交织融合,成为了梦境中不断重复的场景。这一切,源于传说。  孩提时候,每每在月光清朗的夏夜,父亲携一张竹席,铺到屋后的晒坪上。我拍着手,仰躺上去,看山高
期刊
流年似水,时光荏苒。远去的过往值得回味,逝去的青春更值得回忆。回首走过的路,每一步都留下了时代的印痕。我从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成长为一名活出自我的女性,全缘于一个女人。  她就是我的母亲,千千万万平凡女人中的一位。她生长在那个年代,没有读过多少书,却是生产队里最勤快、最积极的一员。小时候,她给我看从前的照片,扎着两条长长的麻花辫,穿着简单的白衬衣,仍掩饰不住她清丽脱俗的模样。她总是笑着沉溺于往事,
期刊
说起来也许你不相信,但却是实实在在的。这个山洞位于广西上林县塘红乡龙祥村顺良庄可藏山上。七十三年前,这个叫敢壮欢(壮语:穿山岩洞之意)的山洞,曾救了全村男女老少300多人的性命……  1944年9月至1945年8月,日本侵略军第二次入侵广西。日军为了打通一条从中国东北直通越南的大陆交通线,以援救其入侵南洋的孤军,并摧毁美军在豫湘桂的空军基地,挽救日军在太平洋的失利。1944年9月,日军以14万兵力
期刊
有人会像我一样喜欢散步吗?走在路上,顾盼生辉,感受周遭风景,用眼睛拥抱自然万物之性灵。  我可以单纯为着散步而早起,徘徊在清晨的静谧中,露水沾湿的草叶,洗涤了风尘,比往常鲜绿许多,它们为自己的干净而随风舞动,时不时发出稚童一般的笑声,你听到了吗?建筑也有生命,气势恢宏的,小家碧玉的,心照不宣地炫耀着清晨的崭新,同其他伙伴攀比、互动。你如果不喜欢安静,那就不能不去菜市。吆喝声,敲击声,洒水声……新鲜
期刊
我虽然舒服的卧在被窝里,以我认为最舒服的姿势,枕着我最柔软的枕头,明明接下来我应该安稳地进入或许美好的梦境,但是我却失眠了。我侧躺着,闭紧眼睛拼命想睡着,却失败了。于是我翻了个身,尝试用深呼吸的方法使我入睡,依旧是没有效果。最后我放弃了,我决定慢慢等待困意的到来。  过了一会,我开始觉得无聊了。我歪了一下脑袋,瞥见了地上的光,那是属于窗外的月亮的。我看着这被窗户分割成一块一块的月光,突然想,这个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