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捷流微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在危重患者围麻醉手术期应用进展

来源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wenping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血流动力学监测无论是在外科手术患者还是在危重患者的监护中都十分重要.经肺动脉置管(PAC)的单次温度稀释法(TD)是一种经典监测血流动力学的方法[1],但因其创伤大目前已不是首选.其他创伤较小的监测血流动力学的方法包括无创心阻抗血流图(ICG)、经股动脉脉搏波指示连续心输出量测定( PiCCO)、锂稀释心输出量测定(LiDCO)和经食管超声多普勒心输出量测定(EDCO)等已得到认可[2].但这些技术的可靠性、实用性和准确性并不一致[3],如ICG并不适用于开胸手术,EDCO很难对清醒患者进行检测.PiCCO和LiDCO虽已被多项与PAC对比的研究证实了它们的有效性[4-6],但PiCCO因穿刺针较粗,需经股动脉穿刺置管,还需由经肺热稀释法进行校正,故必须同时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且所得数据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而LiDCO需行锂稀释校正。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左室舒张功能不全对左室射血分数(LVEF)>0.50患者机械通气撤机结果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2014年6月至2016年12月中日友好医院外科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收治的65例LVEF>0.50,且机械通气时间至少持续48 h后撤机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在进行自主呼吸试验(SBT)前的基本资料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通过二尖瓣口血流充盈指标分析患者左室舒张功能
医学论文是以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及渗透学科、边缘学科的理论为指导,经过基础实验研究、临床实践取得第一手资料,然后经过归纳分析及统计学处理,最终形成富有先进性、实践性的作品;或者是运用第二手资料(即间接资料),将所取得的资料经过综合整理,成为系统而完整的作品[1].医学论文写作是科研及临床实践的最后总结工作,在医学领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医学研究、新方法探讨与经验交流,需要医务工作者在不断学习他人经验
目的探讨脑脊液乳酸对颅脑手术后血性脑脊液患者细菌性脑膜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方法,选择2015年10月至2016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重症加强治疗病房(NSICU)收治的101例颅脑手术后怀疑存在神经外科术后细菌性脑膜炎(PNBM)的患者。根据脑脊液红细胞定性结果分为血性脑脊液和非血性脑脊液两组;按照2008年美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国家健康照护安全网络(CDC/NHS
目的观察中药固表辟邪方预防住院老年易感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方法,选择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中西医结合科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年龄>70岁的老年住院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不进行特殊干预;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固表辟邪方颗粒(组成:生黄芪30 g、麸炒苍术20 g、防风12 g、黄芩10 g、草果6 g),温水300